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公共圖書館十大最多人借閱的非小說類書籍,旅遊書佔了9本,其中7本是關於日本的。行經香港大小書店,人頭湧湧的從來只有旅遊書部門。社交媒體上最熱鬧的討論無關政治,跑贏各大新聞媒體的是旅遊雜誌專頁。
香港人愛旅行,愛到名人富豪父子批評年輕人不懂儲錢只懂花錢,掛住搭飛機去玩去食。
記得八十、九十年代去旅行,仍然是頗為昂貴的玩意,電視台的兒童節目還會隆重其事的帶小朋友去食飛機餐。
筆者家境普通,第一次搭飛機去旅行,要等到中五畢業後的1998年。跟幾位同學參加日本九州旅行團,啟德機場離港,赤鱲角機場回港,清楚記得是家人「重金」贊助的人生大事。
今天旅行逐漸普及,全球機票相對價格下跌是主因,廉航的興起更令搭飛機成為日常閒事,連小朋友都識講飛機餐難食。
除了價格,旅行資訊也隨著科技進步大爆炸。由熱門城市到冷門地點,除了書店圖書館印刷精美的旅遊書,到網上隨便一找資料應有盡有,自遊行自駕行愈來愈容易。
對年輕人來說,成世流流長,旅遊增廣見聞更是長遠投資,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一生受用。價錢平又方便,多去旅行是正常不過的經濟行為。
順帶一提,花錢多少跟消費行為其實沒有必然關係。講漫畫,從前難免要真金白銀租買,今天網上免費可以(非法地)看餐飽;講遊戲機,扣除通脹後,從主機到遊戲價格都明顯下降,製作質素的進步更是以千里計。
今天年輕人花在漫畫及遊戲機的支出比重,也許比以前低,但消費耗用的時間可能是上升了。
多去旅行不儲錢是對是錯?價值判斷的事情不想講太多,事實判斷是要先觀察年輕人儲蓄習慣如何改變,再去找出行為背後的根源。
是香港社會福利制度比以往健全,還是強積金制度拖慢薪金增長,減低儲蓄意欲?是香港投資創業機會比以往稀少,還是人口結構改變下沒有眾多兄弟姊妹「分薄」父母的關注?
都是重要的問題,奈何有關的數據實在太少。高高在上教訓年輕人多做無益,政府負責青年事務的部門可以回歸基本,認真收集年輕人消費支出、時間運用的數據,先了解再去說教未遲。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