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工廠北移,香港從事製造業的人數逐年下降,讓人感到香港工業逐漸息微。即使如此,不少企業的總部依然設在香港,令香港服務業蓬勃發展,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如產品設計、質檢、運輸物流等。
資本知識匯聚 工業風雲再起
而在近年,這些港資企業投放在研發的資源數目有增加趨勢。就算在貿易戰、疫情的陰霾下,大部分企業仍會在產品研發加大投資。顯然而見,企業都洞悉了全球的大趨勢,在工業4.0時代,工業不只靠勞力,而是靠腦力。工業以科技為主軸,是資本和知識密集,生產工序由配備先進技術及設施的現代化廠房進行。透過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改良生產線,創新科技將整個產品周期串聯,廠商可以實時監察整個生產流程。
而隨着工業4.0熱潮席捲全球,行政長官在2016年在《施政報告》提出「再工業化」政策方向,逐步脫離勞動和土地密集的工業,集合力量以科技重新帶旺香港的製造業。當勞動力成本不再是左右工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製造業有望借助科技在香港重新興旺起來。
重新定位3個工業邨 支援高端製造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其中一項重任,是以創新科技驅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旗下3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INNOPARK),旨在支援高端製造業發展,推動「創新製造」(Innofacturing),既引進市場、人才和製造業供應鏈,同時由科技園建立及營運的創科生態圈,提供技術及業務拓展上的支援,令香港製造的產品走出香港,蜚聲國際。
科技園已經確立再工業化的發展方向,用作挑選合適創新製造企業進駐創新園,結合科技與工業、與我們攜手推動香港「創新製造」的發展。簡單而言,我們希望集中資源,推動對香港有利、具備科技元素和先進工藝,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在公開和透明的指導原則下,科技園會持續跟業界保持溝通,推出更多支援香港再工業化發展的措施。
創新製造企業的高端生產線往往需要專門設計的廠房和精密的配套設備,為支援這些多元化需求,自2015年起,科技園陸續在3個創新園興建5座多層及高效能的專用工業大廈,包括位於將軍澳的數據技術中心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位於大埔的精密製造中心及醫療用品製造中心,以及位於元朗的微電子中心。
生產升級轉型 業界反應熱烈
觀乎在創新園的業界回應,科技園對香港工業把握先天優勢,推動再工業化充滿信心。運作已有兩年多的精密製造中心,所有單位已租出,數據技術中心亦開始入伙。另一方面,科技園亦積極回應業界及社會的需求,例如在疫情下要製造口罩等醫療用品,必須要無塵車間等特別設計的廠房。
為此,我們將大埔創新園的舊有大樓翻新成醫療用品製造中心,專為醫療用品、醫療相關設備、材料、配件、健康相關產品及其他精密儀器的生產而設;中心的單位現已全數租出,並於稍後啟用。這些都反映市場對於這類工業設施需求殷切。科技園樂見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第2所先進製造業中心,為推動「創新製造」奠定良好基礎。
創新園承載着工業邨悠久的歷史,科技園不單引進符合再工業化方向的企業,還致力協助傳統工業的生產線升級轉型,例如為他們引進新科技進行智能生產,協助他們採購自動化設備及智能生產規劃等新技術。科技園會確保土地資源有效運用,並與企業攜手推動香港的再工業化。
作者簡介:
姚慶良博士是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負責領導和策劃再工業化的重點基建及項目。加入科技園前,姚博士曾在初創及跨國企業任職高級行政人員,當中於摩托羅拉半導體擔任網絡及計算部亞洲區總經理逾15年,他更是「龍珠微處理器」的主要研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