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德國藝術歌曲拍檔──男中音葛哈爾與鋼琴家胡伯的雅緻與戲味

葛哈爾的現場演出,相較於他過往的錄音,在音樂廳裏的表現感染力更強,情緒的隨心隨性更加廣闊,音色變化的迅速,似乎並非儀器可曾捕捉。但個人更喜歡他演繹低鳴的憂愁歌曲,省卻太多的音色技巧變化,單純的演繹更覺動人。

這場獨唱會安排在下午舉行。演出前一個小時,天氣突然刮起不正常的狂風和雷雨,部分地區更下起冰雹來。大概因為這個原因,上座率約莫只有一半,有些可惜。

嶄新體驗

多年來,筆者偶爾會欣賞西洋藝術歌曲的音樂會,但如果說專場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的話,如今次第53屆香港藝術節的德國男中音基斯頓‧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獨唱會專門演唱舒曼(Robert Schumann)的歌曲,對於筆者來說,倒是一個非常新的體驗。

本人並不是學習聲樂,雖然在學習音樂評論的初期,亦有欣賞少量藝術歌曲、聆聽男中音的演唱作品,卻是舒伯特(Schubert)的歌曲。過往只有欣賞過在德國發展的日本女高音鮫島有美子(Samejima Yumiko)及德國女中音Christa Ludwig,兩位表現舒曼的作品。至於男聲演唱舒曼的歌曲,筆者就只有去年欣賞Robin Tritschler的了。

當年學習欣賞舒伯特的歌曲,當然就以Fischer-Dieskau為指標。剛巧,葛哈爾亦是拜他為師。今次節目除了他之外,亦有長期為他擔任鋼琴伴奏的夥伴格洛德‧胡伯(Gerold Huber)。筆者從未欣賞過他們任何一位的演出,正好沒有先入為主的障礙。

作品沉哀 表現更優秀

音樂會有四套節目,其中上半場的《聯篇歌曲》(作品39),筆者去年曾經欣賞過,而第一套演出的《五首藝術歌曲》(作品40),似乎跟在視頻中聽到葛哈爾的歌聲非常不一樣。他本身聲線的色彩及層次,可謂變化多端,而且較為戲劇化,對比較大,但在〈母親的夢〉(Muttertraum)中卻演繹得相對抑鬱沉寂。不過,其戲劇化的聲線在〈士兵〉中,仿如進行曲一樣的氛圍,除了聽到他在節奏重音的掌握外,更能夠聽到他迅速改變共鳴位,與音色的變化。

個人認為,葛哈爾整場演出以上半場的《聯篇歌曲》(作品39)的水平最佳。正如先前所說,他的音色甚至音量的變化,幅度非常廣,因此在這套有多樣氛圍的作品中,便原原本本地展露出他的最佳時刻。而且這時,他的聲線已開始活躍,流暢而從容的唱腔,正好對應着藝術歌曲的低調美。可是在這12首歌曲裏,葛哈爾發揮得最優秀的竟然是比較沉哀的作品。在〈月夜〉(Mondnacht)裏,他聲線共鳴區變化之廣,在低音及高音泛音之美,完全繞樑三日,動人無比。胡伯的鋼琴伴奏,在這樣簡單的音符中,在底層給予從容迷糊的色彩,和使出他最拿手的完結餘音意境。他們這個演出簡直美得有點催淚。

而在〈抑鬱〉(Wehmut)中,葛哈爾除了演繹動人外,他迅速改變發聲共鳴,讓聲音的最高點所產生的圓潤穿透,技巧非常高。而在更加憂鬱的〈暮光〉(Zwielicht)裏,他倆的合作更加精彩感人。胡伯前段的鋼琴獨奏,琴音淒迷,非常漂亮,也為葛哈爾提供了一個非常出色的前奏準備。這三首歌曲,差不多是他們在這套作品,甚至整場音樂會裏的精華所在。

這對拍檔的演出簡直美得有點催淚。(香港藝術節Facebook圖片)
 

下半場整體表現完美無暇

相對來說,下半場的三套歌曲,整體上表現都完美無暇,但個人認為葛哈爾的聲音大概已完全打開,能量的幅度變得更大,以當日的音響效果、觀眾與場地的比例來說,四周比較空曠,因此葛哈爾的演唱,音量上便顯得有些過於戲劇化,稍為失卻了演唱藝術歌曲的精緻平滑感。第一套《三首歌曲》(作品83),經過了上半場的精彩演出後,這套作品基本上演繹得再美不過。筆者更為欣賞他在第三首〈隱士〉(Der Einsiedler)細緻落寞的演繹,在樂句中順應自然音階的流動,更是出色。

而之後的《浪漫曲與敘事曲》(作品53)及《六首詩歌和安魂曲》(作品90),葛哈爾音色變化之美與夢幻感,在〈布隆德爾之歌〉(Blondel's Lied)表露無遺。基本上這首歌的詞過於複雜,但只需要欣賞他演唱的色彩美,及德文發音在句子中的抑揚頓挫,已經足以是太好的享受。在《六首詩歌和安魂曲》中,印象最深的是〈牧牛姑娘〉(Die Sennin),他的演唱甜美而愉快,共鳴聲漂亮。而他精於的憂鬱樂曲〈鬱悶的夜晚〉(Der Schwere Abend),能夠表現出他精湛的呼吸,將字與字之間的起伏,依然留着如絲一樣的細緻牽連,好使在演繹上,更具有深情的漠然。

現場感染力更強

葛哈爾的現場演出,相較於他過往的錄音,在音樂廳裏的表現感染力更強,情緒的隨心隨性更加廣闊,音色變化的迅速,似乎並非儀器可曾捕捉。但個人更喜歡他演繹低鳴的憂愁歌曲,省卻太多的音色技巧變化,單純的演繹更覺動人。正因如此,胡伯的鋼琴伴奏,就正是筆者所言的單純。他的演奏,在這些藝術歌曲裏,已經非常完美,而且對於底蘊意境的塑造,不溫不火,淡定斯然。和聲的觸鍵,平均而漂亮,餘音裊裊,整體上是在調配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絕對是鋼琴演奏美聲藝術的淡雅階模,令聞者心生平靜。

註:作者評論的節目為2025年3月15日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的「基斯頓‧葛哈爾男中音獨唱會」。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