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行

益行

生於上海,年少時曾拜師吳養木、傅抱石等名家。語文受教於周痩鵑、范煙橋、 程小青等。1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專。參加過首爾世界藝術節(國際藝術家聯展)並主講《藝術與健康》。益行曾是雜誌和報章專欄作家,並參與和內地、台灣、東南亞、韓國、俄羅斯等地的藝術交流展及全球水墨大展、水墨藝博、2020年巴黎大皇宮展。益行亦在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香港(壹畫廊)舉辦個人畫展。被推薦佳士得拍賣,其作品獲多個機構和私人收藏。現任香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天趣世界女藝術家協會香港副主席、中國畫學會香港理事、香港美協會員、香港文促會會員等。
文徵明(1470-1559)生於明朝成化六年,與畫友唐寅同歲,他高壽一生經成化、弦治、正德、嘉靖四朝。(深圳博物館圖片)

文徵明的紫藤花開

文徵明在博物館的展品,構圖平穩筆法端正,水墨為骨,青綠敷色,山岩崢嶸,樹姿傲然,描繪出中國文人畫最講究的清、幽、寒、靜。

讓我們共賞本港畫家容藝文近年的4幅新作吧!

容藝文的丹青情懷

容藝文的丹青情懷,吐露得如此精湛,因為她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打通古今的魄力。加上她札實的功力,使之技藝高明,可流暢地表達其細膩的內心世界,揮灑自如地開創出清晰而簡潔的個人風格。 並非丟棄筆墨而故作玄虛!

林天行廣博深厚的文化素養,醞釀出人文情懷。(林天行Facebook、作者供圖)

林天行譜寫的香港頌歌

林天行立象寄意的香港,渾然天成的散點透視。墨與色的運用,對比中的互補,糢糊中的含蓄,單純中的豐盈,明艷的整體效應,變幻精微神韻獨雋。讓筆者踏入美學的勝地,體驗怎樣是超越具象?什麼是視覺萬象?

《岑文濤[香江情思]個展》展出逾130幅詩詞、楹聯、書畫佳作,今次有幸拜覽和領略岑前輩的情懷和藝術激情!(香江會Facebook圖片)

岑文濤的香港情思

筆筆見筆毫不含糊。景生情,情生景,岑文濤的藝術導出生命不息的意義,況且不落他人窠臼,所謂其志不在毫里而存千里!

作者認為,陳鏡田畫如其人,極為清雅,總是有一股脫俗的書卷氣息。(陳鏡田Facebook圖片合成)

傳承與開拓的典範──陳鏡田

在我的周圍,臥虎藏龍,不乏人才,但學養深厚的畫者寥寥無幾!特別是與他同一時代的人。陳鏡田的文學根底,使他的畫更精髓,濕潤的筆墨,具有順和逆的價值,其筆觸、墨點、水漬充滿質感和生命力。

黃寳虹大師提倡五筆七墨的書畫要則。

高山仰止黃賓虹

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起步新安,始於黃山,與香港的不解之緣。花甲之年的黃賓虹去廣西桂林講學,歸途經香港,留下了一批《香港寫景圖》和《香港風景》,被譽為畫香港第一人!

劉海粟的名字,猶如意味着滄海一粟,百年風雲人物。(灼見名家製圖)

百年一粟──劉海粟大師的人生故事

劉海粟被指責狷介狂放、不遵守禮法,至此依然風波不息。筆者作為後輩,崇拜人性,所有的正面膽識。大師十上黃山的壯舉,破了歷代畫家的記錄,體現出持之以恆的超越精神,已可作後學者的楷模。

陳佳的近照。

偶遇劉海粟的女弟子──陳佳

陳佳,筆名佳子、佳人,1979年由廣東潮籍定居香港。師承海派大師劉海粟,曾與李可染、程十髪、朱屺瞻、關良、趙少昂、黃幻吾、黎雄才、陳大羽等交遊合作,並得數位到殿堂級書畫家的推崇,連串個展遠揚海內外。

品味馮永基的水墨丹青:犖犖嶽嶽的山巒,無陡峭的峯頂,面面俱圓善養心識的大自然,似畫家莞薾的笑容。宇宙的謙遜和諧,随着眼球的轉移飄動而神往。感性往往同精神並行不悖!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馮永基的畫作體現出絕倫的技法和結構,每幅佳作融合着他的情緒感受,作畫時的潛力衝動,不可言說處塗墨弄色,經典的造型語彙,目前馮永基已躋身當代水墨名家之巔,他的傑作將成為東方文化藝術的精神財富。

