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數碼化

空間智能勢成創新基礎
作者:車品覺2025-01-20
2025年,AI驅動的數位經濟蓬勃發展,法規監管趨嚴。企業需在創新與合規間取得平衡,而空間計算(AR/VR/MR)市場潛力巨大,衛星通訊與5G融合,潔淨能源與ESG結合,皆為未來趨勢。
《施政報告》重經濟惠民生 政府坐言起行推動香港全速發展
政府並非空言空談,而是付諸行動,如此實幹型的政府相信可帶領香港未來更加蓬勃發展。
強化國際教育樞紐,吸引全球人才來港
作者:温志倫2024-08-26
建基現有優勢,學界應積極作為,不單要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更要更好發揮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獨特優勢,持續培養優秀人才。
「生產力局 ‧ 資助計劃」年度回顧與前瞻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3-12-24
我深信,政府資助計劃不但是支援中小企應對挑戰的關鍵後盾,更能便民利商,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從而提升市民幸福感。未來,生產力局將繼續努力不懈,助力香港經濟及社會高質量發展!
利用大腦潛在知識
作者:車品覺2023-10-23
大型語言模型(LLM)背後的運行機制到底還代表什麼?也許不像人一樣在思考,但是在部分領域,它表現得像人一樣有邏輯推理的能力,這對於我們未來,就會產生非常根本性影響。
奧斯卡獎還值錢嗎?
作者:梁天卓2023-03-16
與一般消費者經常接觸的產品不同,電影這體驗品是要消費者試過才知道是否喜歡,口碑尤其重要。由行內翹楚提名和投票選出的奧斯卡獎,還是保證中的保證嗎?
貿易數碼化促進中小企及包容性經濟發展
作者:鄧希煒2023-02-16
當大企業通過自身的貿易網絡達成數據流通,中小企卻受到規模、監管、准入條件等種種限制。鑑於中小企在促進平等及提高收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助力中小企進行數碼化理應成為經濟政策中的優先事項。
智慧能源創新方案設計賽 冠軍學生可獲10萬元獎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4
香港教育城與中華煤氣合辦「綠火焰計劃──環保智慧能源大賽」,鼓勵學生綜合STEM知識及實作技巧,構思創新方案,協助能源行業創建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或帶領公眾實踐節能低碳生活。
「局」多好辦事?
作者:陳景祥2022-05-05
特區政府在回歸後施政阻力重重,無法凝聚民心,難以動員民間力量支持政府,歸根到柢都是「三不像」的政治體制,令政府既缺民意基礎,又沒有強大的政治盟友,更沒有堅實的基層網絡支持,與政府架構改組與否相關嗎?
香港離岸化
作者:陳文鴻2021-09-14
國際對以免稅、免外匯規管,乃至免金融監督的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已多加抑制,香港作為中國的離岸金融中心應有一定的積極功能,但中央政府要嚴加追蹤監管,稍一放鬆,便會出大問題。
周文正:把握創新機遇 發展金融科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19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表示,金融科技發展是國際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科技樞紐,應把握全球數碼化發展的機遇,配合自身的優勢和經驗,在創新科技方面尋求突破。
《世界是平的》作者:疫情後迎接教育與工作革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22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曼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新冠疫情後的時代,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創造性,將會迎來一場教育和工作革命。
關明生:疫情如東風發崛新常態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5
阿里巴巴集團前總裁兼首席營運官關明生認為,新冠疫情對社會造成的最大影響,是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習慣,並接受一些從前不習慣的交流方式,如改用視像會議及其他線上解決方案,令遠程互動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得更快。
美術課堂的創新科技應用——《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1-18
「無紙美術」其中一個探索方向當然是在美術創作學習範疇的表現形式,培訓教師如何利用不同軟件,在不同的硬件和平台上進行傳統繪畫創作,和現代設計。
開源節流俱失衡 本地共享單車營運難
作者:黃錦輝2018-08-01
Gobee.bike的失敗或多或少歸咎於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未能體現共享經濟的優點。
余兆鈺:讓資生堂永葆青春的奧秘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17-12-20
在愛美的千禧世代與成熟的女士,甚至乎男士的推動下,中國的化妝品市場一直蓬勃發展。資生堂香港的財務總監余兆鈺,講述了這家日本化妝品巨頭如何依靠創新和高技能的會計師充分發揮其增長潛力。
黃冉童:給想邁向數碼化公司的三個建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6-27
華為目前做的是任務式的人工智能,給它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讓它執行,但其實已經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