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母公司凱普生物(Hybribio)早年在香港創業,應用香港大學的「導流雜交」專利技術,是學術界和商業合作的成功例子,港大附屬更是公司股東之一。

疫情已持續一年,令人感到抗疫疲勞,但回想這一年醫護的努力和無私精神,大眾向他們致敬之餘亦應盡一分力。為保護自己和他人,嚴守社交距離,並多運動以增強免疫力。

香港人工作忙碌,作息不定時,總有諸般理由說服自己沒時間做運動。假如不做運動的「理由」是太忙,做運動則有眾多更好的理由。

世界各地因應疫情,推出限聚令,減少群眾聚集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不少體育項目被逼延期或取消。然而,仍有不少馬拉松賽事以線上或線下形式舉行,為機構籌款。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所青年懲教所,2016年所內人員為在囚青年安排跑步練習,將跑步作為一個改過自新的「療程」,並安排他們參加懲教所內的年度馬拉松。

自2007年開始,懲教署派出挑選後適合參與樂施毅行者的在囚人士,並為他們安排有系統的體能訓練,以鍛鍊他們的紀律性、意志及堅毅精神,並鞏固他們改過自新及重投社會的信心。

在香港的跑步市場裏,跑手能夠依靠品牌贊助維生嗎?也是說,香港可以有職業跑手嗎?

虛擬馬拉松有其優點,除較環保減少活動場地只能使用一次的製作布置外,最重要是能打破時間地域界限,無論身處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按自己的日程安排這個虛擬挑戰。

體院中超過三分一的董事局成員和高層管理層均為女性。而在體院旗下的精英運動員中,女運動員佔比為45%,接近半邊天,距離奧運會運動員男女各半的比例亦不算遠。

香港業餘田徑總會行政總監伍于豪談到取消香港馬拉松的決定,都感嘆當時面對的重大壓力和協調的難度。Dennis不諱言感到突然、失落、無奈,但相信很多跑手亦能理解這個決定的必要。

年僅16歲的香港青年曾朗傑於2019年12月27日成功攻頂,登上了高6961米阿空加瓜山峰,是最年輕的香港人創此紀錄。如此輝煌紀錄,定要問問英雄出處。Bob的父親正是香港的世界級攀山專家曾志成。

縱使因為肺炎疫情,很多馬拉松賽事都被取消,我仍抱希望今年年底能達成夢想,完成第100個全馬賽事。

樂施會這一次大方兼有同理心的態度,部分員工無私奉獻到場去支援,加上商業合作夥伴的體諒和支持,均可見其建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

由100多年前踏足國際體育活動後,日本已開始研發運動裝備;多年來投入的工藝和技術鑽研,造就了不少著名的運動品牌。

現年57歲的蒙德揚可說是商界知名的運動愛好者。熱愛運動的人很多,但熱愛運動之餘同時亦熱衷把運動的樂趣和成功感傳播給其他人的卻較為少有。

把體育精神應用起來,德勤主席蔡永忠認為既然冠軍只有一名,就要懂得如何做一個豁達大度的輸家。

誠如張亮所言:「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年輕人要學會駕馭把握。」期望新一代都能把握光陰,多參與體育運動,讓馬拉松精神燃亮你們的人生!

呂偉強連續三年當上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禮服男,他的大頭「玉照」被放上禮服男網頁的首頁。

在內地,馬拉松賽事已見「井噴」,雖然百花齊放但卻亦偶有良莠不齊,不過,就我親身所見,整體而言內地較大規模的馬拉松素質已有顯著提升。

「水神」菲比斯(Michael Phelps)獲獎無數,但這名泳壇健將曾經經歷人生低谷,他如何重新振作呢?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似老掉牙,卻又如此真實。

不少大學都設有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優先錄取具潛質的年輕運動員入讀並提供獎學金,例如香港的港大、中大和浸大等都有類此安排。

青山不語,在山上親身體驗學習,比一字一句嘮叨說教,當更見力量。

首次苦戰雖然艱辛,但那次所帶來的滿足感卻誘使我再踏征途。

近年到海外跑馬方興未艾,要能成功報名既要運氣,也要速度。

面對逆境,有人選擇逃避,亦有人勇於迎戰,在人生路上「Be strong like Boston」。

白手興家的布蘭森雖然患有閱讀障礙症,但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商業頭腦,並逐步建立起今天的商業王國。

近年中國大力倡議「一帶一路」,令絲路再度成為焦點。

在Rex擊敗來自日本的亞太區拳王向井寬史、他第21連勝的那場賽事在香港能吸引8,000人入場觀看。

體育發展亦同樣需要數據,愈來愈多運動競技比賽,都將運動員的表現和其他客觀資料轉為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