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管理獨處

管理獨處

獨處一點也不孤獨,你只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內心的吶喊。獨處時的反思,卻能幫助你尋回被現實、失望和挫折壓抑着的另一面的你,那一面充滿好奇、探險和仁愛。

何靜瑩 作者: 何靜瑩
2020-04-11
點一盞燈

標籤: 孤獨宅家翁寧靜心底話正向思維獨處管理電視面對
獨處除了紓緩壓力,更是自省及心靈力量的重整。(Pixabay)
獨處除了紓緩壓力,更是自省及心靈力量的重整。(Pixabay)
0
SHARES
565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我有朋友每天踏入家裏,必定立即扭開電視機或播放音樂,就算我們一同旅行時,甫進酒店房間便開電視,但她只管翻雜誌,「眼尾」都不瞄一下電視。我在看書,只覺滿房都是不必要的噪音。

我禁不住問她:「你既然不看電視,是否為我而開,給我看的?」

她解釋:「這是我的習慣,不喜歡寧靜得有點刺耳的感覺。」

有趣。我開始留意身邊朋友如何處理寧靜的時間,發現有些人受不了寧靜,獨自工作也好,與人一起看電視也好,會喃喃自語,甚至把同一句「無限loop」。也有些人總要把每天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下班後必須找人陪伴。極端一點的,竟連做功課或寫報告,都要跑到嘈雜的酒吧,才能集中精神。

他們告訴我,寧靜會令人胡思亂想,或腦袋一片空白,或感鬱悶,然後會被空虛、寂寞和自憐佔據自己。我敢說,很多不懂獨處的人,反省能力較弱,甚至與內心脫節。

善用獨處的時間

我讀大學時熱血沸騰,經常坐不定,那種restless的感覺令我時刻要找人聊天,心不能靜下來。有時我也覺惆悵,不能聆聽自己的思想,內心像打仗般嘈吵雜亂。

最大感觸的一次,是我很渴望觀看一齣芭蕾舞劇,想給自己空間抽離功課的壓力,然而,獨個兒去歌劇院實在有點兒難為情。剛認識一位男生,他說有興趣觀看《胡桃夾子》,還說要先接我吃晚飯。怎料,飯還未吃完我已覺得耗盡了話題,他的偉論又令我感厭悶,開始後悔找錯了同伴。開場不久,他竟呼呼大睡,不時發出絲絲鼻鼾聲,尷尬死人!我生不如死,感到那是最孤獨、最寂寞的一刻。

之後遇上許多話不投機的人,與他們一起時,是表面熱鬧,內心卻有莫名的孤獨感。故此,獨處不代表孤獨,與一幫人一起卻可能把孤獨的聲音無限放大!

我克服獨處的第一步,是學習獨自到電影院看電影、獨個兒吃飯。電影能幫助我放鬆和減壓,但與朋友相約看電影,時間總花在夾時間、遷就大家都感興趣的題材。約來約去,我倒不如獨自看,反正開場後大家都不能談話,有沒有朋友坐在身旁已沒什麼關係。

我發現獨個兒看電影、聽音樂會、吃飯、旅行等,可以是一種挺好的個人訓練,培養我們面對獨處的焦慮空虛感,克服不安全感,或碰上朋友會沒面子的害怕。

不過,這只是起步點;怎樣善用獨處的時間,才是最大考驗。如果你的閒餘時間過分沉醉於打機、煲劇之類的事情,這是「宅」,不是獨處。有時我也會很費勁地把自己從「宅」的魔爪下拉回來,更會捫心自問為何容許自己匿藏於「宅」的世界裏──我在逃避什麼?害怕什麼?為何失去了動力,躲在娛樂和「精神嗎啡」後面?

停止被負面情緒操控

獨處除了紓緩壓力,更是自省及心靈力量的重整。然而,為什麼那麼多人害怕獨處?因為一旦靜下來,心裏的「牛鬼蛇神」便會浮現出來。壓抑良久的冤鬱、憤怒、委屈,還有自卑感、無助感、無能無奈無力感都會湧上心頭;最難耐的是被逼面對自己曾犯下的錯失,包括冤枉、背叛和欺凌別人,還有羞怯、愧疚和虧欠令自己也瞧不起自己。蔑視自己比憎恨別人更難受,原諒自己比寬恕他人更艱難。

