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Jul 16 2025 00:05:0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袁彌昌

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系博士,香港政策研究所中美關係與香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顧問。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民主思路總幹事及新民黨政策總裁。現主要從事中西戰略思想及其融合、孫子、老子及毛澤東戰略思想、中美關係及香港政治等領域的研究,其專欄評論文章定期刊登於香港《明報》筆陣及《am730》。

垃圾徵費:邁向新的社會契約
作者:袁彌昌2024-04-24
香港正處於一種舊的社會契約正在瓦解、新的社會契約尚未形成的狀况。政府需要向社會提供新的社會契約,否則難以凝聚民心、讓香港再出發再上路。
「創造性破壞」與香港制度
作者:袁彌昌2024-04-10
「愛國者治港」在排除政治爭議的同時,卻令社會變得高度政治化,與去政治化的目標背道而馳,亦與自由經濟學派所嚮往的香港存在重大落差。這是北京落實「愛國者治港」時未料想到的地方。
記23條立法
作者:袁彌昌2024-03-27
隨着23條立法的完成,香港需想好一旦失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應急方案,須知道現在外部環境嚴峻,沒有經過上述3個「R」的想法和部署,在「後23條」的環境中,只會是鏡花水月,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國際金融中心的興衰法則
作者:袁彌昌2024-02-28
固然專制帝國對國際金融中心構成嚴重威脅,但無論誰對誰錯,一旦國際金融中心遭殃,基本上難逃衰落一途。故此對於國際金融中心自身也好,專制大國也好,均需要保持克制,否則只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
特區政府的決策赤字
作者:袁彌昌2024-02-07
無論是自身使然,抑或是外國的計謀,特區政府的決策循環的確是受到干擾。建制的最新一個說法是,目前股市萎靡是由於23條立法的關係。筆者希望這只是個權宜的說法,否則又再證明建制已深陷於自己想出來的論述之中。
改寫未來的台灣大選
作者:袁彌昌2024-01-24
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已成為島內政治的新格局:民進黨失去立法院控制;國民黨雖成為立法院最大政黨,只不過在柯文哲的民眾黨取得關鍵少數下,實際意義不大,反而青年選票流失與政治版圖萎縮,已為國民黨敲響了警號。
馮諼的道與術
作者:袁彌昌2024-01-10
現在特區政府只管叫市民團結、叫資金回流,這種只講主觀願望、不顧客觀事實,只問結果、不問方法,報喜不報憂的態度與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唯心主義,缺乏成功的可能。
「繞過香港」的危機漸現
作者:袁彌昌2023-12-20
一年又快過去了,本來今年應該是香港經濟復甦及與西方修好之年,但結果雙雙落空,現在本地政策又與內地政策呈背馳之勢,令前景更形嚴峻。如果情况再持續一兩年,恐怕金融中心地位將無以為繼。
紅磡駅與葵青港
作者:袁彌昌2023-12-06
然而葵青貨櫃碼頭佔地龐大,9個碼頭佔地約279公頃,位處核心地帶,佔用大面積市區土地資源。即使撇開污染問題不談,實際上遲早也要重置,只是政府遲遲未肯研究覓地選址搬遷,令一切可能性都落空。
奇正相生:回歸基本步的習拜會
作者:袁彌昌2023-11-22
「韜光養晦」並不代表示弱,它反而是中國歷代最擅長的一種「戰爭形式」,強調以勢態壓倒對手不戰而勝,這在2500年前面世的《孫子兵法》中已言之甚詳。
中美關係與港美關係的新範式
作者:袁彌昌2023-11-15
假如這次何君堯一舉得手,便很可能演變成一場極左保守勢力用來肅清異己的「整風運動」,且會令外界誤以為香港社會價值急速左傾,到時候香港在中美關係中加強民間交流或發揮橋樑作用,便無從說起。
全球化的失落與香港窮途
作者:袁彌昌2023-10-26
我們可能正面對一個500年經濟歷史的終結,在去全球化、人口結構崩潰和新冠疫情下,大多數國家將永遠無法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水平。對香港來說,即代表人們所期望的疫後復蘇不會來臨。
習拜會牽動香港政局
作者:袁彌昌2023-10-11
若中美博弈持續加劇的話,可以想像美國將採取更多針對性的措施和政策,誘導資金離開內地和香港市場。事實上,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佔極大比重,外資公司亦開始不做中概股生意,不斷縮減香港辦公室規模。
印度崛起與抗中邊緣地帶的形成
作者:袁彌昌2023-09-27
假使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實現地緣政治理論中陸權勢力對「心臟地帶」(heartland)的支配,那麼IMEC 則是海權勢力為了增強對「邊緣地帶」(rimland)的控制。
