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評議會30周年會慶之年,正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抗戰勝利是中國從卑躬屈膝走向抬頭挺胸的關鍵;是有望能獨立自主並敲門進入世界列強之林,且為中華民族帶來晨曦曙光。軍民為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的故事,可泣可歌可敬。這為本會會慶添上更深層的、更被激勵前進的意義。從教育視角看,抗戰最終的勝利,可代表着和平、平等、尊嚴、自由等善良價值,取回主導地位。讓人類走回向前發展生活、有夢想有嚮往的美好之路。
對具有內涵的歷史記憶,對以生為本的教育專業工作者而言,是一份要承擔並傳揚的責任。獅子山下,東江水流,造就香港傳奇,發揚香港精神。1965年,仍是國家民生困難時期,但這年東江之水越山來,供水工程初階啟動,紓解香港旱災之苦,至今已度過一甲子,國家對香港萬事支援,港人亦有幸參與改革開放的永續大潮中,參與建設。血濃於水,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一國前兩制後,共融共通,早已有之,這是國民教育動人的篇章,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翻閱,實事求是,說好國家故事,亦是說好香港故事。
本會於香港回歸前成立,成員來自學界,有志於教育服務的大中小特幼的教育同工,教學崗位勝任之餘,相聚相知成立教育評議會,以「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願景,用「研究、評議、實踐」的三結合,走專業發展之路。
30年急速,時代劇變,風雲起伏,會員人數的發展,至今僅500小數。但經本會歷屆主席、副主席、秘書及各執委的不斷努力耕耘,以及各夥伴團體,來自各方的支持,「不問什麼,只因為學生是我們的下一代」的助佑價值推動,至今,確實已成為香港重要的教育與辦學團體之一。
展望未來,以赤子之心,珍惜並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毋負時代,與學界同工各盡其職,聯袂進入2035教育強國的實境裏頭,如是,「不惑之年」近矣!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