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我在2018年,把積聚了數十年和蒐集了的最新資料,寫了一系列15篇水務署文章,目的包括增加市民對政府運作及公務員辛勞和貢獻的知識、提高水務署以至整體公務員的形象及披露一件數十年沒有人留意的不公義事情。
我在2018年,把積聚了數十年和蒐集了的最新資料,寫了一系列15篇水務署文章,目的包括增加市民對政府運作及公務員辛勞和貢獻的知識、提高水務署以至整體公務員的形象及披露一件數十年沒有人留意的不公義事情。
《之江新語》、《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部習近平主席著作繁體版出版發行,深入介紹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的實踐和成就,充分展現習近平主席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來自紐約的 Dinah 熱愛文化保育及攝影,細味歷史悠久的力榮堂書室,由錦田鄧氏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前的一所私塾。於1950年代停止教學,政府於2004年完成修繕工程,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元朗張氏山厦村十年一屆太平清醮,2021年1月13日至20日舉行,有舞麒麟慶祝。麒麟是一種具有龍、馬和鹿特徵的神話中的生物。舞麒麟沒有舞獅那麼普遍,是客家文化。太平清醮,主要目的是祈福消災。
元朗山厦村的張氏族人舉行太平清醮,每十年一屆,由2021年1月13日至17日。於村內外搭建十多個傳統花牌,道士設壇念經祈禱,最盛大的是祭大幽及化大士王。今年因新冠疫情,神功戲改為木偶劇,慶典低調進行。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他表示和諧共處、國際合作、文明互補是人類在地球上創造美好新世界的必要條件。
荔枝窩村是香港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客家村莊落之一,建於1670年以前,具有悠久的耕作歷史。部分村屋荒棄,但經修復重現了一些特色和昔日的活力。
泝流園,又名知稼堂,位於錦田,於清乾隆二十年間(1755)由鄧權軒所建,為族中子弟提供教學。是三級歷史建築。整個空間布局頗富趣味,分別由門樓、前院、主建築及廚房組成,主建築為二進式院落。
楊衢雲是我的堂伯父,和先父楊拔凡同一個爺爺。先父年輕時和衢雲胞姊及長女錦霞相處密切,親聆先烈事跡。想不到先烈為革命犧牲後,這位曾與孫中山先生並肩生死,志氣高昂,獻身救國的人物曾被人刻意誣衊。
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隨即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在蘇聯大使館與史太林總書記召開三巨頭會議,並將開羅會議宣言給史太林過目以示尊重。
2019年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去年9正式開始編修首冊《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是整套《香港志》的第一冊,記述自新石器時代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間7000年的香港史。
為慶祝開館兩周年,香港新聞博覽館在本月舉行兩場網上講座,吸引眾多市民參加。早前舉行「從擺地攤到網購」網上講座,邀請香港新聞博覽館顧問鄭寶鴻先生及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嫻女士與參加者穿梭時空。
傅高義教授一生從事中國與日本的研究,由於他的勤勉不懈,深厚學養,虛懷若谷(他每事問,永感不足),更由於他對研究對象(中、日)的敬意和極大的同理心,使他成為東亞研究的一位權威學者。
述卿書室位於元朗塘坊村,由屏山鄧族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建,以紀念屏山鄧族21世祖鄧述卿。書室為鄧氏族人接受教育的地方。從前廳現存精美細緻的屋脊裝飾、壁畫等,可見述卿書室昔日的華麗氣派。
香港的要商當中,鄭志剛(Adrian)是藝術工作者尊敬的少數,和他認識十多年,看他勞神傷財、認真地推動香港的文化和藝術,提升了社會的品味。
1952年建成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前身璇宮戲院,屬一級歷史建築。新世界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業權,已委聘三大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將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研究開放作公眾休憩空間。
砵甸乍炮台,位於魔鬼山的山腰,1902年落成。 炮台建有兩個9.2吋炮台、兩座探射燈、火藥庫及營房。現時一號炮床已被泥土覆蓋,二號炮床以及探射燈座則被荒廢。從炮台上可腑瞰鯉魚門海峽,景觀不錯。
1970年代定居香港的FormAsia Books常務董事Frank Fischbeck,擁有大批中港歷史照片,香港大學圖書館特別舉辦網上展覽,展出他部分珍藏,從照片反映的歷史饒有趣味。
由筆者編寫的《明治維新的教導》日前在日本正式出版。這本書站在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講述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歷史,並為應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國提供了一些參考。
清末民初讀書人處身的環境是中國3000年未見的大變局,但他們不怕變亂,更主動推動改變,因為他們眼光遠、胸襟闊、氣魄大,所以才能挺得住日軍侵略,於動盪歲月譜寫出一段讚歌。
上世紀20年代,「中國第一份彩色大型綜合畫報」《良友畫報》面世後風靡一時,可稱得上是民國社會的小百科全書。然而經歷數十年的沈浮,《良友》漸漸失去往日光彩。十年前復刻重印合訂本引起收藏界關注。
聳立於薄扶林一山頭上的大學堂是一座糅合了都鐸、哥德及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華麗古堡。約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建成,命名為「杜格拉斯堡」。1954年,香港大學購入並改作學生宿舍「大學堂」。
鄂蘭的洞見就是說,犯上滔天的邪惡罪行,不只是大魔頭的責任;如果社會上充塞了大批拒絕思考、不作個人道德反省和判斷的普通人,在一定的歷史社會環境下,往往有意無意間成為了邪惡的同流而不自覺。
東華三院正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善道同行──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展覽,透過逾200項珍貴文物和歷史圖片,讓觀眾從東華三院籌募文化的角度,了解香港社會發展。
張愛玲就讀港大時,新文學運動作家許地山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其時中文系設在鄧志昂中文學院大樓,許地山的辦公室估計在二樓附有露台的房間。張愛玲有修讀許地山的課,兩位近代著名文人在香港首次接觸。
覲廷書室坐落於元朗屏山文物徑,乃鄧族22世祖鄧香泉為紀念其父鄧覲廷而興建,於1870年落成,兼具教育及祭祀祖先的雙重作用。曾於1991年進行修繕,費用由香港賽馬會捐助,書室得以回復昔日的光采。
聖公會聖瑪麗教堂始建於1911年,位於銅鑼灣。它具有獨特的中英建築風格。紅磚牆上裝飾有中國柱子和彩色玻璃窗。內部有中國雲圖案。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於1922年興建,以悼念1918年2月跑馬地馬場大火中超過600華洋死難者。位於掃桿埔香港大球場上方山坡,由東華三院管理。紀念碑的整體設計糅合西方古典與傳統中式建築元素,獨具匠心。
蔣廷黻為民國著名學者暨外交家,5萬字的《中國近代史》成為傳世之作。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演講《中國近代史》為中心,分享對蔣廷黻其人、其書的看法。
文咸街與周邊社區,乃至於東西南北商業貿易活動,以及連結南洋、新舊金山,甚至全球的多方網絡始於何時?是怎樣逐步形成的?當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起落跌宕的傳奇故事?
曾有意見認為武俠小說是中華文化的教科書,近年已有大學開辦研究武俠小說的課程。大家伴隨筆者深入地解讀和比較梁查兩人的論著之後,究竟會發現當中特別是金庸小說中有幾多需要我們深思、領悟的教誨呢?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