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從蔡玉玲案反思記者專業問題

從蔡玉玲案反思記者專業問題

警方面對有人假冒記者的困難,其實記協可借助處理這問題,把記者專業化,由他們去制定「有牌記者」的要求,不達到要求,就不能從事這「行業」,更可提升記協地位。

趙炳權 作者: 趙炳權
2021-05-11
灼見來論

標籤: 基本法蔡玉玲記協記者證鏗鏘集
有傳媒把蔡玉玲案涉及的「虛假陳述罪」誤傳成「查冊罪成」,離譜嗎?(亞新社)

Journalist Bao Choy leaves the West Kowloon Magistracy Thursday April 22, 2021 after found guilty of improper searches of an online car licence plate database during an public broadcaster RTHK investigation news report aimed at identifying some of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2019 Yuen Long attack during the anti-extradition movement. Choy, 37, was convicted of two counts of violating the Road Traffic Ordinance by making false statements as to the purpose of her searches. Although she could have been jailed for up to six months, the award-winning freelance journalist was instead given fines totalling HK$6,000. On July 21, 2019, over 100 rod-wielding men stormed Yuen Long MTR station leaving 45 people injured – including journalists, protesters, commuters and pro-democracy lawmaker Lam Cheuk-ting. Police were criticized for responding slowly to the incident, with some officers seen leaving the scene or interacting with the white-clad men. The official account of the incident evolved over a year, with the authorities eventually claiming it was a gang fight. (EYEPRESS PHOTO)

有傳媒把蔡玉玲案涉及的「虛假陳述罪」誤傳成「查冊罪成」,離譜嗎?(亞新社)
0
SHARES
400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最近有數件事情與記者和老師有關,引起不同的討論。本系列文章旨在分析有關事情和分享一些看法。從港台節目《鏗鏘集》編導蔡玉玲被捕的事件、香港警方重新定義傳媒採訪資格以及兩件老師釘牌事件中,分析這兩行業有多專業。

判定專業  跟英國例

首先是要釐清何謂「專業」?一個很粗略的說法,就是「有牌人士」,沒有牌則不能從事有關工作。傳統上要成為專業人士,具有幾個要求,就是相關的學歷、培訓和經驗。最後還要定期考核,真是不容易的。這幾個要求旨在提升兩方面的水平:一是業務上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道德和操守,缺一不可。一些專業的例子是醫生、工程師,因工作性質和職位已反映專業,稱呼上不用再提「專業」這兩字。我從未聽過「專業醫生」這個説法。反而有些證書為了抬高薪價高級而放上「專業」這兩字。

有人會問既然有些人亂用「專業」兩字。我們如何分辨?在香港回歸之前,定義專業是跟英國的做法。所以工程師和會計師會被冠以「特許」(Chartered)的字眼。這個「特許」的稱號來自英女皇樞密院(Privy Council)授與機構頒發的。如有專業失德,是會把這個牌及有關權力收回。回歸之前,很多的專業資格,一步步本地化,漸漸改為權力來自香港法例。專業團體便以運用香港法例授與的權力頒發「專業」資格,要多謝前人的智慧和努力,而這些資格往往已獲世界認可。

誤射龍門  自作自受

港台節目《鏗鏘集》〈7‧21誰主真相〉一集的編導蔡玉玲,因採訪查冊車牌被控兩項作出虛假陳述罪,罪名成立。有傳媒把「虛假陳述罪」誤傳成「查冊罪成」,離譜嗎?8個新聞工會及團體聯合聲明中言説:「警方去年11月以涉嫌作虛假聲明作拘捕,是錯誤的決定。律政司其後作正式檢控,是一錯再錯。法院今日裁定記者罪名成立,是錯上加錯。政府將記者送上犯人欄,法院裁定記者有罪,嚴重衝擊第四權,亦令新聞自由響起喪鐘。」

記協可借助處理這問題,把記者專業化。(Shutterstock)

我看過判詞。法庭只是討論「虛假陳述罪」,裁判官指出兩個重點:一是申請人的選項必然與自身用途相關,其前提是必然用在交通運輸有關事宜,因此被告是否有良好動機取得資料並不重要。她認為,如果被告認為網上提供的選項有限,或者不符合真正需要,可考慮其他途徑獲得資料,例如向運輸署提供書面申請,即使3個選項不適用,也不能作虛假陳述。我理解的是運輸處改了表格,你當然可以說是搬了龍門。處理方法有二:以新龍門為目標,或者投訴為何搬龍門。兩樣都沒有做,你還是射去舊龍門,射中了當然沒有分。

