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港獨能夠與台獨比較嗎?

港獨能夠與台獨比較嗎?

從台獨運動的歷史,比較香港獨立運動的歷史,香港港獨不過屬於「孩提的時期」而已。從各種條件而言,台獨和港獨根本不能比較,中共將港獨和藏獨、疆獨及台獨三獨並列,實在是抬舉了所謂「港獨」。

王耀宗 作者: 王耀宗
2018-08-23
求知集

撰文:王耀宗、陳冠匡

標籤: 台獨外國勢力本土主義本土派梁天琦港獨
2016年新界東補選,本土民主前線候選人梁天琦得到6萬多票,反映本土派在香港政治生態的影響力漸漸成型。(亞新社)
2016年新界東補選,本土民主前線候選人梁天琦得到6萬多票,反映本土派在香港政治生態的影響力漸漸成型。(亞新社)

編按:王耀宗教授和博士生陳冠匡一同撰寫〈從台獨運動的歷史看香港的本土主義〉,探討香港和台灣的本土主義。文章內容豐富,現分四篇刊登,本文為第四篇。

「本土主義」政治力量的冒起

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2015年辭職後所引發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本土民主前線成員旺角騷亂的參與者梁天琦在傳統泛民、建制之外,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梁在該次補選中雖以66,524票落敗,但得票率高達15% (共432,581 選民投票),梁雖然與勝出的楊岳橋得票相差約10萬,但梁在競選過程的表現及最後得票,不禁令人期待將來2016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本土派會否成為政壇上的「第三勢力」。本土民主前線因為2016年(猴年)初一的旺角騷動而聲名大噪,最終得票率又令出乎意料,雖然6萬多票的得票率是本土理念在香港選民心中佔一席位,還是梁天琦的個人魅力,仍有待研究,但這一次補選所反映的,應該是本土派在香港政治生態的影響力漸漸成型。

隨着梁天琦在新界東補選獲得不俗成績,另一些本土組織在翌日立即宣布在2016年9月參選立法會,包括「熱血公民」、「普羅政治學苑」等成員,即黃毓民、陳雲、黃洋達、鄭松泰及鄭錦滿出選五區。(註1)由此可見,本土組織勢將更多地參與制度內競逐權力的遊戲,為本土運動提供實質助力。

其實早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已經有部分政黨,包括「傳統」泛民政黨採納部分本土路線,例如公民黨當時的選舉主題是「反對赤化、抗拒大陸化」(註2),而新民主同盟的「本土優先」更是打着本土主義旗號進入議會。其後,在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中,新民主同盟再以本土理念出戰,持「守護本土」旗號,派出16人出選,以15席當選成為區選「大嬴家」(註3)。在同一場區選中,新政治組織青年新政亦派出數名成員參選,聲言「公平公義,港人優先」,具體政綱包括保衛繁體字及水電等必需品自給自足。(註4)

2012年立法會選舉,公民黨候選人毛孟靜以「反對赤化、抗拒大陸化」為參選政綱。(亞新社)

本土組織漸涉足制度政治(institutional politics),而其實本土組織也一直積極參與制度外的抗爭(non-institutional politics),如自2012年起的「光復行動」,示威者在上水、沙田、元朗、屯門及尖沙咀等受水貨客及自由行影響的地區,阻礙水貨客分貨、聲稱其行為阻街等,旨在回復該區在受自由行及水貨影響之前的原貌。類似的行動亦在雨傘運動的後期出現,主要是旺角的示威者以「鳩嗚團」(購物團)方式進行示威,一邊模仿內地自由行旅客,反諷其行為對香港社會的影響,而另一方面「鳩嗚團」的行為亦為警察執法帶來尷尬局面,難以執法。不過近年來,這股政治新力量卻受到重大挫折。梁頌恆及游蕙禎等人在2016年立法會當選後被DQ;梁天琦在旺角暴動的審判中被判刑6年。本土派大大受挫。

從「台獨」看「港獨」

從台獨運動的歷史,比較香港獨立運動的歷史,香港港獨不過屬於「孩提的時期」而已,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及國府遷台後,台灣的「事實的獨立」或「客觀的獨立」歷史,已達60多年;而香港脫離殖民統治後,實行「一國兩制」,如果將「兩制」視為「事實的獨立」的話,也不過是21年左右。97年之後,兩制的獨立性自1999人大第一次釋法後,就被中國的列寧主義制度吸進去了。(註5)

其次,近年來一些學者嘗試闡釋香港人的根源(註6),共認為是一個獨特的「東亞民族」,但這種支流的本土史觀,究竟能否進佔主流的民族論述,仍是未知數。由於地緣位置的關係,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較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更為密切。台灣亦有台獨學者嘗試論述台灣人的獨特民族性。台灣自古以來就有土著居住,這些土著一般被認為是和印尼、馬來亞以及菲律賓的土著相似。現在台灣共有14個土著族群,其中阿美族、泰雅族及排灣族正佔土著人口85%,而所有土著人口僅佔總人口2%,台灣的人口主要是閩南、客家及外省籍。閩客藉約佔75%,外省籍約佔23%(註7),要構築一個獨特的民族理論並不容易,而香港則更難。再次,就主體意識之浮現,台灣早在19世紀末,就有雛型本土意識出現(台灣共和國),1949年後,事實上國民政府一直以中華民國的憲政體系培育台灣人的國族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國家」之口語,台灣人琅琅上口;若干年前這個「我們國家」實指中華民國,但是歷經陳水扁的8年「去中國化」後,「我們國家」實指台灣本身,這個實質的主體意識成了台灣青年「天然獨」的文化基因。而香港只是近10年內才形成「本土意識」,近幾年,特別是佔中運動後,才滋生出主體意識(如命運自主等)。

