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世界,將六大表演藝術收歸同一屋簷下的高等學府絕無僅有。香港演藝學院新任校長陳頌瑛教授以家庭作比喻,「每個家庭成員擁有相同的DNA,但各有個性和理想,六大學院在宏觀政策上一致,同時保留着各自的特色。」要將演藝學院的獨有特色昇華,六間學院需要緊密協作,以用家角度考慮未來需求。

舞如人生,究竟當今世代的舞蹈藝術是否與以前的舞蹈定義一樣?舞蹈該何去何從?而這數年經歷過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人的生活是否與以往一樣?我們該向何處遙望?

鄉民稱安徽花鼓燈活動為「玩燈」,而參與者為「玩燈人」。玩燈人中男角統稱「鼓架子」,而女角統稱「蘭花」。鼓架子頭扎頭巾,上身穿對襟小掛,下身穿長褲配腰帶。

欣賞舞蹈有很多角度和方法,而藝術總是不分對錯,也許放下理性去分析和解讀,任憑感受融入當下氣氛去看看能否產生共鳴,是一種更純粹的欣賞角度。

回歸山水和自然,也許這次當觀眾時,我們可以嘗試靜靜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那麼每位觀眾都能從欣賞《山水》之時當一回小房子內的山水畫畫家,感受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扇子手絹就是大眾對中國舞的固有印象,但中國地大脈搏並且歷史悠久,各民族在不同地理環境和文化交織下真的只有拿着扇子和手絹起舞一種形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