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是最重要的工具,通過知識管理的過程可以促進個人隱性知識的增長,以致學校成員可以彼此分享個人知識,並從與其他人交流分享知識過程中獲得嶄新的詮釋。
為了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學校或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檢視學校成員已有知識,關注現有知識的重要性並有效地使用它,亦需要探索仍欠缺或不足哪些知識。這正是學校的「知識審計」過程。
知識就是學校的智慧資本的核心,也是教師專業能力及專業技能的基礎,也是提高學校績效的策略。教師需要裝備自己的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以適應未來的發展,以協助學生在未來世界立足。
在資訊共享過程中,關鍵不是所交流分享的資訊內容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建立分享文化及信任的氛圍,鼓勵大家分享及交流,以及更強大的橫向和縱向溝通,知識管理才能落地生根。
本文綜合幾位華人學者的研究心得,重新反思Shulman(1986;1987)所提出的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中文翻譯名稱,並從知識管理角度探索學科教學知識。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校長朱啟榮在今集《教育心線牽》提出一個教育傳承問題,學校將面對一批老師退休,如何將這些老師的寶貴經驗保存和傳授是值得思考。一起聽聽朱校長有什麼議見。
筆者在這幾期「教評心事」簡介「實踐為本主義」的知識論觀點的特徵,相信讀者已初步明白「實踐為本主義」知識論的概念。現在是時候檢視這些觀點對於理解在組織中所進行知識共享和知識管理的過程。
雖然筆者認為知識應是免費的,筆者個人十分倡導「知識共享」的理念筆者對「知識網紅」的現象並不反對,還認為「知識網紅」的現象在內地社會將可以促進知識共享,令內地競爭激烈的社會更重視知識。
在上期「教評心事」曾向讀者介紹不同學者對知識領導的角色的一些研究發現,讓我們了解知識領導的重要性。今期希望能在此向讀者更深入介紹知識領導者如何承擔領導推行知識管理的任務。 Viitala(2004)將知識領導定義為領導者在機構目標的學習過程中支持其他成員的方式(Stogdill 1974)。Viitala(2004)使用「領導」的概念來指在任何機構層面有下屬的人。 知識領導者的任務: 知識領導者制定學習的目標,建立願景,識別知識差距Knowledge Gap,制定機構的策略和目標,及時反饋並作質量測量,闡明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塑造機構文化,以提供條件支持成員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支持學習過程,提供機會以促進成員獲取工作經驗以成長及反思; 領導者作為榜樣,鼓勵成員學習及持續發展。 知識領導者的向度(參考Viitala 2004, 537) Capshaw和Koulopoulos(1999)認為,機構需要知識領導者來克服在大型機構內分享知識的自然障礙。這是知識管理的本質。當今大部分知識型機構已經意識到若機構要達成業務目標,並滿足客戶需求,甚至提升機構效能,機構必須推行知識管理,以促進機構成員間能分享在工作過程中所累積的最佳實踐經驗(Best Practices),而不僅只是應用創新科技。若機構要推行知識管理,機構需具備開放的文化以開放溝通渠道來促進成員間的彼此分享。此時,知識領導者責無旁貸,必須適時塑造機構文化,制定措施激勵成員間進行知識共享。 不同學者提出很多各式各樣的知識領導者的角色和任務。筆者嘗試從以往所介紹的論著,總結數點普遍於文獻中經常出現的核心的知識領導者的角色和任務,以構建筆者認為的知識領導的模型。筆者從文獻中確定三個核心的知識領導者的角色和任務: 建構知識遠景 筆者綜合Lakshman(2008)所提及的「知識遠見能力」和Viitala(2004)的「領導者作為學習方向制定者」的兩項特徵。知識領導者認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明白知識管理可讓他們的機構發揮更高的績效水平。這些知識領導者透過制定其機構或單位的願景、策略及目標,訂立機構方向和聚焦哪些核心問題可以通過額外的學習來解決。 促進機構進行學習 筆者引用Viitala(2004)有關「塑造機構文化創造者」和「學習過程的支持者」的兩項特徵。這些領導人提供條件支持成員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學習。他們扮演類似教師或教練的角色,在工作過程中給予成員提供協助及指導,讓成員在工作過程中評估、反思及總結他們的經驗。 ...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