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生送我和自校各一片瓷碟,瓷碟上畫有一幅貓的圖畫,畫功細緻,貓眼畫得特別像真,專注看那雙眼睛,還真以為看着一頭可愛的小貓,貓的右下角,有學生的簽署,代表這是她的個人作品。看着這片瓷碟,讓我想起那些不願上學的學生,成為家長困擾的難題。
近年,因着自校的獨特理念,不時會吸引一些正在休學或不願上學的學生的家長,選擇送孩子入讀自校。孩子不願上學的情形,多是在四五年級開始發生,也有從一二年級開始的,原因各異,有被同學欺負的、有被老師責罵的、有功課壓力太大的。其中以功課壓力大,成績追不上,長久積累太多失敗經驗,挫折感讓孩子不願再上學的原因最多。
改變上學的負面感受
我曾經和幾位正在休學的家長聊過,聆聽困擾他們的感受和心聲,家長總會擔心孩子沒有上學,便沒有學習。確實,學校是孩子唯一的學習場所,因為九年強制入學的教育政策,深深的烙印家長的心裏,不容易擺脫。加上法例的要求,工作上需要的學歷,孩子不上學,確實令家長頭痛不已。但今天的孩子,又不能靠威逼,便會乖乖上學,即使能逼孩子上學,或轉到別的學校,因為孩子帶着失敗經驗,帶着學校很多負面感受來上學,也不見得就是好事,這只是解決了家長的困難,但對孩子的學習,卻不一定有幫助。最後,我總會補一句:「孩子要學習,不一定只有返學才能學習的啊!」一邊說,一邊心裏會浮起瓷碟上貓的畫像,想起這孩子這幾年不一樣的學習經歷。
送我瓷碟的舊生,其實也好幾年沒有見了,她沒有讀到畢業,只是在自校唸了一年,便轉走了。為什麼要轉走,當時只知道她們一家是基層家庭,無法承擔自校的學費,最後無奈決定退學。那時只感到可惜,也會擔心孩子的將來,但仍尊重媽媽的決定。
退學後,媽媽帶着孩子回國內,入讀不同的小型學校,大多是國內近年流行的國學或讀經學校。我曾拜訪兩所位於深圳的國學學校,人數約5-30人,多是寄宿的,年級層由幼兒到高中都有,他們的主要科目不是中英數,而是中國經典典籍如《論語》、《孟子》、《道德經》等。
兩年前,媽媽安排她跟一名陶瓷藝術家學習,學習製作陶瓷設計的技藝。後來,得知她為自己出了一本書,很為她高興,便主動向她借來看。因為緣份,我們一直保持連繫,今年她們來探訪我家,感覺孩子成熟了很多,但又不失孩子氣的一面。見面時,她送我親手製作,畫有貓畫像的瓷碟,並且借她的書給我看。
書名叫:Life,翻開細看,才發現書的訂價是「無限」,亦只印一本,說明只是2018年唯一版,或她出書,只是用作紀念吧!書並不厚,很快便看完了。內容是紀錄她近一年的生活點滴、對生活的體悟及分享喜愛歌手及歌曲。看着她描寫生活日常,一如普通女孩的平凡生活,但字裏行間,也會插一兩句對生命的體悟,多是借用別人的話,例如:「雖然孑然一身,但並不孤單。」、「宋丹丹: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當梯子」、「何靈:沒有人規定童年的方式,只要他有自己快樂的記憶,那就是童年。」、「巴圖:就算要像草一樣堅韌,也不要沒了天真與幻想。」我很好奇,她這些年的生活是怎樣過?我只知道她在小學階段便四處學習,兩年前才定下來在景德鎮學習。
人總要走陌生的路
這些經歷,是一般家長都不會為孩子如此選擇的,但卻為她帶來不一般的體驗。或許有這不一樣的學習歷程,在15歲之齡,才能有如日記般的紀錄在書內,寫下對生命、對童年、對孤單想法的文字,透視她對生活的理解和實踐吧!或許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樣對孩子不好,但未嘗不是好事,一如她在書裏所寫:「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
除了這位舊生,我也認識好幾位家長,是選擇以遊走世界的方式來學習。平凡也好、浪遊也好,孩子似乎都能有所學習,有所體悟,並不是限於學校的範圍。事實上,生活才是學習的道場,不管在入學前或離開學校以後,孩子都仍然在學習。
我很喜歡的書裏的一句話,特別以此來作結:「走偏的人生,未嘗不是另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