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如何在灣區尋找發展機遇──專訪何建宗博士
關於香港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在機遇,有關的政策討論和研討會議如雨後春筍,但一直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持,這份內容充實的報告正好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關於香港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在機遇,有關的政策討論和研討會議如雨後春筍,但一直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持,這份內容充實的報告正好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與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炳良教授,就自資院校未來發展前景等多個範疇進行精彩對談。自資院校與公立大學各具特色,自資院校除了在香港扮演一個獨特角色,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科技園公司19日舉行策略分享會,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將透過創新園支援新興行業發展並帶動香港經濟增長、將「香港製造」品牌加入創科元素成為「香港創新製造」,以及為年輕一代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證諸中共在過去40年間可以帶領整個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香港為何要抗拒中共的領導?只要中共的領導方式並非取代或者凌駕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也就沒有違反《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諾。
黃柳權說:「不少香港青年朋友已經捷足先登,在粵港澳大灣區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只有親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就業,才知道祖國對港澳青年的支持力度有多麼大。」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指出,現時香港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要盡快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社會共識,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
近期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數以百計內地高材生未能獲得美國簽證,令他們往美國深造的計劃化為泡影。估計這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香港高等院校可以趁機吸納這些人才。
香港社會在九七回歸後,對政策改變普遍存在恐懼感,任何需要改變經濟政策的方案,都會受制於港英年代起已主宰經濟命脈的不干預方針這個舒適圈,當香港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時,社會各界均認為不干預政策實屬過時。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之前談到,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並回顧了中大跨足大灣區的歷史、現況,今期段校長繼續前瞻中大今後在深圳的發展。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造成世界經濟動盪,各國政府都遇上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要穩定國家經濟及社會民生,工作殊不容易。
去年,新冠疫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疫症威脅未減,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鄭中正明白前路依然崎嶇,希望專注支援會員克服困難。他分享今年的首要任務,以及公會推動會計業的工作及未來發展藍圖。
富通保險3月4日與中國民生銀行(香港)簽訂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深化業務交流,以創造協同效應,加強競爭優勢,攜手開拓市場發展,尤其積極探討開拓大灣區可行的發展機遇。
香港創新論壇於2021年1月28日舉辦網絡研討會,探討香港發展生物醫學科技的前景及機遇。出席講者指出,香港在融資市場、人才及科研設施均具優勢,並受惠於政府全面支持創科,以及大灣區帶來的市場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向中央爭取成為數碼人民幣試點,特別是推行跨境支付。大灣區可以仿效上海市,採用支持「數碼共融」的支付卡做法,並且逐步落實計劃,例如以落馬洲河套區先行先試。
在中國飛速發展的今天,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有機會在內地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中國良好的創業及創新的氛圍使得香港人可以透過這些機會完善自我、獲取新的知識,更能拓寬眼界、培養全球視野。
我們殷切期待行將召開的中共19屆五中全會對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論述、部署和指示,特別是那些有關香港應該如何積極、全面和深入參與「十四五」規劃和有機地嵌入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的內容。
很多人也關心隨着深圳發展金融業,香港的金融中心作用會否減退?科大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陳家強相信香港的金融中心仍然會保持重要作用,與內地的金融中心相輔相成。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中共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
新冠疫情引發了中國以增長為經濟主導的發展模式下沒能完全解決的社會問題。在全國公共衛生改革中,「新一代智慧城市」的角色十分重要,不僅要覆蓋特定的垂直領域,亦將囊括公共衛生等更多領域,向以人為本目標演化。
繼「十三五」規劃設立「港澳專章」之後,相信「十四五」規劃也會作出戰略部署和安排,因此,香港可藉此機會,「為國家所需,發揮自己所長」,踴躍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積極參與未來五年國家的建設大局。
國家「新基建」計劃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建設施例如衛星、5G等通訊網絡,「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等「創新」活動。
香港公開大學正式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分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發展,促進肇港兩地交流與人才培育。
香港的數據化之路似乎仍未明朗,但車品覺並不感悲觀,認為有危便有機。他指現在香港雖然是數據孤島,但只要突破關口,與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相通,即變成最大的機會。
政府於過去三年在創科累積的投資超過千億元之多,所以筆者認為今年政府沒有如往年般大幅度增加創科撥款,而把預算重點放在應付來年預測的財赤上,此舉目的是預防嚴冬將至,甚有遠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2019/20年度赤字為378億元。財政儲備在今年3月底預計為11331億元。政府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00萬人,涉及約710億元開支。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