陳樂怡纖纖之軀所散發的線條魅力,絕對稱得上巾幗不讓鬚眉!(陳樂怡網頁圖片)

陳樂怡的當代書象

豐富的人文內涵,使陳樂怡的書象把歷史和現實串連成有生命力的整體,不因斷層而支離破碎,彰示出她獨特的當代張力。

馮麗億的作品都是國禮,30多年來留在內地的200餘幅藝品,均為國家級的藏品。

以針代筆馮麗億

繡花行業單打獨鬥、散落民間,依舊無可取代和撼動往日的蘇州刺繡研究所。我深信人走茶不涼,馮麗億雖隨女兒遠去他鄉。在寫蘇繡歷史時,不帶偏見和私心,別漏失任何一顆閃亮的星!更希望蘇繡非物質遺產再度興旺。

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

他由東方文化的母體孕育,獲西方藝術的滋養,在互補中壯大!他是一位有靈氣、懂意趣、富情感的真人!可憾時空錯位,個性執着,釀成落差。難道性格決定命運?莫非人生暗藏玄機?

第一位走出國門學畫的留學生──李鐵夫。(Wikimedia Commons)

誰是中國油畫先驅?

鴉片戰爭時,洋槍堅砲攻破國門,中國南方沿海城市通商開埠。有些歐洲畫家隨商船來華,在澳門、香港等地逗留20年,舶來文化開始滲入,色彩紛呈的西洋畫廣為流傳。那麼誰是第一位走出國門學畫的留學生?

傅抱石《林濤圖》冊頁。(圖片:故宫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展官網)

追憶瀟瀟暮雨

恩師的教導反覆地在耳邊叮嚀:「學畫是要細細感悟,不可急於事功,用審美陶冶心靈,慰藉精神所失,修煉情操人格,再探索筆墨自由的空間……適應隨時代而求變!」

今年央視春晚節目「只此青綠」,靈感源自《千里江山圖》。(YouTube截圖)

大音希聲 烙印青綠

代表民族文化符號的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從宋代飛越現代,登上北京冬奧、央視春晚的舞台,大音希聲烙印青綠,藴含漢文化古典美學之核心。令我納悶中尋樂心馳神往!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作品:基督受洗。

閒聊《老人和他的孫子》

距今600多年的畫面,特寫鏡頭的焦點:一隅中的祖孫互動。剖析出清醒的美醜認知,構成故事想象的空間,彌足珍貴的天倫映照,讓觀者觸摸到人性的溫度。

這位患有口吃症的皇帝,迷戀於畫面的勵精圖治。(灼見名家製圖)

淺思《歲朝佳兆圖》

疫情在港蔓延下,減少去公共場所,筆者宅在家內,上網搜索了不少鍾馗圖,依然偏愛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曾經2000多年的信仰薰習,每逢年節、端午,通常貼上鍾馗畫像,以此鎭宅避邪。

朱見深的《一團和氣》為什麼最後會事與願違?(灼見名家製圖)

故宮瑰寶《一團和氣》

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後的翌年,創作工筆人物畫《一團和氣》,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是朱見深存世最有名的畫,也是故宮館藏中的瑰寶。

人們在庫因芝那幅畫前議論紛紛,懷疑月和水的反光處有否配置燈光。(灼見名家製圖)

一幅畫的個展

第聶伯河潺潺水流,經俄羅斯畫家──庫因芝的家鄉進入黑海。夜色蒼茫,月射水面的光,常令童真的雙目神往,白天陽光下、樹蔭下的光,氣候變遷天地間不同的光,形成他憧憬未來的純摯情感。

筆者(右)與藝術家曾彩雲合影。

水墨滴準圓滿穴位

五位各不相同的藝術風格,卻均具超然物外的浄化,難得有思想與審美的契合。動人的韻律不遜色於當代名家!

