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政府官員沒有出席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報告的記者會,受到外界的非議。(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無可奈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的報告,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抨擊,是意料中事;小組意想不到的,是報告發表的時間和方式,也備受非議。

「明日大嶼」發展計劃、公務員學院的選址及三隧分流安排,可能都是政府經小心研究後得到的最佳方案;方案在制訂的過程中,也可能需要向公眾保密。(林鄭月娥Facebook)

令人驚詫

行政長官在準備撰寫《施政報告》時,曾不停地呼籲公眾對報告內容發表意見;人們會以為,寫入施政報告的東西,都是來自大眾的,人們期待的;而不是出自密室的,令人驚詫的。

人工島計劃叫「東大嶼都會」也好,「明日大嶼願景」也好,都是為了提供更多土地。(Shutterstock)

必也正名

林鄭說,「明日大嶼」分階段進行,首先研究1000公頃的填海,然後才決定最終的填海規模。既是如此,《施政報告》為什麼不可以說繼續研究「東大嶼都會」計劃,考慮在原來的1000公頃之上增加700公頃呢?

若然施政「以人為本」,政府是有其土地運用的權力,根本無需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而不是假手於市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Facebook)

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書

土地用於營造營生環境,這是一個維繫社會安寧的原則問題,同時,這不是一個短暫的眼前問題,是為後代設想的一個可持續發展問題。定了營生環境,確定營造營生環境的土地用途,城市規劃才有意義。

設想有一塊沒有明確產權的公地,誰的拳頭夠硬便可在此公地上搶得更多使用權,這便容易造成紛爭,形成社會損耗。(亞新社)

公地悲劇

我素來認為政府不應管太多事,市場能解決的問題,政府便不要管。但無政府主義更糟,政府有她的角色,應要管的,便堅定有力執行,若非如此,容易跌入「公地悲劇」陷阱。

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由去年底的4.7年增至5.1年。圖為港島區最大及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小西灣邨。(Wikipedia Commons)

四代同堂

韓先生患病的父親走了,家裏現在少了一個人,擠逼的居住環境或可稍見紓緩;難道這就是基層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的唯一辦法?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