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Jul 08 2025 19:32:1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家偉

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陳校長深信卓越的教育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天空和人生的舞台。陳博士為資深教育行政人員,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專責全人發展。他對資優教育、品德教育、中國文化及照顧學習差異有豐富的經驗。不單樂於學習,不斷進修,更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舞台劇的魅力
作者:陳家偉2021-10-18
《老公~你好悶》舞台劇一連數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公演。我最欣賞張之珏的慧眼,他發掘了周潤發的演技、古巨基的歌唱天份和梁非同的喜劇感!張導演是眾人的伯樂,能創不老。
劉德華的成功方程式
作者:陳家偉2021-10-15
劉德華勤力認真,40年如一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品德令人信服,我想自強不息的劉先生還有長遠的藝術生命,期待他的蛻變,達至從心所欲的境界!
談安説路
作者:陳家偉2021-10-08
中國人最重視「安」,經常説「請安」、「早安」、「午安」、「晩安」,生者祈求「安樂茶飯」,死者祈求「安詳離世」。如果問中國人一生何求,或許是安居樂業,做事心安理得,俯仰無愧,安心自在。
麻雀與白鴿
作者:陳家偉2021-10-01
愛雀鳥的好心人應讓鴿子和麻雀、麻鷹一樣,自力更生,不必靠人,才能激發與生俱備的生命力,求生本能。胖胖的鴿子不美,或許已有「三高」,請市民高抬貴手,只看勿餵,不要「好心做壞事」呢!
蘇媽的堅毅
作者:陳家偉2021-09-27
蘇樺偉一出生便患上黃疸病,天生手和腳無力,醫生説他長大後也不懂得執筷子,甚至不能走路。但醫生的話沒有令蘇媽放棄養育樺偉,她決定向命運挑戰,不辭勞苦地把他帶大。
一年容易又中秋
作者:陳家偉2021-09-21
步入中秋,作者回想起相關的俚語、諺語和口頭話語,以及那個年代在石蔭邨的一眾鄰居和生活情況,懷緬70年代的美好歲月。
談燈籠,說月餅
作者:陳家偉2021-09-15
紮作燈籠和製作月餅都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味道和玩意,承載着無限的回憶和愛。我愛「月是故鄉明」,不愛全球化的無根呢!
食在大埔,愛在初秋
作者:陳家偉2021-09-12
一別30多年,大埔依舊,人情不變,多謝大埔校長會的張校長在敬師日來電鼓勵,照顧新來大埔的校長,談了幾分鐘電話,心有暖意!我愛大埔。
讓羽毛球飛
作者:陳家偉2021-09-06
我和羽毛球有不解之緣,希望在梁省德學校能「讓羽毛球飛」!在運動方面大放異采!
新的發展
作者:陳家偉2021-07-26
我在直資學校工作多時,希望能將過往的經驗帶到新的學校。我希望學生有更精彩有趣的課堂和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者:陳家偉2021-06-15
「腹有詩書」是灼見名家舉辦的一個大型全港性中文常識問題比賽,剛剛圓滿結束。期望「腹有詩書」能像從前的「溫故知新」節目一樣,成為長壽的活動,使更多小學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謙遜尊師的子貢
作者:陳家偉2021-06-08
子貢是尊師重道之模範,處處讚揚老師的品德和學問,他也會請教老師同門的意見。他確確實實做到「中庸之道」的模範。
亦士亦商的子貢
作者:陳家偉2021-06-02
子貢曾獲其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有一次齊國大夫田常要出兵攻打魯國,魯國國小兵弱,情況岌岌可危,他是如何「一舉而動五國之政」,盡顯其能言善辯、從政的才能?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
作者:陳家偉2021-05-25
范仲淹的「憂」,把儒家的「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再推展一步,窮和達都心懷天下,關懷蒼生!
悲天憫人的詩聖
作者:陳家偉2021-05-17
杜甫的詩詳細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二三十年社會的急劇變遷,他的作品有如「詩史」一般,令人深刻體會到人民的悲慘命運,當年英俊聰慧的杜甫是如何寫下這些廣為傳誦的詩?
精彩的家長課程
作者:陳家偉2021-05-12
品德教育、價值教育、正向教育乃全球教育工作的核心議題,不可不認真思索推動之方法,從小把真、善、美的種子,透過優秀有趣的繪本是一個好方法。
我要感謝誰?
作者:陳家偉2021-05-07
孝是自自然然的事,無需刻意做作!父母都是自己最需要感謝的人,沒有他們,便沒有你的一切。人生的健康壽夭難料,行孝要及時,避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孔子的幾位得意弟子
作者:陳家偉2021-04-30
孔子講學於杏壇,就是孔子帶領一群弟子壘土築壇,並移來一棵小銀杏樹栽在壇邊。傳統至今,中國的大學,尤其是師範大學都愛種銀杏樹呢!
回母校
作者:陳家偉2021-04-28
我在當年下一丙的班合照中的第二排第二個,彷彿是五十年前的陳家偉,歲月如梭,時光荏苒,一代又一代,老師漸老,但作育英才是一生的職志呢!
孔子的教學事業
作者:陳家偉2021-04-26
傳說孔子出世與瑞獸麒麟有關。孔子73歲那年,有人在山森殺死一隻「獨角」的獸,孔子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之後孔子真的生病,7天後病逝!哲人其萎!
學無常師的孔子
作者:陳家偉2021-04-23
為幫補家計,年少的仲尼也自願去當時的卿大夫叔孫氏處當牧童,負責看管牛羊,所以孔子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千金難買少年窮」,仲尼也累積了許多生活的技能和智慧。
孔子的少年時代
作者:陳家偉2021-04-21
童年的孔丘已非常喜歡玩祭祀的「遊戲」,學習儒人的禮儀,有關祭天、祭地、祭祖,甚至喪禮的儀式等,他都感興趣。每每都興緻勃勃的去演練,幾個時辰也樂此不疲!可以説孔子是天生好禮的。
談恆心
作者:陳家偉2021-04-20
爸爸告訴Grace游泳冠軍、音樂家、畫家都懂得恆心,恆心就是不放棄,堅持下去,繼續努力,直到達到自己訂的目標!
繪本故事中的真善美
作者:陳家偉2021-04-18
繪本是一道橋樑,連繫父母和子女的心。愛和陪伴是親子關係的核心價值!
明德格物
作者:陳家偉2021-04-16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和「格物」兩詞均早自《大學》,分別是三綱領和八條目之首,反映學習的過程是有明確次序: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大哉!孔子
作者:陳家偉2021-04-14
孔子的偉大之處,實在多不勝數,中國歷朝歷代,多少人前赴後繼,以傳燈火。
小喜鵲和岩石山
作者:陳家偉2021-04-12
岩石山這個小島蛻變成世外桃源,驚歎大自然的奇妙,神的大能。
感恩?
作者:陳家偉2021-04-10
人不是孤獨地活在荒島,人能感通他人才能與人溝通,建立關係;親情,友情、師生之情、上司下屬之情,不只是愛情。
《大學》一書的由來
作者:陳家偉2021-04-08
我認為《大學》的第一章第一節必須熟讀和背誦,以便牢記於心,朱熹說這一本書可以作為做人準則,程顥則說這是「初學入德之門」。
送給老師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陳家偉2021-04-06
師生的情誼可以是很疏離的幾年,之後不再延續,但也可以親如家人,彼此關心,終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