最近,蔡玉玲在Facebook表示,已經委託律師就案件上訴,強調有關決定並非草率,已有一定心理準備案件最終可能會上訴至終審法院。這可見兩層意義,一是她破釜沉舟的決心,二是上訴成功機會不大。我比較支持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在港台節目的建議:為了平衡私隱及公眾知情權,可考慮容許傳媒以機構名義查冊。可惜的是記者不以這個這角度看,連唯一增加查察能力的方案都不接受,真是幫不了他們。

沉默寡言  技術失誤

記協就港台節目《鏗鏘集》編導蔡玉玲被捕的事件,計劃當日發起遊行遭警方反對。上訴後獲有條件批准,包括要先獲政務司司長批准豁免限聚令。意料之內,最後結果當然是不能豁免。理由很簡單,這遊行的目標是與政府看法很不同,而記協並沒有提一個令人信服的「豁免的理由」。

記協表示,他們承諾的防疫條件非常嚴苛,包括只容許記協會員、新聞從業員、大專新聞系師生參加,不接受公眾參與,以及要預先實名登記等。記協指登記表格只供記協內部備存14日,除非涉及追蹤確診者及密切接觸者的法定理由,相關資料絕不會交予任何人。

這說法他們覺得很嚴厲,實際上,類似措施在學界已執行多時。説成嚴苛,只是他們習慣了沒有人管。協會還拿他們的措施和其他活動比較,真是貽笑大方。相對婚宴,婚宴限制人數為50人,他們是1000人。而宗教活動有指定埸地而要按比例減少人數,他們哪有這些限制?而和乘地鐵比,地鐵是交通公具;而在遊行時,「一雙腿」便成為交通公具,如果這可豁免,就等於所有用一雙腿走路的地方都是豁免。這合理嗎?其實他們只差一步,遊行可以不犯限聚令是有方法的,似乎記協從沒想過,我也沒有興趣教他們。

有關運輸署做出的改變,記者業界當然是反應太慢。他們改了這麼多個月,沒有人覺得有問題才是問題。這個多事之秋,每個政府工作上的改動,必有因由。愈早質疑愈好。如果我是交紙張的表格,可加附註,或用其他方法通知和澄清,現在當然是技術犯錯。

新規定下,警方只承認已登記香港政府新聞處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和國際認可的非本地媒體。(亞新社)

阻礙警方  不受保障

而香港警方也在9月中,向香港4個傳媒組織致函,修改《警察通例》中的「傳媒代表」定義,拒絶承認記者協會(記協)等媒體工作者工會的記者證,作為辨識記者的方法。

新規定下,警方只承認已登記香港政府新聞處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和國際認可的非本地媒體。理由是過往在公眾活動中有自稱記者的人混入人群,涉嫌阻礙警方工作,那些自稱記者的人,實際上或會比示威者更為暴力。而似乎所有人也可在記協登記成為記者,所以在下一次香港選舉,記協自然是無份,一點都不奇怪。

記協稱,會循《基本法》對新聞及採訪自由的保障方面,研究司法覆核。可是《基本法》第27條僅僅列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哪有提及對採訪自由的保障方面?

提高門檻  唯一路徑

警方面對的困難,其實記協可借助處理這問題,把記者專業化,由他們去制定「有牌記者」的要求,不達到要求,就不能從事這「行業」,更可提升記協地位。他們沒有做是因為他們不相信做記者要有專業知識能力和操守。要成為它的正式會員,只需以新聞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以及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新聞工作。

除了個人資料外,只要提交從業時間、工作名片及證件相片。而「自由撰稿人」的資格要求,是附上最近已刊出的作品或報道的超連結,要求真是不高,故可謂是否會員的分別不大。如果記協要推專業化,真的要分不同層次的會員資格。而最大的價值應為「會籍」要和「發牌」連上,當然要政府認可,他們真的沒有在外地取經。

英國民間記者發牌制度的宣傳海報。(作者提供圖片)

在英國記者有一個民間的發牌制度。發牌機構UK Press Card Authority是由19個守門機構協辦而成。這19個守門機構可以是報館、專業學會、電台或電視台。守門機構可以提名機構下的人,如報館職員或學會級數夠高的會員可以提名他人取得認可記者證。守門機構是很小心的,如果它管不好提名的人,該守門機構便被發牌機構踢出,收回有關權力。

這個發牌制度的巧妙之處,就是政府認可這個民間發牌機構。如果發牌機構做得不好,政府可以撤銷認可。發牌機構、守門機構和政府有着共同的目標,所以民間管理的制度當無問題。記者作為一個很有意義和受尊敬的行業,當無問題。但要成為專業,英國是有一套系統和要求的,詳情可參照他們的記者專業學會。為何香港記者協會從來沒有考慮這個可能安排?現在和政府的關係距離愈走愈遠。何必呢?

