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香港書展和香港動漫節可說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兩大盛事。筆者逛書展可說是每年的指定動作,但今年更首次觀摩香港動漫節,一開眼界。
香港書展 文化交融
第34屆香港書展據悉有99萬人次入場,有趣的是一票可以享受3個展覽,除了3樓的書展,還可以到5樓的第7屆運動消閒博覽和第4屆零食世界。筆者因公因私連續3天在會展流連,收穫滿滿。
除了圖書展示和銷售,書展還舉辦了超過600場文化活動,包括講座、簽售會、新書發布會等。筆者以往都只是以消費者的角度逛書展,跟朋友拉着行李箱,似乎以塞滿箱子為目標。今年換個角度,既聽了新書發布會,又試用運動及保健器材,更在會場用餐,深度參與。世界文化藝術廊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文學作品,但最吸引筆者眼球的是一眾內地作家及其作品:《繁花》、《三體》、《我的阿勒泰》。香港讀者對內地作品的認同和欣賞,除了肯定了作品水平之高,這種文化的交融與認同,正是香港回歸祖國27年來最美好的注腳。
就筆者所見,相對往年,更多的是公共機構及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的攤位,包括中華電力、香港遊樂場協會、香港警察等。也許是實體書的需求少了,文化載體隨着時代改變;也許是公共關係與企業文宣愈來愈被重視,這些改變見證一代的文化。
香港動漫節 多元活動
緊隨書展之後,第25屆香港動漫節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動漫迷的參與,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和嘉賓。
筆者碰巧動漫節幾天在灣仔溜達時間長,在地鐵站見到不少穿作成漫畫角色的年輕男女,也有不少在會展附近咖啡廳整裝待發。一時興起,花42元到會場開開眼界。這是筆者生平第一次參與動漫節,踏進會場,有點格格不入,如到了另一個國度。Cosplay(角色扮演,註)始終是動漫節的一道亮麗風景,年輕人都扮演着自己喜歡的漫畫人物,極度投入地讓人拍照。
眼見都是筆者叫不出名字的日本漫畫角色,偶爾見到Marvel的蟻俠、蜘蛛俠或狼人,就是未見港漫角色?怎麼筆者兒時《老夫子》、《中華英雄》、《風雲》等人物一個都沒有來?就連最近被搬上螢幕的《九龍城寨》的「城寨四少」也一個不見?這使筆者納悶,年輕人都認為隔籬飯香?還是香港漫畫界真的不合年輕人口味?那麼我們的新生代要的又是什麼口味?
回望2024年的香港書展與香港動漫節,它們不僅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展現香港文化多元性、創新性以及與國際接軌開放態度的生動例證。我們既能看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也能感受到現代文化的創新與融合。這種獨特的魅力與文化底蘊,正是香港這座城市最為寶貴的財富與驕傲。
註:Cosplay(日語:コスプレ)為和製英語,costume play的混成詞,中文一般譯為「角色扮演」或「扮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