香港管治的內卷化
作者:袁彌昌2023-09-13
換言之,面對驟至的極端天氣和巨型災害,實際上已不容許政府抱着「經一事,長一智」的態度去學習和處理──只要一次失手,災害便會猝不及防,就好像這次世紀雨災一樣。
中國終遇上歷史的慣性
作者:袁彌昌2023-08-30
北京必須盡快提出一套完整的方略,以挽回民眾、企業和外界信心,否則「中國見頂論」(peak China)將不脛而走,「東升西降」只會淪為春夢一場,外界亦將加強對中國「去風險化」。
中美關係新常態下的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3-07-19
中美交惡的時候,香港是磨心和犧牲者;現在中美關係回穩,它依然是犧牲者,並且每况愈下,這明顯是治港「方程式」出了問題。如果無法扭轉這情况,大家都清楚香港是看不到未來的。
輕舟已過萬重山:布林肯與蓋茨訪華的啟示
作者:袁彌昌2023-06-21
布林肯與蓋茨訪華帶出了一個顯淺道理:究竟中國在國際體制內或體制外,對世界不會那麼危險?究竟企業繼續與中國交往或全面與華脫鈎,會對國家及人民更為有利?這足以說明與中國脫鈎的謬誤。
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
作者:袁彌昌2023-06-07
美國債務問題固然有促進中美重新接觸、不再謀求脫鈎的作用,但更深一層意義是美國對華政策再不能停留在憑空想像或中國威脅論的層面,今後必須在現實層面上與中國做交易。
西方對華政策的重新定調
作者:袁彌昌2023-05-29
這次G7向中國示好,當然也希望北京投桃報李。公報呼籲中國向俄羅斯施壓停止侵烏,並即時、全面及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同時G7藉此表明對東海、南海及台海問題的態度。
區議會改革:從「愛國者齋講」到「愛國者治港」
作者:袁彌昌2023-05-10
這次區議會改革用於完善地區治理方案,也反映出中央對治港的焦慮:北京知道只要有《港區國安法》在手,實現「由亂到治」根本不成問題;但如要體現「由治及興」,則必須切實地改善施政和管治。
對於行政與立法的幾點思考
作者:袁彌昌2023-04-26
中央的方針其實就如同每天在跟香港做精神分析療法──找到病根,不等於就能改變病根,而且像這樣追溯,可能將所有問題都指向同一原因,正確但無用。
香港需要真理標準大討論
作者:袁彌昌2023-04-12
儘管今天的政治環境與2019年大不相同,唯現時政府冒險推動「明日大嶼」計劃可以引致的潛在後果,2019年就是前車之鑑,實在看不出為何要為這個缺乏共識且前景不明的計劃,去冒巨大的政治風險?
戰略與命運:戰略闕如的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3-03-29
法國戰略家薄富爾對戰略有一個發人深省的詮釋,他說戰略「是一種思想方法,使我們可以控制時局,而不是被時局所控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香港的情况卻似是這句話的反面,實則是半點不由人。
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
作者:袁彌昌2023-03-15
香港的裙帶資本主義積重難返,長久以來對社會已經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吞噬了一切創新與進步。以前香港還有本錢說句「不進則退」,但現在一些關鍵領域已落後於人,逐漸危及香港的作用和地位。
細弦上的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3-03-01
在中國與歐美國家關係陰晴不定之際,香港特區政府力推與東盟及中東等地經貿關係,此舉除了緊貼和配合中央政策之外,也有以備日後香港可能與歐美脫鈎的用意。脫離了歐美的香港,肯定將日漸褪色,不再是昔日的香港。
後真相時代的輪迴與救贖
作者:袁彌昌2023-02-15
2019至2020年的政治風波後,香港不少人遭逢到一種絕對價值的崩塌,陷入了虛無主義的狀態。後真相時代的出現,令人們只能在虛無主義中不斷輪迴,無法解脫。
中共這一輪政策轉向的意義
作者:袁彌昌2023-02-01
中共在經濟和外交上確實皆陷入困境,不得不放低身段,挽回外界信心,並減緩來自美國的壓力。
歷史的慣性:再讀李澤厚《中國(近代、現代)思想史論》
作者:袁彌昌2023-01-11
如今以資本主義和西方思想改造中國之路,已徹底被堵死,打破了自近代起中國從西方引進思想的範式,令中國可能面臨自近代以來的一次歷史總結算和範式轉移,足以將歷史引領到一個難以挽回的方向與軌跡上。
中國式現代化與鬥爭精神下的困局
作者:袁彌昌2022-12-08
現在北京放棄了重視軟實力的做法,改以市場和金錢作為誘餌、經濟脅迫作為手段,執着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意識形態鬥爭,令最終能夠輸出「中國模式」、扭轉西方的體制壟斷的機會,愈見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