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22 2025 22:46:2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袁彌昌

英國雷丁大學戰略研究系博士,香港政策研究所中美關係與香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顧問。曾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民主思路總幹事及新民黨政策總裁。現主要從事中西戰略思想及其融合、孫子、老子及毛澤東戰略思想、中美關係及香港政治等領域的研究,其專欄評論文章定期刊登於香港《明報》筆陣及《am730》。

中國式現代化與鬥爭精神下的困局
作者:袁彌昌2022-12-08
現在北京放棄了重視軟實力的做法,改以市場和金錢作為誘餌、經濟脅迫作為手段,執着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意識形態鬥爭,令最終能夠輸出「中國模式」、扭轉西方的體制壟斷的機會,愈見渺茫。
紅色陸權的反擊
作者:袁彌昌2022-11-23
烏克蘭戰爭的失利,已令俄羅斯逐漸淪為中國的「從屬國」,令位處邊緣地帶的陸權強國掌控/入主心臟地帶的可能重新出現,只是這次入主心臟地帶的陸權強國來自歐亞大陸的東方(中國)而非西方。
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
作者:袁彌昌2022-11-10
面對着中共回歸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告終,以及習近平對市場經濟的懷疑與戒心,香港和一國兩制的地位早已亮起了紅燈──即使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習近平眼中可能也是不值一顧。
二十大閉幕:別來無恙,列寧!
作者:袁彌昌2022-10-26
由於習近平自身的意識形態、國內的政治角力,以及與美國的鬥爭等關係,我們目睹中國正逐步回歸列寧主義,「中國夢」亦慢慢變成了「列寧夢」。
奇怪的戰敗:1940年法國戰役與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2-10-12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對於放寬入境檢疫,特首李家超強調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穩妥,不可帶來混亂,否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這究竟是閃爍其詞,抑或是按部就班,很快便有分曉。
香港與國際通關不容樂觀
作者:袁彌昌2022-09-21
香港正被write off,已經給人家「踩到上心口」,對手們「先勝而後求戰」,香港則「未戰先敗」。事到如今,11月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和金融峰會的成敗,或許已不再重要。
原來是莊子:中央治港新論
作者:袁彌昌2022-09-07
2019至2020年的風波令北京意識到香港已非「為我所用」,而是「為外國所用」,因而以「我認為怎麼做最好」為出發點,重新制訂香港的制度與政策。結果就在期望香港可以幫國家一把的時候,卻發現香港快不成了。
一國兩制指示與戰略俱備 只欠香港行動
作者:袁彌昌2022-08-23
中概股需從美國退市,不少中概股計劃由美國轉到香港上市,或把在港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北京禁不起失去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以一國兩制為核心:回歸25周年的新起點
作者:袁彌昌2022-07-27
不少民調皆顯示政治氣候已經開始好轉,港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印象有顯著改善,而中央亦釋出不少信號,明顯有開新局的意味。
2047太久 只爭朝夕
作者:袁彌昌2022-07-13
目前香港最棘手的地方,是幾乎所有範疇的走勢都是見頂回落。筆者相信現在中央也感受到香港的國際地位開始動搖,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須在安全與穩定的前提下,保住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
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
作者:袁彌昌2022-06-29
香港必須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否則將無以提供足夠經濟誘因以影響身分認同、帶動人心回歸。
中國不能重蹈明清時代的覆轍
作者:袁彌昌2022-06-15
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刻劃着中華民族變法圖強、洗刷百年國恥的嘗試與苦難,本質上是為了令國家擺脫明清時代的厄運,以達至民族復興。可是,現在國家卻有可能在重蹈明清時代的覆轍,這無疑是對歷史的一個極大諷刺。
危機四伏的後疫情時代
作者:袁彌昌2022-06-01
這次疫情本來是推動線上終身學習、遠距醫療、數碼政府等新舉措的絕佳機會,也是將香港進化成知識型經濟的重要契機,但政府就這樣白白浪費一場「好的危機」。但面對政府能力低下,其實還未至於一切皆休。
俄中唇亡齒寒 港再逢大變局
作者:袁彌昌2022-05-18
