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Tag: 安倍晉三

談石破茂當日本首相
作者:張建雄2024-09-30
日本最大問題是人口收縮和人才不足,的確已經多年,下沉勢頭難搞。如何找到恢復活力的改革,恐怕不是新首相就可以改變的。石破茂要努力,擺脫安倍派的阻礙!
安倍計劃遲了4年半達標
作者:張建雄2024-09-02
2015年安倍提出2020年GDP達到600萬億日圓,最後在2024年6月底,GDP (名義上)達到607萬億日圓,總算在4年半後達成了,通脹已經是3%,日本普通市民要付出代價的。
日本為何更換首相如同走馬燈?
作者:關品方2024-08-16
最近岸田引發黑金醜聞,是在頂層的金錢分配出了亂子,沒有按既定程序進行額外的磋商,派系之間鬧矛盾(主要是安倍派不服)。是否因為岸田和美國走得太近,有新的巨大利益出現但沒有事先擺平?筆者尚未清楚知道。
對不起,Down並不是Up
作者:譚新強2024-01-15
最重要一點,是首先承認危機的存在,如繼續否認,一切痛苦都是必須和意料之內,災難反而是好事,那麼就更沒有希望了!對不起,Down並不是Up!
2023年的大贏家和大輸家
作者:張建雄2023-12-31
最花錢的戰爭當然是俄烏衝突,烏克蘭已花了2030億美元於戰爭,比全國GDP超過300億美元,澤連斯基要來的美國600億美元和歐盟500億歐元,都沒有下文,反攻4個州已成功。
日本政體不改無前途
作者:張建雄2023-08-31
稻盛和夫有日本40年周期論,周期是否扭轉,端是看國家領導人是否優秀。
2022年9月兩場國葬的觀察
作者:張建雄2022-09-29
9月的兩場國葬,英國比較風光,但皇室政府雙雙換人,英鎊危機湧現;日本人明白,脫亞入歐是百年夢幻,再不醒覺,帝國落幕。誰又料到9月會如此。
安倍國葬爭議聲中舉行 岸田文雄「弔唁外交」遜預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葬禮9月27日(周二)下午在東京武道館舉行。7月22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9月27日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反對聲浪隨即此起彼落,直到國葬舉行,會場外仍有民眾舉牌反對。
從北京高層近期外事和弔唁活動 看中共二十大後外交布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從北京近期外事和弔唁活動可以看出,中共二十大後,西方所謂的北京「戰狼外交」可望有所收斂。
日英帝國百年來的合作和殺傷力
作者:張建雄2022-08-31
2022年是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關鍵節點,英國首相約翰遜下台,日本安倍晉三被槍殺,在歷史舞台上告別代表了帝國歷史的終結,還是政客無能?
伊藤博文與安倍之功業可比嗎?
作者:張建雄2022-08-18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要為遇刺身亡的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反對聲音達59.8%,而岸田本身支持率由58%下跌至46%,可見一斑!岸田趁勢「去安倍化」,清理內閣,亦良機也。
安倍經濟學蓋棺定論
作者:張建雄2022-07-25
安倍推出安倍經濟學,吹噓3箭,其實只是無限量貨幣寬鬆、加大財政支出和加大軍費而已。但日元從此貶值,貧富懸殊在日本也發生了。
極端主義和暴力刺殺──安倍晉三遇刺事件所帶來的反思
作者:施林海2022-07-14
本文將探討在清末民初,使用暗殺手段的青年革命黨人之思想觀念,包括對因刺殺而登上政壇高峰的汪精衛之心理狀態分析,希望有助了解極端主義與青年人之複雜關係,進而思考那些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和論調。
安倍經濟學可以蓋棺論定
作者:徐家健2022-07-14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安倍晉三政治遺產加劇日本右傾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4
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右翼政黨於參議院選舉大捷,「修憲勢力」成功繼承其政治遺產,今後日本右傾份子的態度將更趨強硬,修憲蓄勢待發,唯一變數在於美國的制約。
霍詠強:世界主要陣營瀰漫排外民粹主義 特朗普、約翰遜、安倍晉三保守右派鐵三角的下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3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下台。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他們均屬保守右派,背後反映了什麼?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首相的下場:保守右派政府的終曲?
