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倫滬港台20年變化

20年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倫敦、上海、香港、台灣的經濟發展水平此消彼長,俱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年前在教MBA課程時,每位學員必答的問題是:2020年香港和上海的比較,順帶的問題是:台灣有沒有希望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誰有機會追上倫敦?這時候,香港剛回歸,亞洲各大城市都有取香港而代之的雄心,台灣是「財淹腳目」,夜郎自大,倫敦是眼尾都看不起亞洲,只和紐約爭雄。

當時2000年的GDP紀錄:倫敦6246億美元,台灣3364億美元,香港1717億美元,上海676億美元,化成比例的話倫敦100%,台灣54%,香港27%,上海11%。當時學員,看好上海的,幾乎沒有,人才都湧向倫敦和香港,世上只知「紐倫港」。

香港衰退無可避免

不久台灣就放棄了角逐,上海股市才十年,是小弟弟,只能學習,但大陸的海歸以香港為落腳點,此後每年的學員,大陸同學居多,香港同學日小,而看好上海的是逐年上升,但看好香港仍是大多數,隨之英國玩脫歐,歐洲銀行部署撤退,倫敦地位開始搖動,最少給巴黎和法蘭克福沖淡,倫敦若不成為人民幣海外金融中心,事就沒可為了。

不經不覺20年過去了,2020來了病毒,英倫要衰退14%,倫敦會嗎?香港衰退無可避免,台灣靠着大陸市場,自稱可保2%,但IMF說零,那麼GDP變成怎樣?2020估計,倫敦5970億美元,台灣6355億美元,上海5800億美元,香港3413億美元,比例是倫敦100%,台灣106%,上海97%,香港57%。時間說明一切,GDP不是唯一指標,筆者提供了30個指標給大家慢慢分析。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