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y 19 2025 16:56:0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拍攝《龍爭虎鬥》後有意返荷李活發展

李搬返香港後,比武戰書亦是排山倒海而來,傳媒無中生有的報道便層出不窮,但此時的李小龍已不是當年的「新紮師弟」,除了有個「金漆招牌」且「仔細老婆嫩」(蓮達28歲),怎可能輕易冒險應戰?

1973年3月初

 
根據蓮達憶述,經過两三個星期的「玩遊戲」後,在華納副總裁兼《龍爭虎鬥》監製 Weintraub 以辭職為反要脅下,蓮達最終勸服李小龍開工。又根據 Weintraub 的憶述,其實在整個《龍》片拍攝過程當中,蓮達一直都擔當李小龍的褓姆,否則片便拍不成。
 

1973年3月中

 
李小龍與片場內的一名年輕臨記半講笑式「講手」,但被報紙繪形繪聲地廣為報導。稍後,李與美國武壇好友卜威爾在拍攝一場對打戲中意外受傷,右手需縫12針,這更被訛傳二人有仇,事後真的「講手」。其實,李搬返香港後,比武戰書亦是排山倒海而來,傳媒無中生有的報道便層出不窮,但此時的李小龍,已不是當年的「新紮師弟」,除了有個「金漆招牌」且「仔細老婆嫩」(蓮達28歲),怎可能輕易冒險應戰?文獻中只有一次半的在港比武可核實,此片場臨記乃是其中半次。
 

1973年3月21日

 
華納在美國公映英語配音的《天下第一拳》,叫好叫座(但不在是年美國廿五最高票房之列),此乃去年4月間在香港上畫,由羅烈、汪萍、田豐主演的邵氏電影。這是電影圈的冷酷現實,李小龍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爭取到華納的一紙合約,但華納又怎會將籌碼全押在一個荷李活二、三線電視演員(李只曾在一齣荷李活電影中演出)和一間香港新成立的電影公司身上?
 
月尾,《龍爭虎鬥》的眾老外製片和導演獲邀到邵氏影城內邵逸夫的豪宅,做他晚宴的坐上客。當然,這是邵老闆探風之舉,一來引證一下自己已探得的情報,二來令嘉禾高層方寸稍亂,三來慶祝《天下第一拳》在美公映的成功,和探討與華納下一步、包括李小龍在內的合作方案。而李對香港影壇的不滿,說穿了主要是對嘉禾的不滿,似乎邵逸夫已胸有成竹,邵氏應有條件以質量把他爭取過來。
 
同月,華納亦在美國公映英語配音的《唐山大兄》,票房和口碑都如四個月前的《精武門》一樣差,對比《天下第一拳》的佳績,同是美國觀眾,李小龍對自己、邵氏和嘉禾的看法,此時便應有新一番的體會。
 
荷李活大明星、徒弟兼好友占士高賓到訪,李小龍到啓德機場接機  (網上圖片)
荷李活大明星、徒弟兼好友占士高賓到訪,李小龍到啓德機場接機 (網上圖片)
 

1973年4月中

 
《龍爭虎鬥》的後期工作開始。占士高賓和斯禮帆都先後到港探班,李小龍和高賓在啓德機場(4月18日)的一幀歷史性照片,令人不勝唏噓,如今三者連啓德機場都作古了。高賓和斯禮帆都希望將《無聲蕭》重新啓動,而二人亦已原諒李前些時的「溫馨教訓」,主動破冰。在两個月後一封給高賓的信中,李便同意他們二人對《無聲蕭》下一步的計劃。
 

1973年4月22日

 

高賓和斯禮帆一直都是李小龍在電影事業中的探明燈,就在高賓訪港後四日,李便致函華納總裁,誠懇地表明三點:(1)計劃即將遷返美國,來年會專注在荷李活發展;(2)縱使有眾多公司搭訕,華納將會是他的主要合作對象;(3)用近乎巴結的口吻,重申他與華納總裁多年來的私人交情。隨後,李將《猛龍過江》拷貝寄出,讓華納在美國發行。依蓮達的講法,李小龍在此刻已作出估計,此功夫片熱潮頂多維持三年。
 

1973年4月30日

 

購買第三份(135萬美元)人壽保險, 三份保險在同年5月5日同時生效。
 

1973年5月1日

 

華納在美國第二次公映英語配音的《精武門》,票房和口碑都仍然差。華納在六個月內三次市場測試《精武門》和《唐山大兄》(《猛龍過江》在李死後一年才在美公映,票房和口碑亦差),配以《天下第一拳》的佳績,這是把李小龍帶回地球的最佳方法。而李亦要面對現實,與邵氏合作,實只是遲早問題。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