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2022年人均GDP低於世界各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英國昔日優勢不再,脫歐後只能靠向美國,未來經濟前景不明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我認為民主制度適合於股票市場,老友的分析可能忘記了一件事,就是投票權,現在希望股市上升的人並沒有買股票,或者買得不多,他們只是持有股票,代表他們放棄投票權。
筆者認為,英國急需一個熟悉財政的首相,帶領英國從日益深陷的經濟泥沼中脫身而出,否則英國有可能破產收場。辛偉誠是前財相,因此對英國面臨的經濟危機非常清楚。
退休將軍德佛雷(Chris Deverell)高調宣稱支持在烏克蘭建立禁飛區,顯示英美態度微妙生變,英國的北海石油本已停產,也準備重新啟用投資。英國人視烏克蘭戰爭為退歐之後,另一次脫胎換骨的歷史契機。
麥萃才指出,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二的英國已因為脫歐,甚至是硬脫歐,地位受到挑戰。「如果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第三的香港因為社會事件而使到金融中心地位下跌,究竟誰會得益,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約翰遜缺乏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忠誠,是英國政壇的大忌,正常情況下,相位決然落不到他的頭上。他提倡的硬脫歐,是對英國最不利的一種安排,等於啥都沒談好就走人,等混亂出現了再說,這種不確定性就足以讓人抓狂。
群眾的眼睛並沒有如想像中那麼雪亮,他們很多都只曉得考慮切身利益與眼前需要,而忽略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與全局方面的需要,結果他們很容易被政客所蠱惑,最後作出了一個非理性的選擇。
在現實生活當中,在電光火石一剎那之間需要應對一個出其不意的難題,沒有時間或準備去化解,只有憑藉近乎直覺的反應,憑經驗作出應對。其間首先要理解真正問題所在,否則如何能夠提供聚焦及精準的化解方案?
有一種意見認為,由於香港不可能有執政黨,所以政黨必然是馬後炮。但看看英國的政黨在脫歐問題上的表現,也看不出來有哪個政黨為長遠和大局有所擔當:緣何兩年前討論公投的時候,就沒有政黨提出今天的各種擔憂呢?
今年8月23日,英國政府發布一系列技術通告,基本上是假設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英國將如何退出歐盟的指引文件。如果沒有協議界定英國與其餘27個成員國未來的貿易關係,貨物將不能在英國與歐盟之間自由流動。
英國大選點票結束,執政保守黨大勝,在國會下議院650席中獲得331席,較上屆多24席,將繼續執政。由於取得過半數議席,預計將獨立組成新政府,是1992年以來首次可單獨執政的政黨,而保守黨黨魁及現任首相卡梅倫相信將會連任。卡梅倫形容,這次是「最甜的一次勝利」。另外,工黨黨魁文立彬、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及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均宣布辭職,為敗選負責。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