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興

盧兆興

資深時事評論員、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常務副院長(文學及科學)。此前為前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院長、社會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他專長研究香港及澳門政治、大中華跨境犯罪問題,學術成就備受國際肯定。他出版了11本個人學術著作,包括《澳門的政治轉變》(Political Change in Macao),該書於2009年10月獲得澳門基金會頒發一等奬。
郭台銘參加2024年初的台灣總統選舉,可以被視為國民黨內部的傳統分裂。(亞新社)

郭台銘參選對台灣政治的影響

民進黨執政台灣多年,其在兩岸關係上的強硬立場,似乎得到許多台灣選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支持。因此,除非郭台銘選擇退出競選,或者他真的能在3位非綠候選人之間達成妥協,否則民進黨獲勝的可能性很大。

習近平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非常值得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借鑒。他表示,中國作為南半球成員,願促進共同繁榮、安全和文化文明交流。(亞新社)

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

中國致力發展多邊主義,建立多極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通過更多國家參與金磚國家來削弱美國霸權,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塑造和強調和平中國的形象。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放的視頻,顯示中國海警船向菲方船隻射水炮。(菲律賓海岸防衛隊Facebook)

南海水炮事件的地緣政治

水炮事件表明地緣政治的複雜性,中美競爭使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化,中國與美國其他盟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也可以在水炮事件中輕易看出。

中央港澳辦召開會議,主任夏寶龍(中)及5名副主任出席。(國務院港澳辦圖片)

新的中央港澳辦領導班子分析

新設立的中央港澳辦最重要的政治意義,在於它是一個制定和落實中共對港澳一國兩制政策的高層機構。改變了此前國務院港澳辦與港澳兩個中聯辦關係錯綜複雜的混亂局面。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5點建議,冀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北京市政府網)。

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務實態度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方願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並確信上海合作組織一定會在未來幾年不斷發展。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右邊穿軍服)與各國防務官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左邊中間)亦在座。(MINDEF Singapore 圖片)

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

由於中美之間潛在的意識形態差異,中美關係短期和較長時間都難望好轉。同樣,中美軍事外交的特點自然更多的是「麥克風」外交和政治姿態,而不是能夠扭轉僵局的深度談判。

加拿大在野保守黨國會議員莊文浩在港親屬懷疑被騷擾。(莊文浩Facebook圖片)

中加關係突然出現波折

中加關係的突然惡化,主要是因為反對黨試圖將執政黨與所謂的中國「干涉」掛鈎,抹黑加拿大自由黨。通過這樣做,包括政黨和大眾傳媒在內的反對派似乎實現幾個政治目標。

夏寶龍(中)在港的公開講話,直指維護國家安全是第一要務。(李家超Facebook圖片)

夏寶龍訪港的政治意義

夏寶龍6天的香港之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突出了黨中央對港澳事務的集權和新一屆領導小組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工作,因此夏寶龍有必要向黨中央作匯報。

4月1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與中國外長兼國務委員秦剛會晤。(中國外交部圖片)

林芳正訪華對中日關係的啟示

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使東京幾乎沒有外交迴旋餘地,加上日本曾經統治台灣,在這些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中日關係進一步發展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制約。

王毅此次歐洲之行具有多方面的外交意義。(慕尼黑安全會議圖片)

王毅訪問歐洲及其外交意義

尋求和平解決俄烏衝突已成為王毅會見歐洲國家領導人的不變主題。中國似乎急於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但它或許正在尋找一個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在當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 (左) 訪問北京,2月10日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新聞聯播截圖)

夏立言訪問北京及其意義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北京,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兩岸新冠疫情肆虐3年後,這次訪問無疑是開創性的。國民黨仍是有巨大潛力與大陸當局討論「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讓所有持份者都能接受的唯一政黨。

2023年2月2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 ( 右 )會見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中國外交部圖片)

秦剛的電話外交與其特色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採取了密集的電話外交,致電俄羅斯、巴基斯坦、南韓國、馬來西亞、印尼、荷蘭、沙特阿拉伯、阿根廷、阿富汗、土耳其和日本的外相和外長。他與所有這些國家的外交對話均有些共同特點。

中國新外交部長秦剛近日出訪非洲,圖為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右一)會見秦剛。(中國外交部圖片)

中國滿足非洲基本需求的外交及其啟示

從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最近訪問非洲及其相關講話來看,中國一直在採取以滿足盡可能多非洲國家的基本需求外交政策。不同於帝國主義時代剝削非洲的殖民列強。相反,中國急於避免非洲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欠債。

小馬可斯總統 (左二) 於1月3日至6日訪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伉儷合照。(中國政府網圖片)

中國與菲律賓和土庫曼的新關係

中國的「一帶一路」外交政策旨在贏得世界不同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心,相互尊重並給予他們高度的外交重視。這從中國近期與菲律賓改善關係和加強與土庫曼的關係可見一斑。

12月15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進行選舉,1273名選舉會議成員以全票制方式投票。(會議直播截圖)

2022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分析

最近舉行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結果顯示,個人聲望高的候選人更受選舉會議成員歡迎。學術界的葉玉如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能夠以最高票數當選,說明無黨派候選人也能大獲全勝。

11月22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的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美國國防部圖片)

中國自信的軍事外交

反霸權主義、主張多邊主義和反對外部干涉的主題是中國自信的軍事外交特點。中國國防部長在他所訪問的國家試圖增進相互了解,鞏固反霸權紐帶,從某種意義上說,開展了統一戰線工作。

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和長期執政,這意味着未來數十年的目標是邁向第二個100年。(亞新社)

解讀中共二十大報告

習近平總的報告具有政治意義。它標誌着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來看,中國領導層是如何處理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獨特配置,這兩個要素之間存在密切而動態的相互作用。

二十大有望成為習近平時代中國最重要的事件。(二十大直播截圖)

中共二十大序幕的政治部署

二十大有望成為習近平時代中國最重要的事件,部分原因是它將展示黨章將如何修改,部分原因是未來幾年習近平總書記的潛在繼任者將出現在政治局常委的新班子。

一些外部觀察人士並未注意到新華社2017年的說法,對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大的領導層繼任作出許多揣測。(Shutterstock)

預測中國繼任的領導層

正如內地傳媒體廣泛報道的那樣,習近平主席無疑將繼續成為核心領導人,引導中國進入下一階段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如果這個分析是準確的,那麼胡春華和丁薛祥很可能是未來幾年中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領導人。

9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簡介中國過去10年的發展。(國務院港澳辦圖片)

理解一國兩制的官方詮釋

如果一國兩制模式的設計和實施不僅有利於港澳台,也有利於不同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人民和平共處,那麼它的進一步完善,更寬容和更大膽的實施,或許是未來幾年,一國兩制在港澳台地區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