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基建」計劃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建設施例如衛星、5G等通訊網絡,「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等「創新」活動。
香港公開大學正式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分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發展,促進肇港兩地交流與人才培育。
香港的數據化之路似乎仍未明朗,但車品覺並不感悲觀,認為有危便有機。他指現在香港雖然是數據孤島,但只要突破關口,與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相通,即變成最大的機會。
政府於過去三年在創科累積的投資超過千億元之多,所以筆者認為今年政府沒有如往年般大幅度增加創科撥款,而把預算重點放在應付來年預測的財赤上,此舉目的是預防嚴冬將至,甚有遠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2019/20年度赤字為378億元。財政儲備在今年3月底預計為11331億元。政府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00萬人,涉及約710億元開支。
由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變身為公會新任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的陳詠新,在履新初期,走訪不同的委員會、會計業人士及持份者,積極了解業界現時面對挑戰。她分享當下的重點工作,例如加強提倡會計專業的核心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今年2月18日出台。《綱要》發展目標明確,旨在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要條件是做好「四創」,即創意、創新、創業、創投。
大灣區計劃是內地首先提出,香港是不是「被規劃」?會不會因而失去一些自由和自主?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措施大大增加港人的自由,即除一向享有的自由可繼續外,港人將獲更多的自由。
不要單純以經濟發展視角來看待大灣區,並應摒除傳統區域合作中,追求要素在政策「對等」或「非對等」中流動的視角,客觀地檢視雙方的優勢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互相引進及補足。
由恒生大學主辦、英文《中國日報》協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傑出文創產業獎」9月6日舉行頒獎禮,分為七個組別獎項及推薦獎,多家內地及香港企業得獎。
過去30多年,香港高等教育有長足發展,走上國際化的路,老牌大學實力愈見雄厚,新興大學進步快速,在多個國際排名有突出表現,成績有目共睹。香港成為大灣區重要一員後,厚積多年的高等教育優勢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語言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傳達着講話者的理念,也會影響他人的認知與心情,在職場上,語言藝術尤其重要,你的談吐決定着你的人際關係,是福是禍,皆從口出。
香港學者協會五月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邀請粵港澳各高校校長以及著名高科技企業,一併探討如何發展大灣區科創事業,交流當中遇到的困難與經驗。
教育資源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四名嘉賓皆以培育創科人才為發展目標,在研討會上分享對於高校的教學和營運方針之看法,以及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
必須緊密結合人工智慧,將「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使製造業從傳統的製造層面全面升級到高端智慧製造層面,因此對高端製造行業人才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與需求。
大灣區對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領域和高科創領域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為標桿的新興領域,決定了未來大灣區的引才趨勢和產業升級轉型方向。
由「無形之手」指引的經濟發展,政府若認為勢頭不錯,可從旁協助輔助;若政府反其道而行,行「計劃(指導)經濟」,在「財雄勢大」的全力催谷下,不難成事,但其延後的沉重代價,必會令有關國家元氣大傷!
博匯智庫早於2017年提出「海上飛地」的構想,倡議在香港南部位於珠海行政區範圍內的伶仃島、擔桿島和萬山群島一帶水域填海造地約120平方公里,建立「海上飛地」。
基於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目標,兩地可以共同探索真正具有灣區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各地人才快速融入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形成終身學習的完整路徑,實現大灣區建構現代服務業體系的目標。
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教授覺得香港作為榜樣的定位,在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方面讓內地學習,也就是說,讓灣區香港化,而不是把香港、澳門內地化。
有些人對《綱要》抱懷疑態度,認為該規劃只為轉移視線,對香港意義不大,堅持香港人應專注於解決自身問題;亦有人擔心香港會被大灣區所吞沒,這些狹隘的觀點只會令香港裹足不前、坐失良機。
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繼續對特區政府的政策、舉動半信半疑(甚至是懷疑多於信任),不無道理。在投入規劃之前,或者政府與社會都需要重新溫習一下「香港人與香港社會ABC」。
根據創興銀行70年來的發展脈絡,本書試圖把創興銀行的發展,放在100多年以來香港華資銀行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特別是放在戰後香港經濟及金融業轉型發展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展開。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