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的社會文化:點解700萬人變成11種顏色標籤?
恨海茫茫,夠了,香港人應把小船向岸回頭;心裏多不舒服,要擴闊容忍幅度,擁有澡身浴德的修養,社會才會有安寧。讓我們在未來日子把標籤放低。
恨海茫茫,夠了,香港人應把小船向岸回頭;心裏多不舒服,要擴闊容忍幅度,擁有澡身浴德的修養,社會才會有安寧。讓我們在未來日子把標籤放低。
陳嘉賢是德國寶老闆的女兒,卻跑去追求香港的「長衫」文化。「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叫集體回憶,那代表美麗的東西已經消逝;我喜歡承先啟後。」她說。
3年沒有坐飛機,一切變得雞手鴨腳。以往是「一擊即中」,現在看到電腦版面,竟然猶豫不決,信心跑往哪兒去?生命的安排,上天有數,該留便留,該去便去,兩者以外,往往是噪音。
張灼祥校長最大的感慨,是「急功近利這四個字害壞了香港很多事情,文化教育如斯、文化發展如斯。文化和藝術,要讓香港人真真正正發展出高尚的人格、智慧、品味。」
「香港人對音樂的接受能力很高,不賴;但是,大部分人仍缺乏對聲音以至音樂的聯想能力。當聽到音樂,我們應該根據生命的體會,編織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是Stephen對音樂的體會。
Peggy是香港60、70年代無人不識的婦女Icon,非常摩登。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不想Peggy姐姐成為無名英雄,故此,今次把她的一生故事寫下來,讓香港的女性向她致敬。
移居,是現代人的權利;喜歡往世界跑,是人的本性,但是,旅遊和居留是兩碼子事,務必小心:不可以用「移民的自由」,換來「生命的不自由」!
我覺得今天的軒仔比任何香港人更擁抱香港,政府要推行「好市民」教育,改善年輕一代的修養,應找張敬軒作代言人,則會「佗佗佻佻」,因為他跟新一輩「亦師亦友」。
地產陳總結得好:「時代,天天變、年年變,許多地方,新的送走舊的,只有筲箕灣這幾百年老區,舊痕處處,勾起大家的回憶。年紀大了,看着一座大廈,問問自己,這是兒時曾經玩耍的空地嗎?還有一棵木瓜樹……」
《明日戰記》是古天樂的勇敢嘗試,為香港電影打開另一扇窗,香港人要支持它,使它成功,為香港電影帶來更多片種、更大市場、更多資金;因為Louis這「俠士」絕不會把利潤留在口袋。
為彭秀慧高興!她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除了許鞍華、張婉婷、張艾嘉3后以後,是可以穩坐殿軍位置的實力女導演。期待彭秀慧下一部電影,要創出商業以外的藝術成就,不然,不進不退,也對不起我們這批不二支持者呀!
內地對年輕人多樣的品格培養,充滿決心,把他們從某些妖化、俗化、弱化和物化的社會氣氛中改變過來。中共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定調:「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
《無限好》,是我2022年在香港書展推出的新書,天地圖書支持下的本地散文作品。各書店7月底有售,請慷慨解囊,為本地文化產業打氣!
陳達文博士希望,香港度過了100多年後,能夠也來一次Renaissance,讓所有香港人,一同思考,我們天天所生活的城市,到底對自己、對家人、對別人、對國家,又有什麼新的意義呢?
美女,你所面對不僅是香港的壞男人,而是全球「渣男」呀!特別是懂英文的婦女,中招機會更大。騙子在social media找到妳作為目標,立刻以愛敲打芳心,然後,以不同藉口,問妳借錢或「簽卡」。
元宇宙是大革命,人類將會同時擁有地球和元宇宙兩個天地;最近,港鐵公司也建立元宇宙鐵路據點,但是,科技走得太急,可能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當人死後,元宇宙的「假身」仍活着,這些孤魂又如何處理?
新冠疫情為人類帶來災害,但也給了張貝芝許多時間創作音樂。「每刻都在變,故此要放鬆胸襟,以柔制剛,如小朋友唸書般勤力,一級上一級,終生吸收新東西;那樣,離開地球的時候,才不會發覺自己原來從沒進步!」
到了今天,數百萬人中招,死亡人數將近萬,仍然有人拒絕、或叫他人也拒絕接種保護疫苗,他們不是「死牛一面頸」,便是「腦袋入水」!
我是律師、文化工作者、證監會持牌人;電腦從WANG用到今天的Mac,手機從「大哥大」用到Samsung,恐怕夠耆宿,從社會和文化角度,分析NFT的發展原委。
別了,陳松齡前輩,你就像親人,亦是我的文化恩人;一直以來,你鼓勵我寫作,在此,彎腰感謝。是你,讓天地成為我文化的家。放心,你家裏及天地誰人有難題,我會飛奔去幫忙!
