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的另一種可能 評70年代的石中英與托派論戰
70年代是香港風起雲湧的年代,也被稱為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香港當時處在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十字路口。那麼問題是,托派有機會發展壯大嗎?答案是很有可能。
70年代是香港風起雲湧的年代,也被稱為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香港當時處在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十字路口。那麼問題是,托派有機會發展壯大嗎?答案是很有可能。
《英氣:阿咩正傳》一書所講的故事──另類香港現代史的主角阿咩,筆名石中英的楊向杰邀請嘉賓對談,還原當年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情況。今集邀請到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先生談談。
托派分子是最不喜歡被人罵的,但他們却有一個老毛病,就是罵人,罵反對他們的人是「官僚」。中國的托派分子罵中國共産黨是「官僚」,香港的托派分子更「青出於藍」,連學生也罵是「官僚」。
只要有服務熱忱及真正關愛之心,人民是會記着的。反之,若我們不是去建設,而是去破壞,恐怕現在留下的只是千古罵名。香港是我們成長生活之地,真正的本土都會想着如何建設香港。
輿論一旦流行,也成為推動改社會發展,乃至改革的力量,反過來,社會發展也修改及協調輿論,輿論及社會發展,與社群歷史記憶,三者實是互為影響,一起推動歷史發展。
香港收藏家協會成立30周年。為了慶祝這個大日子,協會將在中央圖書館展覽廳舉行會員藏品展覽,盛況可期。會員的藏品也很豐富和獨特,到時大家入場參觀便可得睹一二。
《英氣》是了解香港歷史的入門書籍,讓大家知多些香港和國家之緊密相互關係。書中的主角經歷,猶如一位導賞員帶領大家回到過去的香港,見證時代的變遷,大家不宜錯過!
講座上,陳萬雄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一體多元;嶺南文化也是一體多元的,不僅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在大灣區和諧共處,今天到鶴山市龍口鎮,還可找到鮮卑人聚居的古村落。
五、六十年代他們是怎樣參加《青年樂園》的? 當派報員、出版會考生物科天書有什麼難忘經歷?一起聽聽石中英、陳坤耀教授分享。
如今,陳教授第一本中文學術文集終於順利面世,完成陳教授生前心願。《陳明銶史學文存》收錄了陳教授撰於 1970 年代至 2010 年代的30多篇具代表性中文學術文章。
香港文物探知館即日起至10月6日展出的「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山東文物特展」,透過60套珍貴的山東文物,包括12套一級文物,讓公眾瞭解獨特且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此次文物係首次在香港展出,不容錯過。
誠如國史教育中心何漢權校長所言,一齣舞台劇,最難得的是集合專業演員、學校老師、大學、中學及小學生同台演一齣戲,而這也是國史教育中心歷史舞台劇的特色。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文創城市的條件是豐厚的,只要我們在國家和國際的發展中保持穩定和平衡的步伐,不好大喜功,不故步自封,不妄自菲薄,凡事適可而止,知所進退,讓香港發揮它靈活變通多元適應的文化韌性。
「站見」鐵路展特別紀錄了香港鐵路的歷史及「鐵路人」的故事,透過多元化的體驗,讓香港新聞聯理事會成員在參觀過程中,重溫每個難忘的鐵路時刻,同時了解香港鐵路的發展過程。
城寨的命運有點像香港寫照,都是在中英上百年政治角力之間「巧妙」地生存着,並發展出自己一套求生方法和管治方式──並不完美,但大部分人都安守本分,在夾縫中求自己的託庇之所和生存空間。
旭日慈善基金董事楊釗博士在簽署儀式上表示:「歷史是人類智慧的寶庫,吸取歷史經驗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成立,使故宮的中華文化寶藏普及於大眾,非常難能可貴。」
銅管樂器出現較晚,因此傳來東亞或香港一定是晚近的事,而銅管樂器的成熟期剛好的鴉片戰爭爆發前的1839年,因此在香港吹響的銅管樂器,正是工業革命後成熟的第一批銅管樂器。
書封面印着王賡武教授對人生的觀察:「變動隨時會降臨,人們可能輕易就被從根切斷」。這位學者卻有此信念:「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香港中樂團「樂旅中華」系列──4月27日將由指揮胡栢端、嗩吶演奏家王展展、打擊樂演奏家高超、高躍為觀眾帶來一個充滿天津韻味的晚上。
北宋經學家邢昺之《論語義疏》承襲皇侃之疏,南宋理學家朱熹同之,影響深遠,束脩為十脡乾肉之說幾成定詁,至清,劉寶楠父子編輯之《論語正義》也奉邢朱之說為正義。《論語》中,束脩的意思是否就是用作學費?
98年前的3月20日,中共史上兩位領導級人物毛澤東和周恩來初次在廣州會面。他們因何而結緣?蔣介石從中發揮了什麼作用?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享。
雖然圓明園在歷史上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築群,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火焚毀,標誌着帝國的沒落,令人不勝唏噓!貧窮、落後就引來侵略,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認識歷史,銘記事實,自強不息,否則只會有更多苦難。
以德治國的思想已在舜帝時代萌生,並且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隨時穿在身上的圖案,對人對己發揮着啟示作用。希望大家再見到龍袍時,想起十二章紋及相關的意義,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我要求!
香港故宮即日起展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特展,是再次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的大型展覽,展品中有圓明園管理處近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絕大多數為首次在圓明園以外的地區展出。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與歡眾重溫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歷史背景,他認為很有必要,現時有必要由民間發起惡補這一課。因為因為忘記歷史,就是犯罪;不知國安何所指,就是天真;沒有民族立場,就是幼稚。
「饒宗頤的故事」學生比賽今年載譽歸來,現正接受報名。為配合是次比賽,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將於指定周末日子首次開放公眾參觀,公眾可欣賞饒宗頤教授所捐贈之繪畫、書法,及其他與饒教授相關之文玩。
史秀英Stella,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1985年加入東華三院,2010年出任東華三院於同年成立的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一職,專責收集、保存、研究及展示東華三院的文物及檔案。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