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認為:今次武漢肺炎的疫情對香港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比不上去年的那場社會運動。疫情是總有時限的,要麼是人類找到了有預防作用的疫苗,要麼是病毒自我調整到不會弄死宿主。疫情過去後,經濟就可以正常運作,不會留下太多尚待解決的問題。
但去年的社會運動,卻帶來了社會的撕裂,矛盾至今仍未解決,還會不斷地在所有今後出來的社會重大問題上展現自己。以今次醫護人員罷工為例,其搞手與社會運動的搞手,基本上是同一班人,他們能搞出一定的聲勢,亦是基於民間有一股不信任政府的情緒。若果中共仍不願意去直面已經暴露出來的矛盾,繼續採取拖延政策,特區政府今後在施政時,將繼續舉步維艱。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疫情對股市與樓市所造成的影響,其波幅將及不上去年社會運動時大。如果出現15%或以上的跌幅,應是入市的好時機。上次在SARS期間入市的人,事後都大有斬獲。
然而,這只是疫情對投資市場的大體影響,疫情對個別行業,個別公司仍是帶來了十分沉重的衝擊。其中最受影響的是:(i)餐飲業、(ii)零售業、(iii)酒店業、(iv)旅遊業、(v)物流業與(vi)地產業等。社會運動只是嚇怕了外來遊客,但疫情卻令本地人也躲在家裏不敢外出。結果連內部需求亦受到大量遏抑。
不過,那些做電子商業、送外賣及提供各類網上服務的公司,都是今次疫情的得益者。我旗下的生意,地產代理因睇樓活動幾乎停頓,生意跌了八成;而報紙的廣告收入,在二月份亦跌了五成多六成。這樣的收入當然已與盈利無緣。
我做生意比較保守,通常會留足三個月以上基本開支的現金在手。只要多少還有一點生意,我相信有條件支撐到下半年。但並非所有做生意的人,都會留這麼多的現金在手,有很多都是十個樽八個蓋,原本已是捉襟見肘,生意一回落,資金鏈就會斷。
所以,即使疫情基本上可以在上半年結束,亦會有不少公司沒法生存下去。在大量公司即將倒閉的情況下,裁員、減薪、削規模的情況一定有增無減。不難預期,2020年的工資與租金都無可避免工要往下調。聽說。有工會組織想借僱主提供的防疫裝備不足而搞罷工,如果僱主是政府,還值得考慮一下;如果是私人機構,則要小心僱主會否乘機結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場疫症對市場帶來的是一次大清洗,把病的弱的公司淘汰掉,騰出空間讓健康的強壯的企業可以活得更加好。只是其過程會十分殘酷。政府能幫的地方十分少,大家只好各自修行。
抗疫不能罔顧具體現實
香港已不能排除武漢肺炎大規模社區爆發的可能性。原因是我們已有數以十萬計從內地回來的港人散落在全港各個社區,而我們並沒有能力同時對這麼多人進行隔離檢疫。新型冠狀病毒有人傳人的能力,而香港人口稠密,在社區內很難完全避免有緊密接觸的機會,這導致香港出現社區爆發的機率十分大。
這些都是已經出現且無可改變的現實,所以我弄不明白,為何今天還有這麼多人堅持要搞源頭堵截。能不能堵截,得看具體情況,以豬流感(H1N1)入侵美國的情況來看,當初豬流感的源頭大部分來自墨西哥,但墨西哥與美國的往來太多了,沒法徹底切斷,所以美國的疫控中心並沒有採取全面封關的做法。香港與內地的聯系更加密切,政府在作出全盤考慮後,決定不採用全面封關的做法,我認為可以理解。
現實是源頭堵截與隔離所有可能接觸過病患者作檢測的做法,只宜在疫情初出現的時候進行,疫情一旦擴散,就未必有條件再這樣做。2009年豬流感在美國肆虐,估計有5600萬人受感染,等如每6個美國人之中就有一個受感染,叫美國如何搞檢疫?結果美國不但沒有搞隔離檢疫,連確診檢測也沒有全面做,凡有病徵疑似的就當豬流感來醫。這樣可以省便很多,令社會可以集中資源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即便這樣,豬流感仍令美國死了12000多人。
以香港現時的具體情況,不但沒有條件搞全面封關,亦沒有條件對所有從內地返港的人都作徹底的隔離檢疫。唯一還有條件的,是集中力量對付那些在香港確診的個案;凡與這類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才需要作隔離檢疫。若是把檢疫的範圍定得太廣,不但沒法完全落實,而且還會分散資源,影響其他更值得做的工作。
現時香港人對武漢肺炎的恐懼已變得有點不理性,要在民居附近設立新的檢疫院舍,無可避免被鄰近的居民反對。加上有只顧本區利益的區議員從旁煽風點火,弱勢政府一時難以應付。我建議政府可徵用一些曾有乘客被確診武漢肺炎的郵輪,作隔離檢疫用途,可行性應該較高。
這類郵輪由於已有乘客確診,短時間裏應難有生意,不如租給政府,多少可以幫補一下。此外,郵輪停在海上,遠離民居,反對的人較少。另一方面,郵輪的設備,亦方便為數量眾多的人提供日常生活,不用政府重新投資建設。
武漢肺炎已傳至香港,這是香港人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但我們在研究防疫方案的時候,不能光看理想該如是,還得看客觀可容許我們做些什麼?否則,強提出一套最漂亮的方案,亦只能是紙上談兵。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