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擔任召集人的107動力,剛於日前舉辦成立18周年晚宴,這智庫能走到今天,確是一步一腳印。107動力一直信奉的「小政府、大市場」,即是政府應該盡量把社會資源都交給「自由市場」。政府過多的規管設限,只會帶來反效果,控煙政策亦然。就如立法會正審議俗稱「控煙10招」的《2025年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提出的多項辣招,這勢將影響香港國際形象。
私煙氾濫的主因源於煙草稅
草案提出提高私煙相關罰則,例如處理、管有、售賣、購買私煙最高罰則提高至罰款200萬元及監禁7年、旅客超額攜帶免稅煙定額罰款提高至$5,000等,但近年私煙氾濫的主因,是政府近年大幅增加煙草稅,進一步擴大合法銷售與非法私煙之間的價格差距,加速吸煙者轉向更便宜的選擇,令本港私煙問題更為猖獗,煙民健康更得不到保障,而且令政府損失相關稅項收入,年輕人更易接觸由非法渠道而來的私煙。
新西蘭政府在2010至2020年間推行加煙稅措施,唯證據顯示煙稅到達一定飽和點後,再瘋狂增加煙草稅率亦無法降低吸煙率,反會催旺非法私煙。由於走私香煙有龐大的利潤及市場,增加罰則未必能完全解決私煙問題,更可能令訪港旅客誤墮法網,故治本的方法是降低煙稅率,令非法私煙集團無利可圖,始能減低年輕人接觸私煙的機會。

政府不應漠視吸煙旅客的需要
政府發展旅遊,應以開放態度招待不同生活習慣的旅客,就如政府吸引更多穆斯林旅客來港,近年積極因應伊斯蘭信仰的人士生活習慣,提出相應配套,例如加設祈禱室、推廣清真食物種類等。同一道理,對於有吸煙習慣的旅客,應同樣抱着開放態度,然而,草案提出一系列嚴厲控煙措施,對有吸煙習慣的旅客感到不便及不友善,可能選擇放棄來港旅遊,這與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旅遊明顯背道而馳。要知道內地是香港最大的旅遊客源市場,而內地有3億人吸煙,不能漠視這批吸煙旅客的需要。
草案建議擴大禁煙區範圍及禁止排隊時吸煙,以減低對非吸煙人士影響,但追求「無煙香港」的同時,要給予吸煙人士一些空間,以鼓勵負責任的吸煙文化。擴大禁煙區範圍的同時,政府應仿效日本及澳門等旅遊城市,應在指定的旅遊區及公眾設施設立吸煙房,以讓煙民有吸煙的空間之餘,亦不會影響其他非吸煙者。

加味香煙管制過於嚴苛
水煙近十年間在港盛行,除了近百間食肆或酒吧有提供水煙,坊間更有專門吸食水煙的店舖或購買相關用品的專門店。近年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本港不少酒吧依靠水煙「吊鹽水」,草案提出禁售加味煙,連帶水煙也被趕盡殺絕。或加劇酒吧結業潮,夜繽紛不再,香港獨特的酒吧文化亦較為失色。政府應押後禁止加味煙的時間表,以讓酒吧業有足夠時間研究如何轉型。
事實上,香港在數年前已經禁止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的進口及銷售。若同時禁止加味煙及新型煙草產品的做法世間罕見,只有五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位於非洲)有如此極端嚴格的管制,即使被指「甚麼都管」的新加坡,都沒有禁止過加味香煙。本港吸煙率由80年代初的23.3%逐步下降至目前的9.1%。從上述數字可見,本港控煙工作成效非常顯著,絕無必要在控煙措施走在全球最前,冒著損害國際形象的風險,步入這些國家的隊伍,削弱了香港自由及開放的形象。再者薄荷煙味歷史悠久,應和其他加味煙分開處理,不應一刀切禁售。
目前香港的吸煙人口比例已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在已發展地區當中,本港吸煙人口比例亦屬低水平。香港是否須要冒着侵犯全球的煙民自由,強行在控煙措施上加辣,確是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