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資本主義

美國的時期,工業化的發展開始遍及全球,但以中國規模最大。(Shutterstock)

趕超淘汰

資本要解決市場不足的限制,便是拋棄工業生產,發展金融,從金融中博取更大的利潤。但金融最後還是依靠實質經濟發展,單單依靠泡沫終將爆發金融危機。去工業化,實際上造就了後進國家迎頭趕超的機會。

在過去10年,B型實驗室的團隊成員打造出用於評估企業的創新工具,並且建立起推動這項運動發展的網絡。(Shutterstock)

人人都該了解B型企業運動

B型企業運動在剛起步的前10年,發展已經呈倍數成長,我相信B型企業及其相關理念將成為改革資本主義經濟的催化劑。要理解這種轉變,我們需要系統性理解這項運動的廣度和範圍,包括它的變革動力與歷史。

何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基本法》沒有列明。(Shutterstock)

資本主義之今昔

香港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基本法》寫明只到2047年為止,到時便要改為一國一制的共產主義,這個改變很難一蹴即就,必須有一個過渡時期的,現只剩下24年的時間,就算過渡已經開始或正在積極部署中亦無可厚非。

兩個總統候選人,一個被51%的美國人認為失控,另外一個被65%人認為失智。(亞新社)

制度之爭看百年

中國人說「命由天定,運由己選」,但是西方社會確是1%的命好過99%,如何選擇領導人,成為了最困難的一件事。見微知著,不必親臨美國,就可以見到美國官僚主義的盛行。

禍不單行的是,全球老齡化與去全球化正在同時發生。(Shutterstock)

全球化的失落與香港窮途

我們可能正面對一個500年經濟歷史的終結,在去全球化、人口結構崩潰和新冠疫情下,大多數國家將永遠無法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水平。對香港來說,即代表人們所期望的疫後復蘇不會來臨。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多年,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等範疇都急速發張邁向現代化。(Shutterstock)

中國式現代化與多軸心文明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科技發展的一些範疇亦處先進國家前列。中國的物質文明,將在美國政府全力阻撓下繼續前進。但如何繼續發展中國精神文明,及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協調將是關鍵。

1985年,江澤民(中)在上海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灼見名家製圖)

江澤民這個「年輕人」

江澤民年前逝世,是非功過定論有待時日;北京高調紀念,難免勾起一些回憶。我40多年前就開始和他共事,及至他離任前還有純業務交往。現在時髦前傳(prequel),不妨分享一下他如何最早得到最高層賞識。

港府不可能像內地政府一樣,代表社會和國家的長遠和全域利益來把持社會的發展。(亞新社)

誰來治港

香港的資本主義體制,還是以資本與勞工的對立作為主要的體制性矛盾,中國的主權、一國兩制的創新都沒有改變這個本質。於是,在愛國愛港者治港的大框架下,是資本治港,抑或是資本與勞工合作治港呢?

共和黨執政解決不了的問題,民主黨上台亦解決不了。(Shutterstock)

從美國中期選舉看政黨輪替

在現實世界,運作得好的商業機構管理班子,甚少是用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來的。管理一個國家其實遠比管理一間商業機構複雜,很難想像以民選產生的政府,有能力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去解決那些已積重難返的問題。

習近平以及不少中共政治精英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奉若圭臬。(亞新社)

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

面對着中共回歸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告終,以及習近平對市場經濟的懷疑與戒心,香港和一國兩制的地位早已亮起了紅燈──即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習近平眼中可能也是不值一顧。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洗禮後,亞洲許多地方似乎走出了社會資本主義。(Shutterstock)

金融風暴的危與機

金融資本主義成為西方社會建造全球化時的尚方寶劍,當全球化浪潮,席捲亞洲大大小小的經濟體時,起先的確是措手不及,但在長視角之下,亞洲諸國是否輸家?金融大鱷是否贏家?

做爛市,是因為資本家剝削舞蹈員?

經濟學說一舞傾城

從興趣到專業,要避免做爛市是困難的。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副主席受訪時指,演唱會舞蹈員排練費用時薪約50至100元,演出費用會高一點,但跟美國一般舞蹈員所賺相差不多。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在美國,包括美國長臂干預外國,一如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法庭,加上連坐法。(亞新社)

中國使命

俄羅斯今次可能是其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當然,中國在俄設廠便可享同樣的待遇,相信西方和日本面對這樣衝擊,沒法不與俄羅斯談判,以便撤出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名單。

跟現有東西有效結合,創意就轉化成創新産品。(灼見名家製圖)

學習「創新」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兩制下,要如何持續改善,才能貢獻國家一同達至「中國夢」?(亞新社)

港人「制度自信」2.0

如果單靠成立委員會、喊口號和大量撥款,而未能以全面和科學化的政策研究作為制訂和執行的基礎,對香港經濟幫助是不大的。政府的投入,其長遠經濟效益可能是有疑問的。

美國社會今日的主流價值,是用金錢和名氣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連首屈一指的《紐約時報》也愈來愈似一份名人報章,做什麼新聞都要找名人做切入點和為它開路。(Shutterstock)

美國人的價值危機

目下美國面對的是一場空前的價值危機。它真正需要的不是反壟斷法、金融改革、稅務改革或政治改革,而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對今日一切價值的深切反省和重新評估。

大受歡迎的反烏托邦韓劇《魷魚遊戲》任你搜索枯腸也不會在中國找到。(亞新社)

水至清則無魷魚

跟《上流寄生族》一樣,《魷魚遊戲》將社會底層的生存處境「遊戲化」,這樣題材的作品在今天的大陸逃得了和尚,也逃不了廟。大陸的「好戲不出門」,只有自己人欣賞,不是沒有原因的。

《施政報告》結束,是否掌聲零落?港人能否淬火成鋼,潤心培根,啟智鑄魂?(亞新社)

畫餅難充飢 行動最實際

特區政府如能夠明確施政立場是維護弱勢社群,凡事不致過度向既得利益階層和資本壟斷集團傾斜,已經足夠。就算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如果是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都應改變。50年不變,不是什麼都不變。

Page 1 of 3 1 2 3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