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北京

盧子健:控制小小香港,北京付出超高代價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03
過去德國都與美國保持距離,香港問題導致了突破。德國作為歐洲的龍頭,其取態有可能影響其他歐洲國家,為中國外交帶來更多壓力。
一個台灣人看《港區國安法》
作者:廖書蘭2020-07-27
一名居港台灣人,如何看待《港區國安法》?我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打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部分年輕人像着了魔似的,四處搗亂香港,然而當《港區國安法》一出台,霎時間雞飛狗跳,作鳥獸散去,似乎全部人都清醒了!
張文宏:「快速清零」是內地防控疫情最佳方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0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談到烏魯木齊和香港的疫情。香港早前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並沒像北京一樣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
盧子健:國安法要害──清除制約,全面管治
作者:編輯精選2020-07-06
《港區國安法》不單只是涉及國家安全,也不單只是一條法例。國安法是對港政策的重大舉措,為北京全面管治香港清除制約。
我們熟知的香港完蛋了
作者:褚簡寧2020-07-02
西方媒體喜歡大字標題報道「香港之死」,這並不準確,城市是不會死的,它將以不同形式存在。準確的描述應該是「我們熟知的香港完蛋了」。
港版國安法推出,香港回歸進入第二階段
作者:施永青2020-06-30
我認為,北京今次立法目的,除了想懲處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違法分子之外,更在於要為回歸第二階段即將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提供法律依據。政府第一步會做的,我認為將會是清理公務員隊伍。
李克強說地攤 千元戶須救急
作者:丁望2020-06-19
李克強總理主張局部開放地攤經濟,為「困難群眾」解燃眉之急。不妙的,北京等地再現疫情大浪,6月17日北京市取消七成航班,地攤經濟舉步艱險。
全球訪問12萬人 六成認同中國抗疫表現勝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16
德國及丹麥的民調機構訪問了全球53個國家及地區共12萬人,發現僅美國、南韓及台灣三地受訪者對美國抗疫表現的滿意度高於中國,另外40多個國家的受訪者均認為中國勝過美國,即約六成受訪者滿意中國抗疫表現。
北京會否爆發二波疫情?
作者:劉銳紹2020-06-16
中國官方公布,北京肺炎疫情出現反彈,在前日的31小時裏,先後發現44宗新增確診病例。人們總是擔心,官方的數字準確嗎?北京會否爆發第二波疫情?
全球累計確診逾791萬 專家指美國未來數月仍增百萬患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15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達7912981宗,累計死亡人數為433394。有專家估算未來3個半月裏,美國的確診病例還會增加約100萬例。
因應保釣新變局的反制之道
作者:蔡漢勳2020-06-09
在「弱國無外交」的狀況下,台灣要如何面對日中兩國矛盾、或美日「安保條約」所衍生出的「周邊有事」協防挑戰,實在是台灣朝野要正視、嚴肅以對的課題。
為何西方的制裁威脅已沒法對北京起作用?
