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投資者都懶洋洋地躺在指數基金這艘大船上,隨波逐流,沉醉在船頭號角奏着的《指數平靚正》,這情境是否十分爽──毋須費心研究個股、毋須追蹤市場脈動,只須躺平,你的回報就會不差的。畢竟,指數投資哲學,近年來已經成了華爾街最流行的金融產品。
集體陶醉的市場失效
但問題是,當每個人都篤信這個「指數神學」,並集體停止主動評估市場資訊時,市場還能有效率地反映新資訊嗎?市場的效率假說指出,股價總能迅速反映所有已公開的資訊,但前提是投資人積極地吸收、分析、並在資訊揭露後進行交易。然而,當全民集體放棄主動選股,任憑機器無差別地買入每一檔股票時,股價反映新資訊的能力會不會被嚴重削弱?
答案是:資訊反映的速度也許還在,但有效性卻可能大打折扣。想像一下,當全球所有投資者都對一家指數成分公司最新的長生不老藥集體陶醉,指數基金無差別地買進,無論公司新藥測試表現好壞,股價都將繼續被動地上漲。這意味着,市場的效率不一定保證市場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市場雖然能迅速反映資訊,但反映的方向卻可能大錯特錯。
換句話說,當所有人同時偷懶時,集體的智商是不會集體提高的。
做好功課或有機會
這種市場行為將帶來很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對那些仍願意挽起袖子、認真挖掘資訊、精準研判公司價值的人而言。當市場充斥着懶散與盲從的投資者,認真做功課的投資人反而有機會找到那些被錯誤定價的股票,賺取報酬。這就像19世紀的淘金熱時代,當所有人選擇躺在家中做白日夢時,唯有那些願意深入深山斷脈,冒險攀爬岩石的人,才能發現那些埋藏於險峰中的黃金。
幾年前,巴菲特公開展示了一場「指數基金對決六大對冲基金」的賽事,指數基金輕鬆獲勝,震動華爾街。然而,許多人只記住了巴菲特的結果,卻忽略了他的真正含意:「如果你懶惰,如果你並不擅長做功課,那麼就老老實實買入指數基金吧。」但巴菲特本人卻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他數十年來透過勤奮研究、智慧判斷,持續且成功地擊敗了市場。他從未說過要放棄主動投資這門學問。
當然,主動選股者的路並不平坦,這需要智慧、耐性和勇氣。然而,如果市場充滿了安逸的被動投資者,主動派反而擁有了更多的優勢。當眾人都沉睡在「指數化」的夢鄉裏,做着股市自動為他們帶來財富的美夢,那麼,老友,請盡情睡吧。
就在你呼呼大睡之際,我將不打擾你;我仍舊會在清晨時分,穿上登山靴,扛起十字鎬,踏上岳壑嶙峋、深丘險流,安靜地、堅定地,挖掘我堅信埋在山脈深處的寶藏。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