所謂正能量和正面思維,並不是要我們壓抑那些難耐的自我對話和內心掙扎,而是用積極的方法面對。「醜婦終須見家翁」,誰是我們最不想面對的「家翁」?不就是自己!醜婦是我,家翁亦是我。

面對自己能停止負面情緒無止境地操控我們,亦只有提高自我認知,才能自我糾正。

不懂得獨處的人,很大可能是不懂管理自己;縱有伯樂,他只能提點和衝擊你,但不能強迫你管理自己的激情、欲望和自卑。

道出不帶判斷和偏見的心底話

獨處一點也不孤獨,你只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內心的吶喊。獨處時的反思,卻能幫助你尋回被現實、失望和挫折壓抑着的另一面的你,那一面充滿好奇、探險和仁愛。

從面對自己出發,我們才能面對別人,甚至燃點其他生命。獨處讓我們傾聽自己的心聲,也讓我們洞悉別人的弦外之音,聽得出他們不能宣諸於口的心聲,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令我們感受對方的憤怒、畏懼和拼命逃避的事情,從而找出問題的根源。

啟發和燃點生命,離不開我們道出心底話,包括不中聽、不討好的「人話」。能夠說出不帶判斷和偏見的心底話,必須是能夠get in touch with the heart(與自己內心貼近)的人,才能向人說出有說服力和同理心的心底話。

無論在職場有何崗位,每個人都是一個管理者,因為我們時刻都要管理自己,管理你的終極「家翁」。

管理自己系列四之四

本系列文章:

管理激情

管理慾望

管理自卑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管理激情管理激情
  • 孤獨但不孤立的一把手孤獨但不孤立的一把手
  • 新丁一把手要學用權力新丁一把手要學用權力
  • 管理自卑管理自卑
  • 與自己的遺憾「心度遊」與自己的遺憾「心度遊」

0

何靜瑩

初創互聯網公司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為多間跨國企業、非牟利機構及學校高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畢業,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最新著作為《扮有料,只會死得更快》。 [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
標籤: 孤獨宅家翁寧靜心底話正向思維獨處管理電視面對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夏寶龍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權要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深圳座談會討論改革香港選舉 夏寶龍重申「愛國者治港」原則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林行止評論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認為基本上並無凱恩斯鼓吹功能理財(Functional Finance)的痕跡。(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百無一用驚懼槍桿 積極平衡設法開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2
兩位哈佛學者就美國對華政策撰文,直言不應感情用事。(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艾利森、胡祖六:對華政策應以利益為重 勿感情用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3-01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月27日舉行開幕禮及首日賽事。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2-27
褚簡寧質疑特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問責。(灼見名家製圖)
褚簡寧專欄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作者: 褚簡寧
2021-02-25

影片

  • 金耀基教授:大學無法與社會分離不涉政治 校長要有堅持不能跟着學生走
  • 鄭赤琰教授:緬甸軍事政變提防美國顏色革命? 中國、新加坡擔當關鍵角色《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預算案百億推動創科成及時雨 河套區發展太慢將被深圳拋離《灼見財經》
  • 曾鈺成:罵共產黨?一般市民可以 治港者不能!《主席開咪》
  • 馮檢基:疫苗究竟打哪一款?選擇副作用低的!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一位香港人的中國觀察 羅海雷
  • 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林鄭月娥是香港最大的失敗,不是香港電台 褚簡寧
  • 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通淋巴真是排毒嗎? 揭開淋巴結增大的真相 顧小培
  • 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英國為何不讓羅興亞人有居英權? 施永青
  • 茶道前世之喫茶去茶道前世之喫茶去 文相濡
  • 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車公籤勸港官 堆柴不能息火 丁望
  •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揭幕 本社編輯部
  • 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K11快速應變 要俾個Like 胡孟青
  • 劉賜權:等待做候鳥劉賜權:等待做候鳥 張灼祥
  • 第一名第一名 常霖法師
  • 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從小販中心看文化傳承 黃智華
  • 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中國軟實力在通俗文化 張建雄
  •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張建雄
  • 霍小玉紫釵遺恨霍小玉紫釵遺恨 楊興安
  • 「大嶼」與「飛地」同行「大嶼」與「飛地」同行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陳文鴻
  • 王耀宗
  • 湯文亮
  • 譚寶碩
  • 鄭明仁
  • 黃氏
  • 白先勇
  • 呂大樂
  • 盧兆興
  • 彭泓基
  • 楊興安
  • 羅海雷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