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l 12 2025 07:08:3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王耀宗

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現任政治系榮譽教授。中文編著有:
《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1992年)等。


英文著述有: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5)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risis: 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Handover (edited, Lexington Books, 2004).


英文論文曾刊登在:Asian Perspectives,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Glob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New Left Review, Critical Asia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tc.

電腦安排行程「失誤」 幾經折騰夜奔杜里多
作者:王耀宗2020-04-25
由古鎭沙拉曼卡乘火車前往另一小城杜里多,由於電腦系統的票務安排失誤,我們幾經辛苦趕到月台,仍然誤了一個班次,只好乘晚上10時開出的最後一班車前赴杜市。
日行萬五步 走訪新舊大教堂
作者:王耀宗2020-04-18
在沙拉曼卡以「主廣場」為中心的風景古蹟區觀光,首先到訪「新舊大教堂」,其實這是兩座依鄰連在一起的教堂。新教堂建築在16世紀,是哥德式的設計,舊教堂則建於12世紀,用羅馬式的形狀,展現不同建築風格。
別矣馬德里,何時再能得睹你面容?
作者:王耀宗2020-04-12
告別馬德里前往歷史悠久的古鎮沙拉曼卡,晚上在廣場散步,涼意更深了,四周街燈慢慢光亮,讓我領會到少年時讀過王勃《滕王閣序》的兩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的境界了。
馬德里暢遊博物館 與歐聯決賽緣慳一面
作者:王耀宗2020-04-04
馬德里有三大博物館,其中的海事博物館正維修暫停開放。我們到布多博物館逛了四個小時,飽覽西班牙藝術家的名作,晚上回到酒店準備觀看歐聯決賽轉播,卻找不到轉播的頻道,只好緣慳一面,大失所望。
與西班牙朋友反思社會主義
作者:王耀宗2020-03-22
與在飛機上認識的一位西班牙人在公園會面,他的岳父Martin曾是激進社會主義者,言談中表露他崇尚「南斯拉夫模式」,對「古巴模式」他未有提及,但想來他一定也有一段時期是嚮往「古巴模式」的。
在馬德里報案的經歷
作者:王耀宗2020-03-21
在馬德里的第二天,我們首先要到警局,為被偷竊了1000歐羅報案,只見來報案室的旅客源源不絕,卻不見中國旅客,相信是他們作為旅客失了錢,也不會報案,因為明知是找不到的。
重遊西班牙和法國──第一天就遭偷竊了!
作者:王耀宗2020-03-12
在馬德里的第一天,我們就被小偷盜竊了一千歐羅,午間幾乎被偷背囊,令到我們旅程第一天就蒙上陰影,也使我們的旅程變得戰戰兢兢了。唉!歐洲真是變了。
重遊西班牙和法國──飛赴馬德里
作者:王耀宗2020-03-10
經過14小時航程,由香港飛抵馬德里。在酒店安頓後出外遊逛,才記起此行巧逢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於2019年6月1日在馬德里舉行,由英超球隊利物浦及熱刺對決。
旅遊、思考、人生續編──重遊西班牙和法國
作者:王耀宗2020-03-04
這趟旅程,我們會停留在11個城市,換言之,會住11間酒店,我們還準備去兩個小城市,使用daily trip的方式,即日來回不必住酒店的,即是直布羅陀(Gibraltar)及法國康城(Cannes)。
「六四」30年:良知的洗滌
作者:王耀宗2019-05-27
香港人憑着良知、愛國心及同胞情支援及參加了這個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然而,僅在數日之後,鄧小平出現在電視上,巡視戒嚴部隊,輿論開始轉變。部分香港人的良知出現畸變,愛國心及同胞情也隨着北京的指揮棒而變質。
五四運動百周年 中國民主夢未圓
作者:王耀宗2019-04-29
