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ul 10 2025 00:16: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家偉

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陳校長深信卓越的教育可以成就每一個孩子,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天空和人生的舞台。陳博士為資深教育行政人員,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專責全人發展。他對資優教育、品德教育、中國文化及照顧學習差異有豐富的經驗。不單樂於學習,不斷進修,更筆耕不輟,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專欄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書劍》的傳奇
作者:陳家偉2021-04-04
1954年,香港的兩大武學高手吳氏太極的吳公儀和白鶴派的陳克夫因事相約到澳門擺擂台比武。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哄動,一時間市民在茶餘飯後紛紛談論,迅速成為城市熱話。
經典的繪本
作者:陳家偉2021-04-02
復活節假期正是在家親子閲讀的好時光!
無盡的愛
作者:陳家偉2021-03-31
一代接一代,如果沒有孝,富貴榮華,揚名立萬又有什麼意義呢?
對超級巨星的懷念
作者:陳家偉2021-03-29
巨星的人生都不算長。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小龍,死時只得33歲;風華正茂的陳百強和黃家駒都認真應驗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不幸。
曾子與《孝經》
作者:陳家偉2021-03-23
中國人自周朝以來「淡宗教」,而「敬祖先」,因為人的不朽在於家族的繁衍。要了解中國人的特性,不能不學習儒學,要學習儒家思想可由《孝經》入手。
談藝
作者:陳家偉2021-03-21
盆景之藝,在乎意境和神韻,如音樂,可「三月不知肉味」如國畫,氣韻生動,如入洞天福地,天上人間!
愛德──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作者:陳家偉2021-03-19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處處與人方便都要樂於助人,無論自己富或貧,都可以幫助他人。
曾點和曾參
作者:陳家偉2021-03-17
是否因為曾點的志向和孔子相同,所以孔子想請曾點的兒子曾參用一詞去總結他的學問?曾參的答案是什麼呢?
孔子與曾子
作者:陳家偉2021-03-15
曾子以孝聞名於世,又曾編纂《孝經》,為何孔門內德科榜上無名呢?
記參觀新亞研究所圖書館
作者:陳家偉2021-03-14
已超過半世紀的新亞研究所圖書館見證了過去60多年無數熱愛中國文化的碩士及博士生的努力,如今依舊在農圃道佇立,靜觀新儒家的薪火相傳!
影響千年禮樂教化的教育家──孔子
作者:陳家偉2021-03-10
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是重要的傳承,一代接一代,如跑四乘四百米、要各人都努力,才可以薪火相傳。
繪本的魅力
作者:陳家偉2021-03-08
出色的繪本對孩子有極大的益處,對內可以令自己的情感更敏銳豐富;對外可以感化身邊的人和事,增加同理心。但您知道如何看?如何說嗎?
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
作者:陳家偉2021-03-07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他心目中的聖君都是有德行的人,天下為公、不謀私利,更願意讓位於賢德之士。
談節制(Temperance)
作者:陳家偉2021-03-01
古今中外,各種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教育家為培養適當行為習慣,都有戒律的提醒,讓各人知道界限,哪些是不當或不良的行為。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談克己 Self control
作者:陳家偉2021-02-24
今年2月17日年初六是四旬期的第一天,這禮儀的經文是提醒教友「你要悔改」。中外各家思想,都少不了這條教訓。
理財比發財更重要
作者:陳家偉2021-02-22
農曆新年剛過,這是一個好時機和我們的子女或學生談談管理金錢的重要,希望無論大人小童或年青一代都能做個「精明消費者」和「理財達人」。
談正(Positive)
作者:陳家偉2021-02-19
近年,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在香港大行其道,有許多學校都大力推動,成為學校周年計劃的關注事項(Major concern),更有不少學校定為三年計劃,積極發展學校的正向文化。
辛丑年詠牛
作者:陳家偉2021-02-08
牛有勤奮、堅毅、認真、愛幼、低調、樂天知命等的性格,在21世紀仿佛已不復見!但願辛丑牛年,大家都有如牛的精力去努力耕耘自己的人生,如牛樂天知命,隨遇而安,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腹有詩書氣自華 心明論語品自高
作者:陳家偉2021-02-02
我們希望透過出版《志於學——論語二十六則》介紹中國儒家思想對學習的觀點、好學的態度和實踐的重要。老師也可以用這本子來教導學生,練練書法,背背金句,耳濡目染,希望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心明論語品自高」。
仁愛校長會成立一周年了
作者:陳家偉2021-01-19
仁愛校長會於2020年的1月19日正式成立,宗旨是「弘仁傳愛」。希望更多校長入,為香港的全人教育出一分力。
告別2020──艱難的一年,但值得回憶
作者:陳家偉2020-12-31
眾所周知,今年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很值得大家花一些時間去回憶,體味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大都是苦的多,樂的少。
正向教養
作者:陳家偉2020-11-30
前陣子有一位教育心理學家送了一本有關教養的書給我,我覺得十分實用,這本書是美國正向教養協會的創辦人尼爾森博士所寫的《正向教養》,如何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並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香港與儒學文化的現代傳承
作者:陳家偉2020-11-07
儒學在中國自春秋戰國發展至今已有2500年了,儒學在中國思想方面影響深遠,不論是在上層社會、知識階層,以至民間普羅百姓都深受影響,儒學肯定是中國文化的主幹主流。
制服團隊與全人發展
作者:陳家偉2020-11-02
我認為在小學及中學讓學生加入制服團隊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課外活動,原因是透過精心設計的訓練及活動,學員的領導能力和服務社會精神都可以得到發展。
談詩淺説中國文化
作者:陳家偉2020-10-29
中國的詩詞歌賦都是世界的文化遺產,記錄了人類的悲歡離合,詩可言情,更可言志。
從《奪冠》看中國女排
作者:陳家偉2020-10-27
嚴謹、嚴格、嚴厲的教練讓女排都明白了,成就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譽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更高的價值,讓人願意付出,願意犧牲,力竭聲嘶地打拼,去拼,打出志氣來,打出民族的精神來。
從4C到6C的嶄新教育理念
作者:陳家偉2020-10-16
21世紀初,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提出了21世紀人才特徵的4C素質。2014年,加拿大籍的教育學家Michael Fullan便加上Character 和Citizenship 變成了6C。
談悌──兄弟情深
作者:陳家偉2020-10-13
兄弟姊妹的出現是有其特殊性的,因為是由上天的注定有血緣關係,大家都一樣遺傳了父親和母親的遺傳基因,正如曹植所說的本是同根生,血濃於水。
當代大儒的教育理想與風範
作者:陳家偉2020-09-24
中國文化起於遠古的黃帝時代,歷5000年至今未有斷裂,實有先賢不斷努力。
懷念譚炳文──集歌影視播配於一身的天皇巨星
作者:陳家偉2020-09-22
譚炳文在歌、影、視、播、配都為香港市民帶來無限的娛樂,他的身影、他的聲音無處不在,就如同朋友親人一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