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9年6月22日,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舉辦「閱讀本土香港文化」活動,舉行多場分享會。其中一場為《水泥森林中的武者──武術文化訪談錄》新書發布會,由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麥勁生擔任主持,邀請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系主任鍾伯光教授、拳擊及泰拳香港前代表陳凱迪師傅、香港現役拳擊運動員袁文俊、Hong Kong Fight Club創辦人陳達禮等,與現場觀眾分享香港武術發展。
鍾伯光:用運動科學支持傳統武術
鍾伯光認為,過去武術電影對年輕人影響很大。電影從美麗的角度將傳統武術呈現出來。「在我們的年代,看完想做方世玉、洪熙官。現在將武術傳統推去亞運水平的話,難以去評分。不同的門派對打都有規限,詠春打蔡李佛,各有各優點。現在MMA要學多種拳術,傳統武術只學一種拳術,不一定佔優。」他説。
鍾伯光質疑傳統武術能否在現今對戰。傳統武術很多派別都是師傅創造出來的,參考之前的源流,再加自己的喜好,考慮形態和神態。現在亞運武術有南拳、長拳、太極和用兵器,以運動的方式學習,針對拳種所需的體能為基礎,用運動科學來支持。
中國武術在今時今日是否成功?能否吸引年輕人學習?鍾伯光表示,近年香港武術聯會積極推動傳統武術比賽,外國人比較喜歡學傳統武術,比較少人學新式競賽套路。
陳凱迪:學武術積極面對人生
陳凱迪認為學習武術是鍛鍊人格,因為日常生活不是如意的地方,會遇到各種困難。「武術可以給我知道逆境的時候,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袁文俊:武術須區分審美和實用性
陳凱迪徒弟,香港現役拳擊運動員及香港代表袁文俊表示,師傅用傳統武術的概念教導我練習西洋拳。在思考訓練裏得到新的感覺,能在比賽裏驗證技巧出來。
袁文俊認為,武術技藝不能套在搏擊上,即使武術多美也不能「好打得」。「亞運武術與體操有點相近。套路是審美,而搏擊運動是結果論,只講求輸贏和效率。技巧運用、戰術、鬥志,財證明你真的好打得。」如果中國武術能發揚光大,必須要分清楚美學和搏擊應用。
他認為搏擊運動最重要是處理情緒。「在高壓的環境下,能發揮平時訓練的成果。」
陳達禮:搏擊需控制自己
Hong Kong Fight Club創辦人陳達禮從不以師傅自居,因為從來沒放棄學習和比賽。
他表示,選手參與搏擊時,需要控制腎上腺。腎上腺是由落場開始,控制緊張的心情,其後踏上擂台時,能發揮平日訓練的成果。「有些人控制不了自己,因為過不了自己的一關。」
發掘未來武術人才
鍾伯光表示,如果當武術是一種運動,運動發展下去會與商業掛鈎,會看到市場的主導。比賽愈多人觀看,運動員收入會愈多,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運動,水平也會上升。MMA的獎金很高因為運動員本身得到的很多。
他認識搏擊運動員除了體能好,心理素質佳外,也要能打、愛鬥、不怕痛,現在很難找到這類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些特質,不妨培養。
他建議武術運動員全職化,大幅提升水平。全職運動員睡完就訓練,訓練完就睡。業餘運動員需要上班,兼顧很多事,少時間訓練,表現不及全職運動員。
袁文俊覺得要增加搏擊運動員的數量,發掘當中優秀的天才。他認為選手用最低成本經常練習,累積經驗,就會變強。毋須以亞運奧運作目標。
陳凱迪將傳統武術用在任何領域,甚至日常生活裏,這才是方向。糾纏武術形式,未必反映傳統武術最優秀的一面。
新書簡介
書名:《水泥森林中的武者──武術文化訪談錄》
作者:卓文傑
出版社:超媒體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