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官方宣布了一系列有關廣東省的統計數字。廣東省2024年GDP高達14.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國排名第一,超越全球96%的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第七。廣東省的傑出成就,估計不少香港特區市民不一定清楚知道。
將來如果珠三角和大灣區能夠扶持粵東、粵北和粵西的全面發展,廣東省應可達到更高的高峰。廣東省開放包容,接納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者,既提高了自身的GDP,又改善了人民生活,作出了貢獻。排名第二的是江蘇省,GDP13.7萬億;跟廣東省的差距拉近了。廣東有21個市,江蘇只有13個市。從特定角度看,廣東要長期保住全國第一的位置,不一定安枕無憂。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憑一己之力,解決了不少外地人的就業問題,值得引以為傲。如果單以全世界國家GDP排名來說,廣東本身已經可以加入G7,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以美國為首的G7不會接納,我們也不屑加入。

區域協同發展與挑戰
廣東的成就不只是一省之力,而是全國精壯勞動力,由較為聰明的大腦匯聚完成。廣東最發達的地方還是集中在珠三角,看來還需要照顧到省內偏遠地區的教育、醫療和交通,藉此進一步提振GDP增長。
據官方初步的統計數字(準確數據還有待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內正式公布)廣東2024年度GDP排名第一是深圳(37351億),第二是廣州(31032億),第三是佛山(13330億),第四是東莞(12964億),第五是惠州(6000億),第六是珠海(4686億),第七是江門(4206億),第八是中山(4104億),第九茂名,第十湛江,第十一汕頭,第十二是肇慶(2678億)。
粵港澳大灣區總共有11個城市,排名是深圳、廣州、香港(27700億)、佛山、東莞、惠州、珠海、江門、中山、澳門(3392億)、肇慶。深圳3.74萬億,肇慶0.27萬億,差距還是相當大。大灣區大約14.4萬億,香港和澳門兩行政特區加起來大約3.1萬億,深圳和珠海兩經濟特區加起來大約4.2萬億,廣州和佛山加起來大約4.4萬億,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以外的GDP加起來大約2.5萬億。以上的數字說明,大灣區以外的廣東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待加強。如果整個廣東都能夠達到珠三角的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廣東GDP或可高達21.2萬億,在全世界的排名將再攀升。水漲船高,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前景值得憧憬。

廣州:瞄準低空經濟市場
本文聚焦談一下廣州市。廣州去年的GDP超過3.1萬億,數字是1月27日由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的結果。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只有2.1%,其實去年的表現相當一般。官方的解釋是:廣州經濟結構進入轉型升級陣痛期,需要正視舊動能支撐減弱、新動能仍在培育、模式轉換和動力接續帶來的經濟增長結構調整,仍有相當壓力。可以正面理解和肯定的,是廣州保持定力,不斷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厚積已成趨勢,部分新興產業領域已實現較快的增長,加上去年第四季度一籃子增量政策開始見效,市場需求出現回暖的積極變化。按名義價格計算的話,同比增長或取得接近3.3%的成績。
將來的亮點之一,廣州將會瞄準低空經濟市場。去年被視為低空經濟元年。上月27日,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成立,低空經濟被市場認定走上新時代的舞台。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續鼓勵下,我國低空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根據中國民航局的預測,今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低空經濟潛力巨大,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將非常可觀。以廣州為代表的大灣區貿易量十分巨大,商貿發達和城市交通發展,對低空經濟形成巨大需求,低空經濟的發展也將回饋GDP增量。

廣州現在已經孕育出全球首家獲得無人駕駛航空器識航三證(即型號合格證、標準適行證和生產許可證)的垂直起降飛行器製造商,最近公布去年第四季度業績創歷史新高,收入超出預期20%,業績充分反應了市場對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超預期需求。此外首個全球飛行汽車製造基地「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已在廣州破土動工,已研發出來的分體式飛行汽車被譽為「陸地航母」,去年11月亮相並進行了全球首次公開飛行。去年11月珠海航展,小鵬匯天宣布與全國12家合作夥伴達成批量預訂協議,總訂單量高達2000多台。
根據2024年4月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廣州已經位列中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頭50個城市的第二位。廣州的低空經濟產業已在設計、諮詢、製造等方面形成優勢,具備完善的無人機配套產業鏈,創新主體活躍,應用場景豐富,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低空經濟被稱為萬億藍海計劃。
廣東發展前景瑰麗
廣州選擇了15個戰略產業集群,源於這些市場前景發展好、增長空間大。到2030年,儲能產業和健康產業的全國總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賦能千行百業的人工智能,全球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6萬億美元。
早在2022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構建三加五加X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發展新一代訊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新能源與自動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等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智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等五大新興優勢產業。在上述三加五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動車新一代電子訊息、綠色石化與新材料、時尚消費品、現代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基因治療、高端醫療機械等多個千億級標誌性產業集群,成為加X(extra的意思)。估計將來廣東和廣州的發展前景瑰麗。
究竟是否能夠達成這個鴻圖偉略,還要看看。關鍵是一定要和平穩健、長期規劃、努力不懈、久久為功。本文的數字一大堆,背後的意義就是踔厲奮發。省港原是一家,樂觀地看的話,香港特區一定能夠快步跟上。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