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南京大屠殺

當悼念南京大屠殺
作者:何漢權2024-11-28
日本近代國家的建構,當以明治維新,全盤西方為轉捩,很可惜的是,日本西化,是好壞全收,壞的就是西方列強的森林弱肉強食、霸凌掠奪殖民、鳩占鵲巢的帝國擴張主義,當時日本政府的學習,同樣是百分百到家。
那一聲鳴笛的聯想
作者:廖書蘭2023-12-28
1931年至1945年日軍侵我中華的種種暴行,所犯下的滔天罪孽,這一頁的歷史很難翻得過去,對中國所造成的傷害,人神共憤,天理不容。
當悼念南京大屠殺
作者:何漢權2023-12-22
南京大屠殺,血迹斑斑,歷史記錄,鐵證如山。中國,多難興邦,今天鐘山花雨,生命仍續永遠的芬芳。
9月3日
作者:何漢權2023-09-07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終止的對話,以敬畏、尊重的心神,聆聽這些對話,是社會向前邁進的最佳動力。這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是大原則、大課題。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9
台灣前總統、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繼續回陸祭祖行程,他重申兩岸應該避戰謀和。另一方面,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出訪南美「過境」美國,國台辦警告會「堅決回擊」。
愛國教育的懸念──由一份惹起哭聲的「教材」說起
作者:許志榮2022-01-01
以回憶族群創傷的方式凝聚歸屬感是當前所謂「愛國教育」的命意所在。其實這只是臨危受命的急就章。過去式的回顧要植根於庶民心裏,必須具備一個自覺的前提──這是我的國、我的家!
不忘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拉貝日記
作者:雷鼎鳴2021-12-31
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完全不知南京大屠殺為何物的年輕人不知凡幾,歷史確要補課。
「南京大屠殺」早會分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作者:徐區懿華2021-12-23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借前人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在個人修為、以至國家大事,待人處事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過錯。那麼「南京大屠殺」又跟小學生有何關係呢?
庸官選舉遲鈍無藥醫 懶官層層有個好上司
作者:阮紀宏2021-12-15
小學一年級學生觀看50秒的日軍屠殺情景後嚎啕大哭。這是不應該的,對幼小心靈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問題是,誰該對此負責任?教育局、校長還是教師?抑或是全部?
學校教育要牢記國家公祭日
作者:何漢權2021-12-14
每年的「國家公祭日」,全港學校師生都必須重視,這是很具教育意義的情意教育,是愛校愛家愛國愛民族的教育,不能拖拉含糊,顧左右而言他。
六四紀念活動的性質與成效
作者:施永青2021-06-03
只要一天中共不肯平反六四,紀念六四運動就可以一年復一年地搞下去,成為凝聚香港反中力量的重要議題,亦令支聯會提出的「結束一黨專政」變得有理據。
抗日戰爭死亡人數表述的檢討
作者:黃天2020-08-16
抗日戰爭時期,敵強我弱,日軍武器精良,訓練有素,故國軍曾認為要以三倍兵力才有望抵禦日寇,然則日軍有150萬人戰死,我方官兵陣亡又豈止2、300萬之數?
抗戰勝利70年──70年忽略了的抗戰死亡人數
作者:黃天2020-08-15
南京大屠殺是滅絕人性的魔鬼惡行,不能不痛斥、揭露。可是我們卻忽略了統計全中國八年抗戰損失了多少生靈,而這個驚人數字,又是死人夠多的南京大屠殺的6、70倍以上,難道我們就這樣輕輕帶過了嗎?
試題美化日本侵華 教育病入膏肓
作者:何漢權2020-05-15
事實擺在眼前,1900至45年間日本帶給中國的災難,怎樣都不能胡扯成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的偽命題。如果遮蓋香港考評局字樣,還以為該科考試是由日本右翼主辦。
兩位傑出華裔的憂鬱症導致自殺的故事
作者:王安妮2019-05-29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書成後,日本的右翼勢力對她進行報復和騷擾,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因此也患上了憂鬱症。最後不堪精神壓力,在加州一處荒郊野外,在自己的車內用手槍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天涯咫尺祭金陵:〈華盛頓詩歌韻之夜〉拾遺
作者:陳詠智2017-12-21
迄今為止,日本國家領導人從未親臨中國,就1937年南京大屠殺道歉。唯有以歌賦的形式,悼念屠殺中的死難者。
我有一個夢—終結南京大屠殺與「228」噩夢
作者:高希均2017-03-09
脆弱的台灣再經不起內耗,家不和萬事衰,我再也不會有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