「香港記者和老師有多專業?」二之一

更多精采文章

  • 不要輕言法治已死不要輕言法治已死
  • 警方就拘控蔡玉玲的回應可接受嗎?警方就拘控蔡玉玲的回應可接受嗎?
  • 珍惜新聞界形象珍惜新聞界形象
  • 眾新聞宣布周二停運   繼立場後再有網媒停辦眾新聞宣布周二停運 繼立場後再有網媒停辦
  • 透明與不透明透明與不透明

0
  • 外國人眼中的香港佔中
  • 一封緊急的致同學家書——回家休息吧
  • 如何解讀官員升遷與內會之爭?
  • 也談歷史的終結
  • 別讓激進反對派綁架整個香港

趙炳權

教授、工程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在倫敦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法國藍帶國際學院學習數學、國情和廚藝。以《滿漢全席在香港》的論文,成為香港第一個獲頒法國漢斯香檳阿丹尼大學品味高級學院大學文憑的人,也是香港唯一的註冊國際禮賓和外交顧問。 現在是國際禮賓和外交顧問、法國國際美食會副理事、香港酒業總商會顧問、悉尼協議(Sydney Accord)審查員、《美饌生活》和《酒誌》專欄作家。 曾為香港航空業協會副會長、職業訓練局第一批 「VTC專家(2006年-2019年)」。接受超過100次媒體採訪報道,包括「自由風,自由Phone」、「時事大破解」和「千禧年代」和各電視台和電台訪問,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估局兩個培訓範籌(工程和服務)的專家。 生性喜愛分析世間事物。信念是「不單看樹木,也看樹林,再看樹木間的事物,看得通透才可解決問題」。 專長及興趣極之廣泛,包括分子料理,飲食文化,課程認證,食品安全和科技,航空,鐵路工程,生活時尚科技及產品,電腦工程,音樂,術數和國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基本法蔡玉玲記協記者證鏗鏘集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習近平期盼新一屆特區政府,幫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一國兩制是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1
李家超表示,發展是解決社會問題、改善民生的金鑰匙。(直播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新一屆政府宣誓就職 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 迎難而上解決社會問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7-01
習近平強調,只要堅持一國兩制,香港一定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現場直播截圖)
灼見報道

習近平訪港: 香港歷經風雨浴火重生 證明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30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陳向寧副總經理(右三)、樊傳庚博士(右二)、參展畫家王秋童(左二)、趙志軍(左三)、林天行(左四)和何百里(右四)。
灼見文化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強調,愛國愛港是每一個特區從政者必須堅守的政治倫理。圖為今年5月31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香港候任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左二 )。 (亞新社)
灼見報道

官媒:《香港國安法》築牢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屏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國槍擊事件頻繁的深層次原因 軍火產業無法取代?
  • 霍詠強:回歸25年香港為何走向極端政治化?認清BNO本質 英國有善待香港嗎?
  • 雷鼎鳴:美國怎樣違反世界秩序為所欲為?面對挑戰 如何千方百計挖中國牆腳?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 林翠華教授: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 曾鈺成:李家超新問責班子有什麼特點?如何達至中央與港人期望?
  • 嚴浩:減肥為什麼不能衝動?晚餐應該怎樣吃才有效果?多吃健康的油才可以減肥?
  • 雷鼎鳴: 美國軍事、工業、傳媒複合體如何影響國策?世界一哥為什麼愈來愈不受各國歡迎?
  • 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香港可成為葡萄酒中心嗎?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我的修行路我的修行路 常霖法師
  • 「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一次飽覽國寶級畫作 本社編輯部
  • 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 張建雄
  • 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回歸看金融  東方旭日紅 陳鳳翔
  • 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美版一帶一路 笑到碌咗喺度 胡孟青
  • 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 李偉民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本社編輯部
  • 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 編輯精選
  •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世界要解決兩大虧損才能既濟  張建雄
  •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施永青
  • 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低吹沙:香港身份認同與人心回歸的新階段 袁彌昌
  • 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本社編輯部
  • 文言的困難文言的困難 陳章華
  • 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本社編輯部
  • 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 黃錦輝
  • 忙中閒與閒中忙忙中閒與閒中忙 譚寶碩
  • 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 盧兆興
  •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廖書蘭
  • 旗要三面旗要三面 蔣匡文
  • 民主與民權民主與民權 馮應標

推薦作家

  • 施永青
  • 廖書蘭
  • 鄭明仁
  • 管仲連
  • 何漢權
  • 陳鳳翔
  • 馬國川
  • 陳弘毅
  • 張建雄
  • 葉德平
  • 張灼祥
  • 湯文亮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