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行天下」 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辦的一項中華文化傳承計劃, 由中國銀行(香港)贊助, 在幼稚園丶小學及中學推廣中華優秀傳統禮文化。這個為期兩年的禮文化工程, 已於今年5月15日在饒宗頤文化舘揭幕啟動。
禮行天下 從娃娃抓起
在眾多的活動當中,我選擇了參與幼稚園的「有禮真乖」講故事活動。禮文化從娃娃抓起至為重要,讓幼兒從小生活在有禮的環境中,接受禮文化的教育,心智受到禮的熏陶, 長大成為言行舉止有禮的人。報名參加的幼稚園獲得一份禮物,就是32本主題和禮相關的圖書, 主辦單位同時會邀請一位講者到校講述故事。
期盼了幾個月,終於在9月下旬收到了邀請,到香港保護兒童會為高班的小朋友講故事。我既興奮又緊張,在短短的兩周準備時間裏,反覆地修改了講故事的形式。為了使50多名幼兒能乖乖坐上一個小時,開心地參與一埸禮文化活動,我必須寓教於樂,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做禮的傳人。
禮是什麼?如何向幼兒解說清楚?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李焯芬教授說「禮是尊重別人。」簡單明白,這正好符合我著作的幼兒繪本《手臂是用來擁抱的》(小樹苗教育出版社,2016)尊重別人的主題。
和而不同 有助社會和諧
故事是説小猴子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他的名字叫森森。 森森的長相與班上其他的小猴子不一樣,而且有一個奇怪的特徵, 就是手臂特別長。奇奇不喜歡森森,並且叫其他同學不要和他玩, 因為森森「長得跟我們不一樣!」。 「想一想,不一樣有什麼不好呢? 」奇奇媽媽邊說邊用她溫暖的手臂緊緊地擁抱着奇奇。這一刻,奇奇終於明白過來了。
講完故事,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不一樣有什麼不好」,我們可以接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嗎?孩子們反應十分熱烈,爭着發言,我輕搖一下手鈴,這是「要説話先舉手」的禮貌提示, 孩子們立時安靜下來紛紛舉手。
「和而不同」的禮文化就是互相尊重,接納彼此的不同。透過講述故事,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學會了尊重別人,從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推廣至促進社會的和諧。和諧社會是禮文化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利用布偶 教育以禮相待
禮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在我們的説話和行為上。我引導孩子們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說有禮貌的話, 例如對父母、老師和校巴司機。我們又一起做「有禮讓坐」的角色扮演遊戲,由我充當老婆婆!孩子們笑翻了天。 自疫情以來,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多孩子的天真歡笑聲。
為了逗孩子們開心,我費了不少工夫搜購了一隻布偶森森,它有兩隻長手臂,手掌末端的魔術貼可以連接起來。 當我把森森的手臂環抱着孩子們時,他們也用雙臂緊抱着森森,微笑着眯起眼睛,很享受的樣子。
就這樣,一個小時很快地過去了,臨別依依,孩子們仍然很想擁抱森森,我把森森留下來送給他們。「手臂是用來做什麼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手臂是用來擁抱的!」說得好,我們互相尊重,以禮相待,和諧相處。
謝謝幼稚園裏稚嫩的孩童, 他們是我們中華禮文化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