作者:霍詠強2022-07-12
這星期的國際大事接連令人喘不過氣。美國考慮取消部分懲罰性關稅,英國首相約翰遜眾叛親離被迫請辭黨魁,安倍晉三被刺身亡等,都表明國際環境依舊風雲變幻。
安倍晉三為中日關係留下的遺產
作者:盧兆興2022-07-11
日本的對華政策已經感受到了安倍的遺產:在未來幾十年裏,在一個自信和「野心勃勃」的中國,以及日美和日本與西方同盟之下,與中國進行務實接觸,並逐步進行軍事重整。
習近平向日揆致唁電 讚安倍致力改善中日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9
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個人名義,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唁電,對安倍晉三突遭不幸辭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安倍晉三親屬表示慰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重傷不治 終年67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8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引述自民黨官員稱,在奈良市演講中被槍擊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治療的奈良縣橿原市一家醫院不治。終年67歲。
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暗示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作者:朱雲漢2021-12-21
安倍有關軍事介入的暗示,對北京產生不了多少嚇阻效果,他的暗示反而觸動了中國最敏感的神經,而且逼使共軍做足應變備案,必要時一併拔除日本自衛隊的攻擊能力。
日政局現微妙變化 改善中日關係符兩國根本利益
作者:關品方2021-11-15
日本政治派閥之間今後的競爭,應該就是岸田派和安倍派之間的對壘。關鍵是日本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怎樣尋求新的平衡點。
西方世界廉恥感喪失的現象
作者:張建雄2021-10-18
日本至今100名首相,最有能力應是首任又最年輕44歲就當首相的伊藤博文,但卻被刺殺而死,馬關條約奪取台灣就在他手上完成!但100任後,日本的執政態度是如何呢?
日本首相由傳奇到過渡的現實
作者:張建雄2021-09-13
菅義偉只是安倍晉三的代罪羊,排放核廢水入太平洋將永遠是菅義偉的政績而不是安倍的!新冠疫情失控不用說,挑起台灣問題,繼續搞鬼,無一不是安倍的延續。
東京奧運真能改寫日本國運嗎?
作者:張建雄2021-07-12
有問日本在疫情衝擊,經濟衰退,國力下降,人口老化之下, 國運如何?
美日插手台海各懷鬼胎
作者:郭一鳴2021-07-09
日本首相菅義偉當局對台灣問題比華府更加肉緊,更具挑釁性和冒險性,中日關係面臨更大的難題和挑戰。那是基於地緣戰略和歷史的雙重因素,不僅支持台獨勢力,也樂見台獨。
林行止:王毅訪日收穫有限 主催自貿應增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4
林行止認為,中國的崛興,令日本面對一個「兩難之局」──經濟上,日本必須與中國合作,經濟才有加速重新起飛的動力;軍事上,則只有獲得美方支援才能享有和平。
攬炒派不反思 香港也要再出發
作者:郭一鳴2020-10-30
香港經濟寒冬已經來臨。這一次,冬天究竟會有多長,恐怕誰也說不準,關鍵問題是,香港會不會從此一蹶不振?
安倍證言:四年以來,他如何引導特朗普對抗中國
作者:尹瑞麟2020-10-05
特朗普當年參加美國總統時,政綱強調「美國優先」,並在多次在競選集會中公開表示,美日同盟對美國不公平,日本長期佔美國便宜,只分攤很小的美國駐軍費用。
菅義偉:只是安倍2.0?
作者:趙靈敏2020-09-18
菅義偉成為首位「無派閥、無世襲」的自民黨總裁和首相。放眼日本政壇,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世襲政治泛濫成災,稍微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都離不開父輩的蔭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