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格局下的首次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達到27.54%,應該「收貨」。投票率高低,選舉制度認受性有一定影響,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看動員情况。在競選並不激烈的情况下,政府依靠「繽紛」和公民責任去動員,取得這個投票率,應該算及格。電腦故障當然不可接受,但暫時看不出對選舉公平有多大影響;細節就留待專責小組調查報告出台後再作評論。
選舉前有各種估計,一般說能夠做到上次立法會選舉的30.2%投票率,不知道這個估計的根據是什麼?如果從選舉動員的角度看,這個比較也不是蘋果對蘋果。立法會的權力大,影響範圍是全港性而且長遠。候選人提出的政綱,差異較大,不同候選人的支持者來源不盡相同,競選情况跟過去比較已經不算激烈,但仍然有競選,因為候選人要擊敗對手,就要批評對方政綱不如自己,討論和互動的過程目的是為了說服原有支持者投票,以及挖掘新的支持者來源。
區選「競爭」 動員力有多大?
從2021 年立法會地區選舉結果看,雖然說建制派毫無懸念大勝,但落敗候選人所能夠動員的票數也不差,港島東選區第二名當選的梁熙得票26799,緊隨其後落敗的廖添誠得票23171;九龍西選區梁文廣以36840票當選,馮檢基以15,961票落敗,雖然相差有點距離,但馮檢基也是卯足勁去動員。全港總投票選民達到1350680人。
反觀這次區議會選舉,171名候選人爭88個地方選區席位,做到區區都沒有自動當選,而是要競爭。但這種競爭的動員能力有多大?首先,區議會的權力範圍與影響深遠程度很低,候選人「政綱」幾乎沒有多大的差異,很多候選人乾脆連政綱都沒有,本來靠政見差異去動員的能力就低;即使有政綱的,只能說自己的好,不能批評對手。
由於是最基層的地區選舉,過去選區範圍小,靠街坊票足以將候選人送進區議會;這次選區擴大,動員街坊就難以單靠過去的「政績」。選區愈大,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就愈大,但傳媒對小地區的事務不感興趣,候選人動員力受到的制約就更大。打人情牌,甚至出動家裏的狗來動員,能夠催谷多少投票率,不言而喻。
在只有差額競爭、沒有競選的情况下,加上能夠入閘成為候選人的,選民認為都是愛國者,選誰都沒有太大差別,選舉本身的動員能力因此而降到最低。按這個標準,能夠有27.54%投票率,是應該可以接受的。
上述分析也是「馬後炮」。其實,政府及有關方面早就預計到這個情况,所以政府才會「盡地一煲」,出盡法寶去動員選民投票。破釜沉舟的動員有多大效應?從媒體報道選民投票的原因看,很多人都是說盡公民義務。特別在電腦故障出現後,仍然有人鍥而不捨,排隊等一個多小時投票;也有回家後再回到票站投票。公民責任的動員力具體佔多少個百分點,還有待調查才能得出結論,但看來是佔一定的比例。
相信這跟政府的「國安有法」、「有法安國」等動員策略有一定效用。這次選舉是《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第一次區選,不再有反對派參與。國安法能夠帶來和平、安寧、和諧的信息,令部分選民認為社會受惠於這個氛圍,所以要盡公民責任作為回報,也是一種合理解釋。
政府「區選繽紛」活動信息 值得探究
政府的另一大招是「繽紛」。不能小看這個動員令的效力,雖然領票去現場觀看「共建社區大匯演」,或者圍觀維港煙火和無人機表演,人數有限,當中多少人原來沒有打算投票但因此被「感動」而去投票,也有待調查結果來說明。但「繽紛」活動所傳達的信息,更值得探究。
汪明荃、林子祥、陳慧嫻和炎明熹等上台獻藝,部分還明言是為了動員選民投票而來,本身就是說明他們支持這次區選,以及願意協助政府去參與動員。這些明星歌星對不同群體的號召力,以及依靠娛樂節目去動員市民參與政治活動的號召效用,難以估計,但節目的安排和內容,也值得討論。
開場與散場都是大合唱《獅子山下》,令人覺得香港還是那個香港。第一個節目是林子祥獨唱後帶領炎明熹出場,然後炎明熹「單飛」,再到炎明熹帶領新一代歌手,「香港價值」傳承的信息,躍然紙上。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中一句歌詞「可惜即將在各一方」,給人的印象是:你要不贊同國安法無所謂,你要移民遠走他方,誰也不攔你;我們繼續我們原來的生活,繼續享受「這宵美麗」,香港依舊穩定繁榮。姚珏用小提琴奏出的〈東方之珠〉,繼續響徹維港兩岸。
能否持久發揮效力 需要檢討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在觀眾席上,對每一首老歌都跟着和唱,特別是到了《前程錦繡》一曲,好像看到他在唱「知道聽朝天邊一光新的希望」時特別起勁。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要將這首歌定為「區議會會歌」。
這次區選在公平公正舉行過後結束,象徵着「完善選舉制度」整個程序的完成。無論如何,這個選舉制度都會實行一段很長時間,各種細節可以檢討改進、完善,但制度是不能變的。這次依靠政府的動員令,獲得及格投票率,但當大家習慣了新制度之後,是否能夠持久發揮效力,也是需要檢討的。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