5月3日,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出席立法會簡報工作重點,罕有回應香港有可能被牽涉入歐美制裁之中,特別是有機會被移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折射出北京的考量與評估。
第6屆政府之張飛守下邳
作者:袁彌昌2022-05-04
現在中央用李家超或武官治港,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執行與服從,並將矛頭直指公務員團隊。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到強化政府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等於劉備在未站穩陣腳之下,貿然把徐州防務交給了張飛。
俄烏戰爭與美國的戰略範式轉移
作者:袁彌昌2022-04-19
拜登政府為了不讓俄烏戰爭發展成「無限戰爭」,只給予了烏克蘭「有限責任」的承諾,並且不讓美國全面介入這場戰爭──這對於慣以軍事行動為主要手段、窮兵黷武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突破及睿智的表現。
風險社會:疫境下的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2-03-29
現在香港凡事都要靠「阿爺」開腔維穩,令本已過時的港府行政系統之上,疊加了多層且混亂、非制度化的決策系統,令香港淪為了「殭屍城市」,這樣對香港應對風險社會的問題與災難非常不利。
拜占庭模式:美國新戰略模式初探
作者:袁彌昌2022-03-15
在這次俄烏戰爭中,拜登政府所運用的正是這種「拜占庭模式」:不拘泥於軍事行動,以外交戰和經濟戰為主導,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從多方面確實地削弱俄羅斯的實力,這才是真正凌駕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巧實力。
普京的誤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作者:袁彌昌2022-03-01
無論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役中成功與否,世界都會進入「假戰」或新冷戰階段:以前是宣而不戰,現在變成不宣不戰。西方亦意識到再不能以他國的代價換取暫時的和平,現在只待西方政府與民眾重新認清事實、調整心態。
習近平中國:商鞅路線的回歸與再實踐
作者:袁彌昌2022-02-16
現在習近平重新將中國引領到法家治國的路上,使中國社會與人民再一次暴露於這種周期性震盪與系統性危機之中,究竟是否有必要和值得?
面對Omicron的重新布局
作者:袁彌昌2022-01-18
香港這邊雖然也在實施清零政策,但與內地最關鍵的分別是,香港已在採用mRNA疫苗,令香港實質上有條件測試在mRNA疫苗的保護下,如何可控地逐步對外開放,可作為日後內地重新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考。
抗疫與「核選項」:北京的選擇
作者:袁彌昌2022-01-04
新冠病毒非得以效力更高的mRNA 疫苗來應對不可,只要是本土自主研發就可以了;「政治病毒」非得以「民主」來應對不可,只要是中國式民主就可以了——這亦成為了北京消滅新冠病毒及「政治病毒」的新指導原則。
制度自信下的香港政制轉向
作者:袁彌昌2021-12-21
香港政制發展的走向,則由邁向西方民主的政制改革,變成中國式的政治改造──通向西方民主的大門已被關上,未來政制發展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與中國式民主的對接,基本概念已寫在剛出爐的香港民主白皮書裏。
「愛國者治港」下的政治迷霧
作者:袁彌昌2021-12-07
表面上中央掌握治港的所有權力,但新的政治設計以至最新政治發展卻隱見一種權力分散的趨勢,社會亦漸漸呈現外強中乾之象,中央顯然在治港方略上須多加微調。
拜登演繹辯證法
作者:袁彌昌2021-11-23
從哪個角度看也好,拜登、習近平會談的直接結果是兩國變相「休戰」一年,暫時將所有爭議「 凍結」起來,直至找出解決之道或局勢出現顯著變化,可幸的是,是次會談得以延續所謂「兩國元首精神」。
叛離、抗議與忠誠:透視一國兩制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袁彌昌2021-11-09
市民無論怎樣選擇,事實上北京也會對香港擁有無限權力(無限政府),如市民、企業或外資願意繼續投資的話,經濟將繼續向好,不然的話,經濟便將停滯不前。所以一定程度來說,北京就是在賭這一把。
後無間道時代的政經關係
作者:袁彌昌2021-10-26
北京為今後香港賦予一個改革的主題,實在是令人擔憂:北京一方面固然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另一方面,除了中央自己之外,幾乎沒有主要持份者是擁有改革意願的。
二次回歸論:新加坡經驗的移植與套用
作者:袁彌昌2021-10-12
在「愛國者治港」的號召下,所有人只管融入大灣區,但對外方面卻是一片空白,且沒有人負責平衡兩者,這可是香港前途的一大隱憂。
拜習通話背後的拜登主義
作者:袁彌昌2021-09-14
過去美中關係只有兩極路線,若不是與中國接觸,就是與中國對抗。拜登政府認為美中是合作與競爭並存,雙方有歧見,也有能夠合作的議題。
《國安法》時代的反暴亂政治
作者:袁彌昌2021-08-31
北京可能認為,如不先取得作戰的勝利,有效控制該地,「贏得人心」根本無從說起。簡單來說,把「贏得人心」置於戡平叛亂之上是本末倒置,最後只會令兩者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