作者:施永青2020-05-29
中方已在香港問題上對美方不存幻想。西方的制裁威脅,對北京已不會再有阻嚇作用。反對派無論怎樣自說自話,都已改變不了現實。
香港再出發需要韋小寶
作者:張宗永2020-05-26
香港現在需要的領軍人物是韋小寶,機智的韋爵爺既被康熙賞識,但又是天地會頭領,這種吃裏扒外才是香港人的真本領。
盧子健: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失敗的稻草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5
北京以為加強干預能夠鞏固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但愈干預,政府愈不得人心。於是把國家安全這個稻草人搬出來,汚蔑香港抗爭運動是外國干預所推動。
風暴將臨 – 香港一國兩制終結?Storm Approaching – End of Hong Kong’s “One Country Two System”?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5-22
北京今天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年度會議上宣布,計劃推動全面的香港國家安全法,相關人士批評,此舉將有效終止香港的自治和一國兩制。特朗普總統:「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非常有力地應對該問題。」
蔡英文:不接受北京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5-20
台灣總統蔡英文5月20日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儀式早上9時開始,她於10時發表演說。就兩岸關係,蔡英文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表明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
凜冬驟至──中美港「雙層賽局」的平衡與失衡
作者:袁彌昌2020-05-20
近來北京之所以頻頻出手,令香港凜冬驟至,無非是看穿了民主派輕啟這「雙層賽局」戰端的重大戰略缺陷:北京在這賽局中無疑是最有利的。
北京趁美無暇東顧 對港出手
作者:袁彌昌2020-04-22
從中聯辦自稱兩辦並非《基本法》22條所指的一般意義上的中央人民政府部門後,港府被蒙在鼓裏兼且手忙腳亂的表現,可見政府就是這次大攻勢中的軟肋,只要多加刺激,必然會陣腳大亂,露出破綻。
中共枉法續囚王全璋
作者:劉銳紹2020-04-09
維權律師王全璋出獄後被強制送返濟南戶籍地,是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典型。他一直在北京工作,家人也長期在北京生活;出獄後不能回北京的家,仍要他們一家分離,是不合情理的。
大數據預測:日本疫情3月中達高峰,北海道櫻花4月下旬盛放
作者:徐淑梅2020-03-10
儘管4月初日本政府有可能撤消免簽入境限制,說不定還有約一個月時間規劃赴日賞櫻。唯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疫情迅速蔓延之時,市民應考慮延遲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重組丘處機西渡蒙古的行程
作者:林超英2020-02-24
道教全真派第三代掌教丘處機,號長春真人,應成吉思汗邀請會面,1220年春由山東出發,先到北京,再北上蒙古。本文重組丘處機抵蒙古後,自東向西橫渡蒙古的行程,終點是跨越今阿爾泰山後進新疆境內的青河縣。
政府應雷厲風行 加強應對武漢肺炎
作者:陳文鴻2020-01-27
特區政府的為官者不汲取沙士的教訓,還是掉以輕心,心存僥倖,害怕引起社會的驚慌和不便,連基本的防範手段,包括鼓勵市民使用口罩和在關鍵的公共場所強制使用等,都要拖延實施。
2020年治港從強硬趨向務實
作者:袁彌昌2020-01-08
國務院突然任命駱惠寧為香港中聯辦主任,可謂臨危受命。在這史無前例的任命的背後,北京欲突破原有治港框架,大幅調整治港政策的意圖已表露無遺。
停暴停嫁禍 珍惜「閃變期」
作者:劉銳紹2020-01-07
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
2019年是北京的噩夢,也是香港的覺醒
作者:褚簡寧2020-01-03
林鄭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觸發了這枚炸彈爆炸,催生了新的政治覺醒。現在,我們已經堅持了7個月。運動本身足夠強大,有彈性,且可以持續下去。
建制派區選大敗 北京須全面檢討
作者:施永青2019-11-27
在單議席單票的區選制度下,建制派幾乎全軍覆沒。面對這樣的形勢,北京有需要全面檢討回歸以來對香港所採取的政策和策略。
美國不想香港不斷亂下去
作者:施永青2019-10-31
我的判斷是:美國是不想香港的動亂不斷惡化下去的,當美國要利用這場動亂的目的已經達到之後,便會利用其影響力,令這場運動可以逐漸平靜下來。
外資被嚇跑的問題
作者:張宗永2019-10-08
很多人問我:「外資會被嚇跑嗎?」我的「外資」定義是包括所有不是香港的資金,所以也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
CNN北京前社長齊邁可:政府不讓步 暴力恐走向恐怖主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04
曾任CNN駐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回顧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北愛爾蘭少數激進派發動的恐怖主義浪潮,警告香港的示威亦有類似的開端和武力升級情況。
「洩密」羅生門
作者:張宗永2019-09-10
路透社公開了林鄭一段音質清晰的非公開講話錄音,內容包括一些不是秘密的秘密,例如北京是最終話事人和不會出動解放軍。「洩密」源頭撲朔迷離,原因不離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