下筆之日,正是特首選舉日。感受是複雜的,既充滿期盼,也充滿憂心。
過去幾年,教育界跟香港其他各行各業一樣,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危機處理上,隨時準備應對各種可能性。同時,亦竭力照顧着每一個小朋友、年輕人,盡全力讓他們成長中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把疫情對他們的影響減到最少。然而,不論老師校長們如何努力,他們錯失的還是很多。
後疫情時代的香港教育
起初每一波疫情到尾聲,大家都密鑼緊鼓籌備,讓學校生活回歸到疫情前一樣。漸漸,大家發現疫情仍然持續,漸漸變成以不變應萬變,觀望那是否真正的終結。一些比較有前瞻性的學校,明白想要回到疫情前的狀況這種想法,並不能跟上實際情況的需要,已發展出一套能適應轉變的可行策略。然而,這只是個別學校的做法。
香港整體教育,又該如何適應反覆的情況?現時,教育局在應對疫情的網課教學及行政上花了很多心思。學校卻並未能感受到教育當局在方向上具前瞻性的帶領。疫情已持續跨3個學年,影響所有在學年輕人一整個學習階段的情況。期待新一屆政府的成立,能以衝勁及遠見,帶領香港為持續的疫情及後疫情時代,訂出合適的教育發展方向,以讓教育部門能相應地調整政策及施行措施,讓莘莘學子的青少年期學習時光不枉過。
港府需成立長遠教育規劃小組
再說遠一點,近年香港教育政策,隨着每一屆特首上任,便會有新轉變。有的在資訊科技上投入大量資源、有的重視改善教育界待遇,吸引人才從事教育工作。然而,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也是國之興衰的根本,必須有長遠規劃方可讓年輕人獲得所需的養分,並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帶領社會不斷向前。
以聘請教師全面學位化為例,可謂現屆政府在教育上的代表作,履行了在選舉時對教育界的承諾。而全面學位化後衍生出來的中層人手問題,卻未有在推行前準備好解決方案及推行日程、學位化後對老師的具體要求、期望和整體教育規劃路線等,卻仍未見到藍圖……這都成了刻下提升教育素質的絆腳石。
為讓香港投資在教育的資源有效運用,固本培元,或許政府需要一個不受換屆影響,長遠為教育進行規劃的工作小組。小組成員應包括熟知國際、內地及香港教育狀況的學者、資深校長、資深教師及跨專業的人士,持續檢視教育如何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發展方向,並為政策及資源分配,為每一屆特首及新委任的局長給予意見。
教育局運作 須與時並進
這樣,每屆特首及問責局長仍可就自己的理念,以及特定時代需要加入新的政策及措施,而教育的持續發展需要及長遠規劃,仍可以得到充份照顧。此外,回歸20多年來,教育局內部的運作、內部工作文化、局內工作方式,是否能合乎社會及時代的轉變需要,或許都需要一次認真的檢視。
現時學校須每年自評及不定時接受教育局的校外評核,這些評核能有效為學校「驗身」,提出改善方向。或許同樣的檢視,也可有助教育局不斷優化工作,更有效地領導香港教育政策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