在中共一黨專政的管治下,它只准別人用它容許的方法去愛中國。這就大大地違背了五四運動的精神了。
大學生的利他與利己
作者:王耀宗2018-12-06
大學生自畢業後至到未來十年的工作期,相信是他們價值觀遭遇巨大改變的時期,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工作遭遇是塑造他們價值觀的關鍵因素。
創意建基於知識 語文紮根在背誦
作者:王耀宗2018-12-03
記憶可說是學習的基礎,學習是尋求及發展知識,沒有記憶,知識追求成功不可能。年青人記憶力強,更應在少年時期多加運用。
大學職級分化 如何衡量學者成就?
作者:王耀宗2018-11-29
以前的講師制相對簡單,講師的增薪點超過十點,就算一個講師終生位於講師,薪水也過得去。現在,職級不同,薪水也不同,由助理講師至講座教授,薪水可以相差三、四十倍。
學者兼顧行政難 跨科課不能淺嘗輒止
作者:王耀宗2018-11-27
近年來,發現學生思想混亂、知識貧乏,獨立思考力量愈來愈低,過多的「跨科際」極可能是原因之一。
港獨能夠與台獨比較嗎?
作者:王耀宗2018-08-23
從台獨運動的歷史,比較香港獨立運動的歷史,香港港獨不過屬於「孩提的時期」而已。從各種條件而言,台獨和港獨根本不能比較,中共將港獨和藏獨、疆獨及台獨三獨並列,實在是抬舉了所謂「港獨」。
香港本土主義等同港獨?
作者:王耀宗2018-08-21
一連串的中港矛盾事件,令部分香港人對中共或中國的排拒,他們並非只尋回舊殖民地身份,而是建立有深厚歷史淵源的香港人身份。
民進黨等同台獨?
作者:王耀宗2018-08-16
台獨運動雖然綿延甚長,但真正以台灣人為主體的獨立運動實溯源於2.28事件。民進黨執政期間,慢慢邁向「法理的獨立」,但始終受到北京的阻撓。
台獨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作者:王耀宗2018-08-14
民族建國運動的興起,首先是住在一定土地上的人民自主意識的甦醒,認為有必要組織一個自己民族所構成的國家,以維護人民的權益。
我參加第一次保釣運動的經過
作者:王耀宗2018-07-03
在1971年2月20日,我首次參與保釣運動示威。我在首次示威後,心情頗為複雜;對警察,我卻不大有恐懼,不過細視自己之性格,卻不是行動型。自己的長處是在思考及理論學習,所以自己也不大想參加以後的示威了。
悼念霍韜晦教授
作者:王耀宗2018-06-14
霍韜晦教授於2018年6月6日中午因病安詳辭世,享壽七十八。霍教授以廣博的中西哲學知識,深刻的人文主義情懷,敏銳的時代觸覺,對當代的現實政治、社會、道德問題提出反思及論述,實在有啟迪人心的巨大作用。
回憶勞思光教授
作者:王耀宗2018-06-10
學術界泰斗勞思光教授已仙逝六年,他生前除了專精的學術著述,更是一位公共知識分子,成為了不少知識分子的楷模典範。
阿嬸:我的外母
作者:王耀宗2018-05-22
相處30多年,阿嬸性格中慷慨、熱情、為他人着想,照顧家人及勤奮等性質實在自有一個源頭,那就是對生命的熱愛,阿嬸是我生平遇到生命力最強的人。
談談生死學
作者:王耀宗2018-04-30
生命是獨特的,很顯然,對生死學的講述及傳播,不能簡單以科學化的態度論之,必須是以每個人的存在經驗來印證。
香港本土主義為何興起?
作者:王耀宗2018-03-21
全球化是一股客觀的不可控制的經社政力量,英美及歐洲的「民粹主義」是回應全球化的過程而產生,民粹主義可說是本土主義的一種。不過,外國的本土主義和香港的本土主義土壤及生態都不相同。
全世界一體化 催生民粹主義
作者:王耀宗2018-03-20
民粹主義者反權力精英,對外則仇外及排外,傾向孤立主義的狀態。學術界至今似乎還未找到一個簡單而精確的定義,來界定民粹主義,也頗難界定本土主義。
全球化無可避免
作者:王耀宗2018-03-19
全球化顯然是一個遠為複雜的過程,誰是受害者以及受害者?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費達拿──史上最佳網球員
作者:王耀宗2018-02-08
年逾35歲的費達拿,在2017年後的重登高峰,今年澳洲網球公開男單決賽更成功衛冕,在現代網球史,是相當罕見的。
回憶劉述先教授
作者:王耀宗2018-01-17
2016年6月6日,劉述先教授逝世。1974年在中大新亞書院哲學系認識有幸認識劉教授,雖然是短短的一年,是我在哲學系內最欣賞及佩服的老師之一。
我幾乎魂斷絲綢之路
作者:王耀宗2017-12-11
這次絲綢之路之旅,本來以日記的體裁,寫出富個人的色彩的遊記。可惜後來因為時間的問題,日記只寫了四天。不過,這四天仍有不少新的經驗,特別是第四天,幾乎因交通意外而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