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修行

除非融入其中,否則你無法完全體會藝術。(作者供圖)

藝術家

我經常強調「藝術創作必須源於生活」,而每一個創作都會反映藝術家內心的感受。除非融入其中,否則你無法完全體會,這跟修行完全相同。

擁有斧頭的老人不識寶,以為不值錢,卻被商人一眼看出斧頭的價值不凡。(Shutterstock)

身懷寶藏不相識

我們必須好好地觀照自身──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淨物,但是我們還擁有一分非常清淨的寶物,那就是隱藏在你我內心的明睿智慧。不要為了不淨之身而浪費時間,應該將此身作為載道器,因為修行也是要利用這個身軀啊!

佛法和戒律是用來修正自己,而非用來評判別人的。(作者提供圖片)

出家人也有壓力?

修行本來就會經歷發現煩惱、解決煩惱的過程,當中偶爾會引發一些身心現象,像壓力就是,學習如何調適壓力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跟在家人比較,其實出家人除了可以全職投入修行之外,更肩負弘揚與傳遞佛法的責任。

一個良好的駕駛者並非只會踏油門不斷加速。(作者提供圖片)

從駕駛中學佛修行

假如車子的機器已經損壞,不管外殼如何翻新,也不會成為可靠的交通工具,必須從因着手,把內裏的機器修好。因此表面上裝模作樣,做出一個修行人的外表,終究也不能了生脫死,必須從心着手,把自己的覺知提升。

盡量用心而不用腦去思考,經常練習之後,便會懂得如何停止或減少不必要的欲望。

無欲不生娑婆

不管對名也好、對利也好、對情也好,感受到內心對任何東西的欲望升起時,先覺察它的存在,不去抗拒,接着感受是否真的有必要去滿足這個欲望?會否有人因此而受損害?

真正的培福其實是累積在未來走上解脫道的資糧。(作者提供圖片)

培福

培福是培養福德。為眾生作馬牛就是最好的方式,而現今最容易達到的就是當義工,不求回報的歡喜付出,為大眾服務。

輕鬆易懂而又融合生活藝術的禪修方式,較為適合現代人。(作者供圖)

殊途同歸修行路

在心中建立正能量,就等如灌溉心中好的種子,才可以用正能量影響他人;迫得自己太苦,做不到時又常常自責的傷害性很大,因為會累積負能量,就像不斷灌溉內心壞的種子,不只是幫不到人,甚至連自己也幫不了。

不應該太重視臭皮囊,但是修行還是要靠它的。(作者供圖)

我的修行路

長期自責會逐漸在心中形成一股負面能量,對修行不單只沒幫助,還會被這股能量打垮。到後來覺察自己的心力愈來愈弱時,連身體都承受不了而發出警號,面對永遠做不完的工作,我應該怎麼辦呢?

究竟用心還是用腦,是很值得我們觀察自己,好好體會一番的。(作者提供圖片)

用心和用腦

不管是學佛修行,還是希望活得自在,都可以用同樣方法,即是在日常生活中清楚覺察,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非常簡單,這就是用心。可惜我們多數的時間都是在使用大腦。

走過山山水水,天地萬物在教化我們。 千迴百轉,最終回歸初心。

嵩山望遠

山外有山,看遠才能攬物於胸。 人外有人,謙卑才會虛懷若谷、百川匯海。 技藝永遠不只是技,必然要文化和修養為基礎。 一切由心出發,修心是根本。

輕鬆往前走,你便擁有千山萬水。

雲水行

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解不開的結。沒有放不下的包袱。天大地大,路是人走出來的。邁開雙腳,路上自有無限風光。

出外散散步,聽聽鳥語、嗅嗅花香,跟大自然接觸一下,讓頭腦放空。(作者提供)

減壓

一般人都知道時間很寶貴,放假時也不想浪費,但是卻沒有留意,能夠真正在身心上放鬆休息的時間,也是同樣寶貴的。

持續的禪修有助於減少生活中的不安與壓力。

閉關靜修

禪修練習應每日堅持,不可中斷。日常生活中的持續禪修練習可以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之後遇上困難、逆境或者情緒生起時,便可以提早覺察得到,會比較容易處理。

佛陀教導我們,佛性和智慧都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從自性裏面發揮出來,才是最靠得住的。(作者提供)

求人不如求己

很多禪眾都覺得參加禪修營有很好的體驗,尤其是藉着共修的力量,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出營時都覺得法喜充滿;可惜一旦回到家裏或者職場當中,因為欠缺持續修行,很快便打回原形。

我們看待愛情,應有接受煙花必定會燒完的心理準備,戀愛過程中就不會忘失理智,而導致日後痛苦。(作者提供)

愛情就像燒煙花

愛情就像燒煙花,開始時先來幾個小的,十分賞心悅目;隨之愈燒愈盛,燦爛耀眼,令人眼中除了煙花,什麼也看不到。不過儘管如何燦爛悅目,也有燒完的時候,這時激情已過,正是重新看清楚一切的時間。

雖然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但是最起碼也不要讓自己有機會放逸,因此時刻提起正念修行,是一定有幫助的。(作者提供)

虛渡光陰

經常無聊地上網,會不自覺地麻醉自己。他們覺察到自己在虛渡光陰,但又不知道如何改變,原因就是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主人對追自己尾巴的狗不理不睬,有時還罵牠,令牠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每天從早到晚那麼努力,累得要死還要被罵。(作者提供)

追趕尾巴的狗

有些人平時看似很放鬆,其實一直有着時刻覺察的心,不會因為外在環境而放逸或迷失自己,也不會因為執着而表現得過分投入,看起來安住平穩,這就是將禪法運用在生活當中。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