沉思這些類裝置藝術,也許比M+的某些行為藝術的作品妥當。

裝置藝術的探索

藝術家搭起的枱面上,放的那些圓的或長型的實物,象徵着她學業、事業、友誼、愛好、情趣、家庭……到底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

「五個人展」海報。(主辦方臉書圖片)

回味五個人的展

源自生活中的感悟,濃烈的想像頌賦心的詩篇,其風尚和趣味變幻出超常的形式,各自開辟藝術的通途。

百花圖卷被《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被錄為上等珍品。(灼見名家製圖)

醉迷百花──周之冕

今年嘉德秋拍周之冕一幅素箋設色的百花圖卷,作品被《石渠寶笈》初編著錄,被錄為上等珍品。據查考是他壯年的佳作。技法千變萬化,可謂既妙且真的長春彩筆。

謝洛夫充滿智慧的構思,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把素材升華為歷史的敍述。圖為《列寧宣布蘇維埃政權成立》。(網絡圖片)

近代蘇俄油畫精品

1968年1月19日,弗洛基米爾·謝洛夫在莫斯科去世。他的繪畫功力、創作天才,確實令人驚嘆不已!環視本港數不盡的畫家,不知可有如此水準的高手呢?

在周閑的引蔫下,任熊被寧波文豪姚燮延請「大梅仙館」居住。(灼見名家製圖)

任熊:為清末中國畫注入強光

任熊的生命若短促的一道閃電,閃爍着他全能的作品:人物、山水、花卉、蟲魚、翎毛、走獸,給清末民初衰落的中國畫注入一道強光!尤其對此後的滬地畫家影響深遠,形成一束承上啟下的光源。

任熊短短34歲年華,如一道飛光銀虬,劃破清末之夜書畫長空。(灼見名家製圖)

任熊閃電的一生

這幅《自畫像》決非喜多川歌麿「大首繪」纖細美麗,而是凛凛昂立岩崖的青松,渾然天成的好漢塑造,讓人領悟超越肉體的真相,便是時間的真諦。

喜多川歌麿的畫筆,直探美人的內心深處。(灼見名家製圖)

喜多川歌麿最後的悲慘

喜多川歌麿擅作美人畫,運筆工麗柔暢,精緻的勾勒線條不加渲染,使美人輪廓線之內所見的肌膚,產生無與倫比的嫩白之感。這些美妙的畫作,甚至推動了那時日本社會的審美潮流。

《神奈川沖浪裏》成為日本民族的驕傲,被選為2024年新版1000日圓的背面圖案。(灼見名家製圖)

續讀浮世繪三傑

時光悄然而去,淘盡了天下英才,沖洗了江戶的舊痕。唯留下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裏》雷鼓動山川滾滾向前衝,脫離政治的框架,衝破國界的門窗,撞擊歲月的時空。

歌川廣重的晚年亦循入空門,畫面俱有釋家的美學觀,其心與宇宙冥然合一。(灼見名家製圖)

續寫歌川廣重

我偏愛歌川廣重守柔抱剛的逸趣,特別欣賞他的《雪谷》,道地的中國畫章法,起承轉合、開合露藏、疏密有致,無多餘的一筆。

也許梵高在臨摹同時親臨雨橋,與他的男神歌川踱步談心。(灼見名家製圖)

梵高眼中的男神

人生享樂無常,唯恐光陰短促,繁華轉瞬變幻,一切虛無飄渺,此類版畫統稱「浮世繪」,日語稱作「錦繪」,是源自明朝的版畫。正逢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日本展館內展示一批「浮世繪」作品,使梵高醉心於島國情調。

蘇州樂益女中舊貌。(網絡圖片)

和以致福、邦家之光

瑞物皆起和氣而生,中華文明振興肇始,教育核心貴為真誠,滿園桃李光曜旦升。張寰和校長──背影遠去墨跡未乾,濕潤晶瑩尚存閃光。

筆者與李慧嫻小姐(左)合照。

李慧嫻的陶塑真係「好」

香港藝術館名譽顧問李慧嫻生於香港,其父是攝影師,從小幫忙曬相,相中不同階層的人和背景,滋生了對藝術的興趣。先後於香港及英國修讀陶藝及藝術教育,成就了她以陶藝表現出本港小人物,形形色色的作品。

林布蘭自畫像。(Wikimedia Commons圖片)

林布蘭浪子回頭

林布蘭的《浪子回頭》脫離了表象的瑣碎,通過情感內在連接,永恆的磁場凝聚畫框,能量通過視覺,穿越畫裏畫外人的心靈,折射出慈愛和寬容之光。

個人覺得王家禧(王澤)的港版《老夫子》,可以算是「借屍還魂」!(灼見名家製圖)

漫畫復漫畫

《老夫子》連環畫感覺極有趣味,社會形形式式的寫照,彷彿就在周邊,逼真的美善薰習,幽默中發人省思。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