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科技 長命百歲的幸與不幸?金齡照顧者與智齡科技的應用和啟示

長命百歲的幸與不幸?金齡照顧者與智齡科技的應用和啟示

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以人為本的智齡科技,並開發及推廣更多回應社區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攜手協力讓本港長者們度過真正福壽雙全的美滿人生。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1-10-22
灼見來論

撰文:容蔡美碧(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暨主席)、劉喜寶(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標籤: 人際關係數碼鴻溝新冠疫情智齡科技樹仁大學遠程醫療長壽
社會急需提供相應的科技配套設施,鼓勵長者於生活上嘗試使用各類資訊科技。(Shutterstock)
社會急需提供相應的科技配套設施,鼓勵長者於生活上嘗試使用各類資訊科技。(Shutterstock)
0
SHARES
188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華人社會常祝願別人「長命百歲」,究竟在香港活到90、甚至100歲的高齡長者,又是否可以「福」、「壽」雙全呢?

你希望長命百歲嗎?

由黃金時代基金會主辦的「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1」早前圓滿結束。展覽聚焦「黃金一代」,即45歲或以上的金齡人士,雲集各種智齡科技、產品和服務,並促進業界分享與老齡化相關的實務智慧和經驗。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研究團隊上月亦參與其中。團隊在展覽期間以問卷訪問了480名45歲及以上的入場人士,發現大部分受訪者期望活到80幾歲(80至89歲)便足夠,與香港平均壽命水平相約;只有13%受訪者希望自己活過100歲。被問及若果成為百歲人瑞最擔心的事,大部分人回答「身體衰退」、「智力衰退」和「日常生活要人協助」等。

若然身體健康、認知自理能力正常,相信大家都希望活得長壽,在退休後多點時間享「兒女福」。但現實又是否如此?香港大學團隊於2011年進行第一次《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當時訪問153名年屆95歲或以上的高齡長者。研究結果顯示1/4受訪者身體情況屬於衰弱 (frailty),有行動困難及多重疾病。1/3受訪者患腦退化症或顯著的認知能力缺損,及四成四受訪者自理方面需別人協助。

成為百歲人瑞最擔心的事,大部分人回答:「身體衰退」、「智力衰退」和「日常生活要人協助」。(黃金時代基金會圖片)

金齡照顧高齡

現時本港約有3800名年過百歲的人瑞,至2064年預期增至超過4萬名如此長壽的長者。10年前港大團隊的研究已發現,有能力獨立生活、身體健康的95歲或以上高齡長者實屬少數。

10年過去,2020年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開展第二次《香港百歲老人研究》。除了解析一批百歲老人的生活質素及醫療、社福需要、審視本港過去10年對於高齡長者的照顧有否改善外,是次研究聚焦護老者上,了解他們的照顧壓力。

根據現有的50個受訪個案,「金齡照顧高齡」的情況比比皆是。不少護老者亦是長期病患者,快將又或者剛退休而依賴自己的薪金或退休金照顧父母,更沒有家人替代自己的位置,故金齡護老者承受的照顧壓力可想而知。

新冠疫情對醫療及安老服務大為影響,同樣令「金齡照顧高齡」的情況雪上加霜。兩代長者面對相同困境,包括擔心受到感染、難以使用網上服務,亦有經濟困難並感到孤立無援。高齡長者在疫情中回復正常生活本來已經不易,護老者的工夫更見艱難。

由黃金時代基金會主辦的「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1」現場情況。(黃金時代基金會圖片)

疫情下的契機

然而,我們看見疫情能成為改善現有護老者服務及推廣智齡科技的契機。在此提出三個方向,供社會進一步討論:

第一,長者與年輕人之間仍有巨大的數碼鴻溝,長者生活上的科技應用尚有許多普及化的空間。筆者回想曾訪問過一位金齡護老者在照顧九旬母親時用過什麼科技,受訪者回答「洗衣機、電飯煲」。在黃金時代展覽問卷調查中,我們嘗試了解為何智齡科技未能於長者間普及的原因,受訪者回應表示「科技很昂貴」、「沒有人教長者用科技」、「科技產品難學難用」及「不知道有什麼適合的科技產品」。

事實上,照顧科技產品(如電動床、電動輪椅、輔助飲食用具等)對於已退休的護老者為龐大的開支。我們相信補貼護老者使用照顧科技、擴展現時照顧科技租借服務,以及由受過訓練的義工協助及教授護老者使用照顧科技,均屬可行的方向,尤其有助高齡長者居家安老。

而金齡照顧者當中不乏樂於學習新事物和新科技的人士,建議有關當局和社福機構着力培訓他們,讓這些有心有力的金齡人士成為科技大使,用平實易明的方法和語言,教導家中和其他長者使用嶄新的科技產品。

第二,疫情期間全球各地大幅度提升遠程醫療的使用。市民足不出戶亦可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並減少醫療團隊的感染風險。相關做法值得本港業界參考。在黃金時代展覽的問卷調查當中,我們喜見遙距醫療服務及電子健康科技產品為受訪者最感興趣的智齡科技項目。

