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至12月初,香港確診人數逾6400人,奪去過百人的生命。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講座教授袁國勇在2003年「沙士」病毒爆發時,對追查病毒源頭及研發治療方法貢獻良多,被譽為「抗沙士英雄」。今年初新冠病毒爆發,他獲港府委任為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全力投入抗疫工作。
過去大半年,他多次親身到疫情爆發地點視察,也親身示範如何自行採集樣本,最近更帶領港大團隊研發鼻噴式疫苗,望早日面世,造福人群。由年初疫情爆發,至現在第四波疫情,袁國勇給香港市民什麼建議?
籲嚴控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
袁國勇在1月武漢爆發疫情期間到當地考察,之後前往北京匯報。他認為事態嚴峻,肯定有人傳人案例發生,一定要立刻採取各種防控措施。他當時提出兩項建議,一個是要採取嚴厲措施,另一個就是關於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的管控。
袁國勇曾在反思沙士疫情時提到《禮記》裏的一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以來,生物安全的管制未能跟上食品藥物行業的迅猛發展,人們因口福之慾,濫食野生動物,一次次引發大規模傳染病,而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加劇傳染病的流行和擴散。
他接受本社訪問時表示,中國內地自1978年鄧小平提倡開放改革後,經濟逐步起飛,令不少人變得富有,並希望長壽,因而會多吃蛋白質,尤其動物蛋白質,還會做很多以往不做的事情,例如進食野生動物及保健食品補身。然而,他指中國對野生動物、街市或藥物的管制都跟不上,因此多年來涉及三聚氰胺、假疫苗、錯疫苗、H5N1、H7N9、沙士等嚴重事故時有發生,以及現時的新冠病毒疫情。
控制內地人流往來失時機
內地爆發疫情,香港出現輸入病例初期,有人提議「封關」,完全斷絕來往。袁國勇表示,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經濟,若要生存下去,不應禁止民眾進出香港,不通商香港就死定,所以難以完全「封關」。「你不讓別人來,不讓人出去,香港死定。」現時入境香港的人士,需要隔離14天,經測試確認為陰性,才可出來活動,袁國勇覺得十分公平。
袁國勇認為,港府在控制與內地的人流來往的時機比較遲緩。初期只限制來自武漢乃至湖北的人流入境,但那時沒有考慮到限制所有內地的人流。香港最早10例確診患者都是從內地過來的輸入個案,之後基本都是本地個案,很明顯是因為部分感染者入境而導致病毒在社區擴散,如果能一早管制內地入境的人流,相信本地傳播會減少一些。
內地實行小區管理,當區內的住宅有人發燒,立即進行化驗,患者所住的大廈就進行封閉式管理。袁國勇認為,香港難以實行小區管理,但市民防疫意識強,靠自律才能控制疫情。
汲取第三波疫情爆發的教訓
不過,當疫情稍見緩和,港府在6月放寬防疫措施,結果不出14日,疫情立即反彈,單是在7月及8月,已有3000多病例和約70多個老人家不幸病逝。雖然政府隨即大幅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每天病例從7月尾最高的149宗回到10到20宗,所付出的人命和經濟代價非常大。袁國勇形容是慘勝,但第三波的疫情提供一些線索可以幫助改善防疫措施。
首先病毒基因排序顯示,這一波疫情的病毒是由東南亞國家輸入。可能經的士司機和食肆散播到全港18區。因此邊境控制必須做到接近滴水不漏,豁免的人數應盡量減少,所有豁免人士到港後應再接受香港的病毒測試。
其次,應盡量減少除下口罩一起聚餐或社交暢談的時間。因為超過一半的群組感染,都和食肆、酒吧、卡啦OK等有關,其餘的群組感染在街市、地盤、工人宿舍、老人院等,主要都是在炎熱、少通風、大聲喊叫、和地方淺窄的地方。
第三,市民應該幫助衛生署做好追蹤的工作,例如用手提電話拍下每日曾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車牌、到訪過的食肆的地址和電話、流連超過15分鐘的商舖等。以至衛生署的職員能用最短時間找到密切接觸者,並能夠用電腦軟件迅速地找出群組感染,將疫症源頭及早控制。
第四,必須讓全港18區所有政府門診,隨時派發樣本瓶給任何覺得有需要、或有輕微上呼吸道病徵的市民做病毒測試,所有報告須在一日內完成,以致能夠達到早隔離患者,早追蹤接觸者,以至及早切斷隱性傳播鏈。只要在未出現大爆發時做足夠的測試,才可避免做複雜且昂貴的全民檢測。
全民檢測不符合經濟效益
雖然不少新冠確診者沒有病徵,但袁國勇認為,要全香港750萬人都進行測試沒有很大意義。全民檢測不但難以做到,亦不符合經濟效益。袁國勇建議有輕微病徵的病人立即到政府門診索取樣本瓶,提供深喉唾液樣本,就已經足夠。他希望,香港政府每天最少起碼做7500個測試。
袁國勇表示,很多人以為深喉唾液樣本是測試口水,實屬誤解。其實深喉唾液是從肺部吐出來的,而且需要吐5至10次,要有足夠的數量才能檢測準確。測試者最好在早上剛睡醒的時候,然後從肺部深呼吸,從喉嚨咳出來。袁國勇表示,除了睡前含病毒量最低以外,其他時間的樣本都可以。所以市民在任何時間到診所索取樣本瓶,登記後立刻吐5至10次即可。
料持續抗疫多半年至一年
袁國勇曾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出現第四波疫情,因為大多數的呼吸道病毒在低溫和乾燥的天氣更容易傳播,而新冠病毒亦是在去年12月開始爆發的。不幸地,第四波疫情已經在今年11月出現,政府隨即大幅收緊社交措施。袁國勇相信過去的防疫經驗,可以應付新一波疫情。
袁國勇預料,市民需要持續抗疫多半年至一年。直到新冠病毒疫苗第三期臨床測試完成,證明安全有效,能大量生產及運到香港,生活才可逐漸回復正常。袁國勇最近的研究顯示,輕微新冠病毒患者痊癒後四個半月,仍然可以被不同病毒株再次感染,所以他呼籲所有康復病人,同其他人在一起的時候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以免再被感染,同時亦可防止將病毒再次傳給其他人。
袁國勇回想每次傳染病大流行,以及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很多都是因為人類的愚昧和貪婪、不尊重野生和食用動物;牠們也是地球村的一分子、濫捕濫食、破壞生態環境、濫用抗生素去催谷動物增加體重,來謀取最大的利潤,以致病毒和抗藥性細菌跳進人類,造成疫症大爆發。因此,袁國勇認為人們必須思考如何保護環境生態,與其他生物包括病毒和細菌進入一個和諧的生態平衡。
袁國勇簡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學系主管,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博士,是一位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專家和外科醫生。
香港傳染病學權威專家,2003年全球首名確認SARS是由冠狀病毒形成的學者,於2004年獲香港政府頒發銀紫荊星章。2006-2007年間獲得裘氏資深研究員獎,並在2007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