清洪說:「生命的意義,不可能獨力創造;我的馬來西亞童年、英國少年,都是別人賜予的快樂,我的成就,也是香港幫忙的,所以,我們一群人、一群好人,攜手走出一條『顧己及人』的社會道路!」
藝術是非常個人的思想和情感表達模式。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我挑我的鞋,他挑他的襪,不用敵拼!所以,香港如果要成為藝術的交流中心,古今中外、上下左右的東西,我們都應有胸襟去接納。
當年,湯鎮業搞劇團,是為了有工作做、在劇壇佔有位置。今天,也許做到了,但是,「我想觀眾在劇終,會有思想收獲,可以品嘗意義,不管苦的、甜的。」
我們一家,從未住過九龍城,但是,九龍城陪伴我們成長;特別是我。回憶,如看一齣好電影,但「戲劇人生,終有日閉幕」,做人,快樂時,就要快樂。
香港目前文化產業的褪色,見者心碎,戰後,從內地來的文化商人,很多已離世,企業也結束;故此,希望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更多的本地商界能夠認真地創立「文化企業」。
能夠認識過去光輝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類的數千年歷史,是個大花園,那些日子已經消逝,無法保留。但是,因為你懂得歷史,對事物的深度和闊度都高於常人,往昔給了你思考和靈感。
音樂巨匠朱慶祥認為,粵劇反映了香港人的性格,我們靈活、求變、中西合璧、充滿創意。粵劇講求演員和音樂之間的合拍,這份和諧和融洽,正是作為生活在香港數十年的老人家,對未來社會的期盼。
我在中環打滾,閱人無數,銅臭比墨香多;商界中人,常愛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最大利益為依歸!」而運動員,為理想和目標而活,一方面要練習,一方面為生活而奔波。
願文化如潔淨的一場白雪,清洗香港人「有錢就大哂」及「我鍾意呀,吹咩」的兩大陋習;把香港提升為有品德的國際文化大都會,不僅是我們的光榮,也為中華民族在追尋「非物質成就」的使命上,作出貢獻。
梅艷芳的一生,充滿着如她所說「香港人永不被打敗」的精神,也如香港的「車仔麵」,甜酸苦辣的配料烹調其中,色味俱全,強濃味道的美食,湯面撒下的一點「女人香」。
焦媛,令人難忘的特別女人,她過去是北京、香港、上海的,未來的生命,肯定是富良野的薰衣草花田,浪漫繽紛。對奇女子來說,精采生命不難預期。
有些律師朋友,一世人只集中做一件事,當個好律師,拿走滿滿的100分。但我很幸運,半生,做了四件事:法律、傳媒、寫作、社會義工,或許每件事情只拿50分,但是,我的總分卻有200分。
人生苦短,「有涯」跟隨不了「無涯」,我只好在十里長亭,送別一批批勤奮的香港律師,去追尋更大的市場,年輕人真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加油!
鄧鉅榮作為攝影大師,他的修行,如佛學所說:淨心守志、垢去明存、斷欲無求、一葉一如來。
運動員,追求體能爆發,在比賽勝出那一剎那的光輝;演員,卻要把內心的激情不斷燃燒,照亮每一部電影。前者是火炬,後者是蠟燭,兩者都同樣短暫而浪漫。
我在公共地方看到劣行,常走上前,溫和地勸告他人,可惜,反被人用粗話「招呼」。但是,我仍真心地希望每一個香港人拿出一點基本修養,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認識姚珏十多年,她不單止是花,還是「五行」,擁有金、木、水、火、土性格的女子:剛強是金、沉實是木、活潑是水、急性子是火、貼地是土。
Chocolate Rain代表什麼?麥雅端像小朋友般說:「這孩童充滿幻想,走入一段又一段的奇妙旅程,她釋放正能量,擁有無窮的創造力。我堅持『手做』作品,很多東西,一針一線,親手縫上我的『靈魂』。」
在方志基的店,看到數以千計的各國好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但酒,想像便夠,不必再倒出來喝,未曾真箇已銷魂。
家棟從進入電影圈那天,最多人談論的,是他推了頗多做男主角的劇本,朋友說他「掃錢出街」,有人誤會他是「擺款」。他抱歉:「當我有懷疑,自己便會演得不好,不想影響大家!」
香港文化的美麗,不是它不想停留下來,陪伴世世代代;只是我們絕情負義,一生人,從沒有關心過它。文化和藝術,在祭壇上晃了晃,掉倒在地上,此後,香港人又碎了一件永不還原的寶物。
數十年前的古惑仔,唸書不多,思想簡單,在街頭惹事生非、殺人見血。今天,古惑仔的品種進化了,武鬥不如文鬥,在商界、職場、政壇,這些殺人不見血的古惑仔,叫人心寒。
如鋼琴家張勝量(牛牛)所說:「我們沒有退路或小路,只有前路。」香港身處樽頸,前路,要嘛內地化,要嘛國際化,不可鵝行鴨步。但願香港人一起發奮,多些國際優才,如牛牛的級數。
筆華棋讓我感受到傑斗的個性,雖然口味如少年,但是,他們的執行能力,絕對是成年人應有的,而且,還加上一份破舊立新的青春。
香港是自由之都,可以吸收中外的「文、史、哲」營養,我們要好好利用,不應該讓意識形態限制自己,思想應該是客觀、理性和包容的。
一直以來,任達華一直帶着相機,去到哪裏,拍到哪裏。每接一場戲,都可以去新的地方,拍到新的照片。每到一處地方,有3件事是必定做的:去美術館、流連售賣postcards的攤檔、欣賞不同地方的牆。
將來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很明顯,會分兩批人:要市場的,便去內地發展;要香港精神的,在困難的本地環境下,仍拍「港產片」。我高興見到一大群年輕人,依舊投入地工作。
余震東,出身大埔基層家庭,住公屋,家裏環境不好,但母親支持他學習音樂,就讀的著名救恩書院,容許震東在音樂科轉玩非傳統的流行結他。母親說:「東,既然你喜歡音樂,不用擔心學費,去追音樂夢吧!」成就了他。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