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字會產生兩種幾乎相反的定義?”revolution”源自拉丁文的”revolvere”,意思是「反轉」。衍生出來的字除了有”revolve”(繞轉),還有”revolt”(反叛),後者源自於「推翻」一個人對國王或體制的忠誠。或許這兩個意思之間存在某種不可思議的相似性。從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初次在科學上提到”revolution”的最知名用法中,就可以看見這樣的二元論。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On the Revolutions of Heavenly Spheres)時,使用的是”revolution”的第一層科學意涵:「運行」。不過,儘管哥白尼是指一般的「運行」之意,他提出的論文卻徹底重新排列了我們對宇宙秩序的了解,將地球從宇宙的中心移到了宇宙的外圍。由於這個論述推翻了天文學和神學,他啟動的改變便成為後來所謂的「哥白尼式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他的論述是能同時符合「運行」和「革命」兩種意涵的理論。
此外,這段文字的作者也不是保守派人士,這是馬克思(Karl 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寫在《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中的內容。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和科技的巨大破壞性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許多問題,的確有出色的了解,即便事後證明,無論在何時何地試行他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只會造成災難。這段題詞也有可能出自現代右派人士之手,這生動地表明了,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推翻舊有分立情形的政治年代。
摘錄《革命的年代》導論,本社獲天下文化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革命的年代:從十七世紀至今的全球化、科技化、地緣政治的衝擊》(Age of Revolutions: Progress and Backlash from 1600 to the Present) 作者: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 譯者:江威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作者介紹: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獲《前景》(Prospec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評選為全球百大公共知識分子;《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票選為過去10年十大全球思想家(top ten global thinkers of the last decade)。他主持CNN重量級國際新聞評論節目《札卡瑞亞GPS》(Fareed Zakaria GPS),全世界各地有2億200萬個家庭收看,並為《華盛頓郵報》撰寫每周專欄,每月有8000萬至1億名讀者,著有《後疫情效應》、《自由的未來》、《後美國世界》、《為博雅教育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