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亞洲大學高峰會6月21至23日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辦。觀乎亞洲高等院校的研究正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工程、生物醫學、農業、環境和材料科學等領域,周四(22日)首爾大學研究事務副主席Kim Jae Young教授、印度喜夫南達大學副校長Ananya Mukherjee教授與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教授就共同探討亞洲區內大學的研究策略。
亞洲人口老化問題迫在眉睫
主持人首先問到亞洲主要國家內的教育機構面對什麼挑戰,三者均提到人口老化與城市化的問題,Kim Jae Young教授提到,即使身為一名工程師,但人口老化問題也值得他們關注。除此之外,Mukherjee教授與金李教授也提到,自己的國家是全球人口第一及第二大國,因此國內人口流動也是他們所關注的議題。
面對未來挑戰,特別是迫在眉睫的人口老化問題,教育機構應如何應對?Ananya特別提到,喜夫南達大學將於8月設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人口老化與生育率,亦是印度第一間專門研究以上項目的中心。
金李則表示,以往國家人口增長太快,但社會未完全能夠承受,在各方面都衍生不少問題。例如在房地產市場裏,樓宇的供應遠大於需求。他強調一個完善的社會制度,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
Kim Jae Young教授則表示,面對人口老化趨勢,需要進行一些教育工作,讓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
跨學科研究 建立解難生態圈
全球急速發展,Kim Jae Young表示,全球不同地方的發展速度與方向難以預測,唯一可以做的是投放更多如財政上的資源,應對未來發展。Ananya則說,跨學科學習能夠面新時代新挑戰,例如喜夫南達大學的商學院有別於其他大學,是涵蓋管理與創業學系。
金李也補充道,南方科技大學很多學生來自基層家庭,校方主張邀請來自不同學系與學院的人,分享各自的意見,面對新挑戰,從而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新生態圈。被問到跨學科的合作是否困難時,金教授表示認同,但比較年輕的大學相對上較容易進行。他也提到疫情是推動跨學科研究的契機,例如公共衛生結合社會科學的研究。
Ananya與金李不約而同提到,大學需要讓學者及大眾明白跨學科的重要所在,才能匯聚人才。而Kim Jae Young表示,韓國大學比較少跨學科合作的文化,但應該在未來嘗試推動跨學科合作,例如設立跨學科中心,面對未來社會發展。
展望未來,主持問到亞洲教育機構會在未來作出什麼貢獻時,3位均作出不同的回應。Kim Jae Young表示,自己從未想過這問題,不過認為要因應未來改變,甚至進化。
Ananya則主張要裝備好自己,令學生知道自己未來是擔任領袖,明白未來是由他們創造,而且所有研究項目與方法都需進行改變,面對未來不斷轉變的社會。
金李則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在科技上的貢獻,特別在基礎科學發現方面,亦希望未來亞洲教育機構研究能幫助更多本地社群,更貼合他們的日常需要。
SDG教育 合作推動全球發展
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全球所推崇的目標,旨在2030年前共建更和平與繁榮的社會。在問答環節上,與會者問及如何在國際間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Ananya認為,教學、研究、院校合作都有助於推動。她亦提到本科生必須修讀有關於環境的課程,以加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
金李則表示,學生會接受一年不分學系的通識教育,作為一種跨學科學習,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模式;Kim Jae Young指出,雖然校方沒有提供強制性SDG課程,但會支援學生活動,讓學生多方面發展。
除了跨學科的合作,院校之間的合作也極為重要。Ananya形容院校是研究的支柱,金李則提到院校合作能夠令更多學生前往海外不同院校學習,同時亦令大學自身有更多交流學生,增強本地學生的國際視野。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亦有參與這個環節。他在台下發言時表示,討論環節主題”Deep dive into research across the region”中的”Deep dive”解作深潛,而潛水需要氧氣與裝備,好比世界各地不同院校,要發展則需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