若長者及護老者可透過遙距醫療服務定期覆診,以可配戴裝置(FitBit 及iWatch等)收集心跳、血壓、睡眠等紀錄,並透過電子健康記錄與醫生緊密溝通,有需要時進行視像診症,甚至讓遠在海外的家人亦在網上參與診症及健康管理,均有助長者們更便捷、更具彈性地回應自己身體健康需要,亦可緩減長期疾病的惡化。

若長者及護老者可透過遙距醫療服務定期覆診,均有助長者們更便捷、更具彈性地回應自己身體健康需要。(Shutterstock)

第三,疫情至今,面對面的社交往來大幅減少。對於分隔兩地的長者和家庭更屬一大挑戰。善用通訊科技可令遠方親屬與居於本地的「留守長者」保持溝通及聯繫,亦能盡量參與照顧長者的事宜,愛得及時。

筆者遇過有位伯伯,在疫情期間彌留之際,病床旁的子女以實時視像通話讓身處歐美的兄弟姊妹目見親人最後一面。在設靈和大殮期間,香港家人直播靈堂情況,歐美家人同一時間進行相關喪禮儀式。疫情之下不少社福同工以創新方法,善用資訊科技,促進長者與朋友及家人保持聯繫,並助各地家人利用科技各盡孝道。

除了推廣以上述為例的實務創意,社會亦急需提供相應的科技配套設施,鼓勵長者於生活上嘗試使用各類資訊科技、例如學習使用視像通話、網上購物、於網上搜尋合適資訊、以智能電話程式處理日常事務等。

科技發展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疫情來襲令社會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一下子提升了;同時亦讓人反思科技發展必須「以人為本」。特別是人際交往和創新意念,也如同親人之間的情感和關係一樣,均是科技難以取代的。事實上,於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使用社交機械人作陪伴,甚至照顧社區內孤獨的長者。

可是,科技仍難以取代鄰居的一碗熱湯、與「老友記」飲茶的時光,以及遠方家人的問候。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以人為本的智齡科技,並開發及推廣更多回應社區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攜手協力讓本港長者們度過真正「福」、「壽」雙全的美滿人生。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網絡湧現保健迷思,到底是杞人憂天還是危言聳聽?網絡湧現保健迷思,到底是杞人憂天還是危言聳聽?
  • 香港智慧醫療發展趨勢香港智慧醫療發展趨勢
  • 港康碼12月10日開放登記  須申報住址及出行紀錄港康碼12月10日開放登記 須申報住址及出行紀錄
  • 線上學習帶來了什麼?線上學習帶來了什麼?
  • NFT為何能顛覆藝術產業NFT為何能顛覆藝術產業

0
  • 發明專利與新奇準則
  • 創科發展:全球新態勢、國家新形勢與香港新機遇
  • 發明的專利權(上)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人際關係數碼鴻溝新冠疫情智齡科技樹仁大學遠程醫療長壽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家超表示,發展是解決社會問題、改善民生的金鑰匙。(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 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 迎難而上解決社會問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1
習近平強調,只要堅持一國兩制,香港一定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現場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習近平訪港: 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 證明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30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陳向寧副總經理(右三)、樊傳庚博士(右二)、參展畫家王秋童(左二)、趙志軍(左三)、林天行(左四)和何百里(右四)。
灼見文化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強調,愛國愛港是每一個特區從政者必須堅守的政治倫理。圖為今年5月31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香港候任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左二 )。 (亞新社)
灼見報道

官媒:《香港國安法》築牢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屏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張仁良校長:教大積極推動教育科技 培育創新人才
灼見專訪

張仁良校長:教大積極推動教育科技 培育創新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國槍擊事件頻繁的深層次原因 軍火產業無法取代?
  • 霍詠強:回歸25年香港為何走向極端政治化?認清BNO本質 英國有善待香港嗎?
  • 雷鼎鳴:美國怎樣違反世界秩序為所欲為?面對挑戰 如何千方百計挖中國牆腳?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 林翠華教授: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 曾鈺成:李家超新問責班子有什麼特點?如何達至中央與港人期望?
  • 嚴浩:減肥為什麼不能衝動?晚餐應該怎樣吃才有效果?多吃健康的油才可以減肥?
  • 雷鼎鳴: 美國軍事、工業、傳媒複合體如何影響國策?世界一哥為什麼愈來愈不受各國歡迎?
  • 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香港可成為葡萄酒中心嗎?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我的修行路我的修行路 常霖法師
  • 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 張建雄
  •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本社編輯部
  • 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 胡孟青
  • 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 李偉民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本社編輯部
  • 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 丁望
  • 看《聲生不息》有感看《聲生不息》有感 蔡世鴻
  • 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 編輯精選
  •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張建雄
  • 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 袁彌昌
  • 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本社編輯部
  • 文言的困難文言的困難 陳章華
  •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施永青
  • 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本社編輯部
  • 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 黃錦輝
  • 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 盧兆興
  • 忙中閒與閒中忙忙中閒與閒中忙 譚寶碩
  • 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 陳鳳翔
  •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廖書蘭

推薦作家

  • 施永青
  • 廖書蘭
  • 鄭明仁
  • 管仲連
  • 何漢權
  • 陳鳳翔
  • 馬國川
  • 陳弘毅
  • 張建雄
  • 葉德平
  • 張灼祥
  • 湯文亮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