就策略而言,台獨人士一度曾傾向暴力路線,由於島內受到國民黨的鎮壓,暴力抵抗路線始終不能抬頭;而在海外台獨人士雖然提倡,但有無處運用之苦(在組織行刺蔣經國是一例);而在香港,傳統泛民之和平鬥爭受到嘲弄,但「本土主義」的「勇武派」始終未成為主流,農曆年初一之役,示威人士用磚頭襲警,是有意的還是政府的陰謀,尚是未知數。

不過湯家驊辭職所引致新界東席位的補選,祟尚「勇武」的梁天琦取得6萬多票;一方面顯示他們的政治力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顯示所謂「勇武」派最終仍要回歸現存的政治制度,以作為鬥爭的平台。他們的勇武的本質,其實與傳統泛民不遠,也顯示他們的之糾結所在──言易行難。

從外國勢力的影響,兩者更不能相比,台灣由始至終有美國的保護,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的支持,更有美國的軍售,以平衡北京的武力。(註8)香港是彈丸之地,不能防守,任何有理性的外國政府也不會支持港獨,北京利用民族主義的帽子,唬嚇港人,結果適得其反。香港的外國勢力,最多只是領事館人員和泛民及社運人士作出一些情勢的分析交流,NGO也不過作些簡單物資的援助;北京在國力蒸蒸日上之際,反而亂把國家安全的帽子亂扣,實在令人反感。

台獨人士一度曾傾向暴力路線,由於島內受到國民黨的鎮壓,暴力抵抗路線始終不能抬頭。(Wikipedia Commons)

結語

嚴格來說,從各種條件而言,台獨和港獨根本不能比較,中共將港獨和藏獨、疆獨及台獨三獨並列,實在是抬舉了所謂「港獨」。估計未來本土主義的走向,仍然主要在理論論述當中,討論2047二次前途問題以及在作為前途選項之一內,尋求主流民意的支持;至於其「勇武」之傾向,相信並不為主流民意所接受。

港大的《香港青年時代宣言》提出主權獨立的問題,其思想不囿於傳統中華國家主義,其突破傳統模式的心習思考值得欣賞,但是理想之可能性並不等於現實的可能性。不過,這無疑是暮鼓晨鐘,提醒中國的領導階層,要仔細地思考一國兩制的發展方向,對於香港的新一代有二次前途問題,而對於中南海,也會有二次抉擇的機會。

註1:〈「五獨」合流擬出選五區〉,《文匯報》,2016年3月1日。

註2:〈梁家傑:公民黨擬納本土意識〉,《信報》,2014年12月29日。

註3:〈新民主同盟區選報捷:參選超級區議會言之尚早〉,《獨立媒體》,2015年11月23日。

註4:〈「青年新政」今成立 採本土政綱參選區議會〉,《獨立媒體》,2015年3月29日。

註5:Wong Yiu Chung, (2014), Absorption into a Leninist Polity: a study of the interpretations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Basic Law in post-handover Hong Kong, in Joseph Y. S. Cheng ed. New Trend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Press, pp. 35-66.

註6:見本系列文章四之三的註14, 15, 16。

註7:Roy, Denny (2003). 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2-10.

註8:美國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有三:1) 一個中國;2) 必須和平解決台灣統一問題;3) 台灣也不能尋求「法理的獨立」。

從台獨運動的歷史看香港的本土主義・四之四

本系列文章:

台獨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民進黨等同台獨?

香港本土主義等同港獨?

更多精采文章

  • 台獨思想是怎樣形成的?台獨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 捅了馬蜂窩之後捅了馬蜂窩之後
  • 港獨台獨 各取所需 一拍即合港獨台獨 各取所需 一拍即合
  • 張堅庭莊祖宜 戴鐵帽獨什麼張堅庭莊祖宜 戴鐵帽獨什麼
  • 蔡英文要與港澳切割?蔡英文要與港澳切割?


王耀宗

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現任政治系榮譽教授。中文編著有: 《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1992年)等。 英文著述有: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5)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risis: 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Handover (edited, Lexington Books, 2004). 英文論文曾刊登在:Asian Perspectives,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Glob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New Left Review, Critical Asia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tc.
View all posts
標籤: 台獨外國勢力本土主義本土派梁天琦港獨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讚揚香港人「有橋」、「食腦」,識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李家超社交平台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施政報告》歸納市民意見 拚經濟做實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從台灣巡防艇角度看涉事漁船,雙方距離接近。(YouTube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台扣押大陸漁船17人 指撞傷巡防艇擬索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30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