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9年1月12日,三聯書店舉辦「師生有情──談非一般的中文教育」分享會。《師生有情》作者,聖保羅書院中文科主任顏加興老師(筆名蒲葦),以及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鄧昭祺教授擔任分享會主持。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副系主任李家文博士、香港真光中學中國歷史科主任區寶文老師、任教過特殊學校中文科的吳皓妍老師,以及眾多學生和觀眾分享師生相處的感受。
蒲葦老師:師生關係是老師最大價值
今次並非首次為《師生有情》一書舉辦發布會,早在2014年已舉行過一次,鄧昭祺博士也有主持。分享會的照片有一位持麥克風的女學生,現在雖沒有踏上中文教育之路,但做了司儀,將中文教育的收穫發揚光大。分享會後,《明報》的報道將我們光環化了:「教學有心,師生有情」。
我在中學教授中文已超過20年,覺得現在快將被教育制度所淘汰,感到鬱結,沒有出路,但我在想有什麼方法支持中文老師,可能就是師生的情緣了。他朝有一天我不在教育界,仍會抱着師生友情。
有時人與人之間暗藏感情,未必經常交流,但沒有忘記過,包括師生之間的相處。中文科被一般人認為是死亡之卷,但不可忽略的是,鼓勵你去讀中文,正是師生之間的關係。希望大家深思。
回想我求學時,由於鄧昭祺教授以前教大學有一門文學批評,當時較冷門,故較少人選。我心想較多人選擇的科目比較穩妥,結果失去親近鄧老師的機會,深感遺憾。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多人選擇的科目就是適合你,其實少人修讀的科目,師生關係更好。
鄧老師是我的學習榜樣,當有機會發揮自己才能時,應該勇於嘗試,發揮所學。我認為這是一位中文老師要做的事。
鄧昭祺教授:陳湛銓老師令我由醫轉文
我中學是「數王」,全班數學考第一,會考成績優異。升讀中六時,可選擇數學班或物理化學生物班。我讀了數學班兩個星期後,因為父親要求我做醫生而轉讀生物班。我記憶力較弱,又比其他同班同學遲了兩個星期讀書,為了趕上進度,午飯時不吃飯,全心全意溫習。
我的生物老師是一位50多歲的女性,留意我不吃飯,因此她帶我去教員室一起吃飯補習,給精心製作的筆記我讀,之後維持下去。老師對我太好,很關心我,又了解我的情況。最終在老師的支持下,我成功考進港大。中學畢業後數年仍互相見面,但後來老師結婚並移民到加拿大,失去聯絡,從此沒有見面,感到可惜。
1967年,我在港大讀西醫。1968年,我喜愛在中環四處走,經過大會堂,被陳湛銓老師的中文講座吸引着。他的中文真的很厲害,不但能背誦十三經、二十四史,更懂得背二十四史的注解。有些人懂得唸《說文解字》,但懂得唸清代學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只有老師一人,所以老師懂得字的來源。
如果你聽過陳湛銓老師講中文的話,就會知道中文原來如此有趣。我過去在學校自修英國文學,但上過陳湛銓老師的講座後,真心覺得中國文學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為何要讀外國文學?從此每逢周日,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去大會堂出席陳老師的’中國文學講座。我之後成為見習醫生,我與其他醫生協調,無論如何周日都要抽空聽陳老師的課。
我由1968年開始,一直跟隨陳老師,直到他1986年肺癌離世。老師臨終前找我看病,不過很奇怪,病人通常接受癌症治療後,經過五年仍存活,可說是痊癒。老師則是治療後五年一個月後才過身。
我授課有一個宗旨:學生對科目有興趣,對課堂有興趣,那我就成功了。
李家文博士:好老師非只教「好學生」
過去我在六間小學度過,見盡人生百態,會發現哪些老師真心想「教好」學生,會發現哪些老師只想教「好學生」。其實我覺得好學生不需特別地教,因為他們已掌握掌握讀書技巧。我覺得老師應花更多時間幫助弱勢學生。
你會記得老師教過哪一些課文,還是會記得老師說的人生哲理?其實我覺得老師的神態、談吐、提點你一句說話,反而數十年我仍會記住。我的會考成績不太好,只有12分,無法原校升讀中六,欣慰的是中文科有B。有一位老師恭喜我中文考得好,並與我握手,我覺得很感動。當你失意時,有人主動向你握手時,令人感動。
我覺得不同的階層都需要好老師,將一個學生學好,幫助了無數的家庭。學生在10多歲時容易迷惘,不知未來出路,如果老師願意抽空花一至兩分鐘去聽學生心聲,就能改變他一生。
我中六轉校,聽樹仁學院的師兄師姐分享,我初時想大學入讀社會系。後來遇到我的中文老師,他說我寫字很快,覺得新聞系比較適合我。老師每天要教很多課堂,面對很多學生,難得老師記得我,他這番話令我感動,最後我入讀新聞系。
區寶文老師:教育精神薪火相傳
坊間認為網上學習也不錯,我覺得人與人相處才是教育的核心。我讀中二的時候,遇上一個好的中史老師,鼓勵我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老師寫文章時引用錢穆的一句話「對自己的國家溫情與敬意」。老師這句話提醒我,令我對歷史有興趣。
我授課多年,再閱《師生有情》一書,有一些感受。當我教授歷史時,我想我的學生學得什麼?日後想學生成為怎樣的人?我可以給學生什麼?我從老師所得的東西,分享給學生。學生吳皓妍曾寫信問過我大學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吳皓妍老師:讀中國歷史 為中文感動
當蒲葦老師與我編寫《師生有情》的故事時,人人寫中文老師時,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中國歷史老師區寶文老師。我學中文多年,第一次為中文而感動的是首兩節預科中國歷史課。我是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最後一屆考生,區老師覺得當年有幸能完整地修讀中史課程,於是鼓勵我們看《國史大綱》。
什麼是中文?其實就是你的文化淵源。語文與文化分不開。《國史大綱》裏有一個好論點。普通人可以接受教育,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但若然你不知道自己的淵源,不知道國家的歷史,你就不是國民。我們現在看的中文篇章是二手資料,若然不了解歷史背景,你沒辦法會感動。司馬遷為了救朋友被判宮刑,在監獄完成《史記》,原來字字都是血淚寫成。透過歷史欣賞中國文化,知道淵源後,為中文而感動。
我過往從來不專心,但在高考後遇到區老師,才知道專心學習是一件開心的事,改變了一生。
區老師對歷史充滿熱誠,她講述參觀博物館的經歷,連展品的註解都研究。我仰慕一種人對喜愛的事物有熱誠和研究的精神。你問我當年學過的知識,大多已經忘記,但沒有忘記老師的精神。
學生黃韻倩:人生中遇到一座燈塔
蒲葦老師是我的文學老師,也是我的人生導師。他不但教導我文學的知識,也教導我做人道理。當時我是一個迷惘的人,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且考試成績很差,於是寫了一封信,對不起老師。蒲葦老師回信給我,說人生不是看結果,而是看過程,因為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東西。
《師生有情》一書背後的精神很重要。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會有一個人是你的燈塔。當你人生遇到困惑的時候,他是你想依賴的一個人。老師和其他前輩願意分享人生的閱歷時,我很感恩。
出席支持發布會並分享感受者,包括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區婉儀教授、著名填詞人及中文老師簡嘉明、書中三位作者宋思進老師、張艷玲老師及薛頌平。
書籍介紹
書名:《師生有情》
出版社:三聯書局出版社
作者:蒲葦
出版日期:2014年5月(第一版,左),2018年7月(第二版,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