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天前,中美經過在日內瓦兩天的激烈談判後同意將美國對華的對等關稅推遲90天,期間雙方各自將大部分額外關稅降至10%。美國總統Trump表現再次令人咂舌:將他的這一退縮宣佈為美國「歷史性的貿易勝利」。
特朗普是勝還是敗?
Trump及其支持者聲稱大獲全勝,理由是:4月2號之前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的名義對中國課征的20%關稅還在;中國同意「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應該是包括影響美國軍事和晶片產業的稀土出口限制);以及用特朗普自己的話來說,中國決定「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
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特朗普高調宣揚的關稅措施的嚴重挫敗。《華爾街日報》將其稱為「重大退讓」,指出「中美協議更像是特朗普投降而非勝利」。英國的《衛報》將5月12日──美中日內瓦會晤聯合聲明發布之日──稱為美國的「投降日」。
然而,能成功做到如此大規模的讓步,同時並未對美國作為世界現任超強的信譽和威望造成致命打擊──Trump此舉值得肯定。而中國也心照不宣地予以配合。畢竟,中國也希望自己的崛起繼續和平進行,並相信時間是在自己一邊。

當然,前景依然未許樂觀。90天停戰只是暫時的推遲,鑑於特朗普一貫的翻雲覆雨,沒有人有把握預測在此期間會發生什麼、最終結果如何。然而,全世界目前還是松了一口氣。訂單急劇增加,運費大幅上漲;資本市場或許是最清晰的指標:包括道瓊斯、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在內的主要股指已收復今年以來的失地。
前美國財長Larry Summers就此事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他認為「是Trump總統先眨眼了」,而「中國並沒有在政策上做出任何實質性或重大調整」;但他接著又說,“有時眨眼也是好事”──只要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從中受益,這種尷尬是值得的。
美國不得不低頭
但這一切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意涵。很大程度上由於特朗普的獨特個人風格,現任超級大國與其新崛起的對手之間的爭霸已進入了一個清晰的新階段:美國不得不與中國以平等地位談判。
在4月2日特朗普祭出關稅戰(亦即他自詡的美國「解放日」)之後,世界各國紛紛表態屈從,緩頰者有之,諂媚者有之。唯獨中國態度堅決,迅速宣佈反制措施。隨後關稅戰升級:中國將對美國新增關稅的稅率提高至125%,而美國則升至145%。
接下來,特朗普步履艱難。眼看股、債市要崩潰,他不得不倉促宣布對多數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中國除外。
快進到現在。美中日內瓦談判後休戰一經宣布,此前的混亂瞬間轉為歡騰,有人甚至感慨於此而再提「中美國」(Chimerica)或「G2」。但顯然,現在的局面還遠遠不是美中「兩國集團(G2)」,至少目前還不是。但這的確將我們帶回了我於2021年12月在本專欄中提到的Kübler-Ross悲傷模型。
美國進入討價還價階段
瑞士精神病學家Kübler-Ross在其1969年撰寫的《論死亡》一書中提出了悲傷五階段模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2021年時,我還不認同美國在應對霸權喪失的過程中正在進入上述第三階段的提法。我當時說:「我並不確定美國人真的想著要討價還價」,論據是拜登政府當時出台的一系列對華強硬政策,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繼承自特朗普上一任期的。

然而,從近日日內瓦談判來看,華盛頓不得不接受與北京平等談判的現實,這一點現在已彰彰明甚。這是一場真正的討價還價,因為雙方有着旗鼓相當的傷害對方的能力;結果是美國做出了明確讓步,而中國這邊也為自身計不為已甚。
在日內瓦妥協後,特朗普立即表示他將與中方通話,「可能在本周末」。他還表示願意訪問中國討論外交和經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他宣布將「全面重置」對華關係。
在整個過程中,北京多是三緘其口,拒絕回應特朗普個人化的熱切宣言以及信口開河(例如特朗普也聲稱「沒有日內瓦協議,中國就崩了」)。顯然,在如何應對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方面,中國人已經越來越嫻熟了。
僅舉一例,特朗普稱作為日內瓦協議的一部分,北京已同意「全面開放中國」。世界將像往常一樣會對他的這些言論打個折扣,而對中國而言,以其當前已達至的工業和技術實力,向特朗普所說的這一方向推進將視其利益所在伺機而動。
本文英文版原刊於《南華早報》,中譯版刊於Lulu Derivation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