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古今亂世多謠言

古今亂世多謠言

一般而言,大約有九種功能不同的謠言,分別反映各個不同的現象。從其類別,又可反溯其興起之由。唯實際上,一種謠言,通常是混合多個謠言的因素而誕生和流衍的。

彭家發 作者: 彭家發
2020-08-21
兩京粵通

標籤: 九一八事變假新聞宣偉伯心理抵抗權勢挫折感揭竿起義政治危機政治宣傳新聞消極社會因素謠言謠言止於智者陳勝
圖左是宣偉伯博士,圖右是本文作者。(作者提供)
圖左是宣偉伯博士,圖右是本文作者。(作者提供)
0
SHARES
59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假新聞(hoax / fake news)曾經是红極一時的潮語,邇來,因為把這詞掛在嘴邊的使用者,改口用比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更嚴厲的假消息(bogus message),在世人好跟風風向下,才慢慢淡出,只是偶然得見。不過,這一「偶變」,卻走對了路。嚴格的說,從傳統新聞學概念來說,假新聞是對新聞專業的一種輕視侮慢。因為──新聞是經過業界處理過的一項專業產品,在產製過程中,處理者、刊布單位和新聞機構得一同負上責任。新聞旨在盡量準確地、客觀地全然纪錄事實和適當傳遞事實,任何處理上的失誤,不但面子盡失,若萬一遇上偽作的問題,可能還得吃上誹謗官司。而今,卻把原本是個正能量的新聞學名詞污名化,能不令人扼腕,聽在正派傳媒人耳中,尤其心有戚戚然。以假消息替代假新聞,不但貼切寫實,而且,真真假假專業的牽扯面小、蘊含面廣,何況,假新聞、假消息,都意謂着不可信。

追溯假消息這一詞的前世今生,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它與謠言(rumor)、風聞(backbiting)、閒話(gossip)甚或醜聞(scandal)都如出一轍,名異而實同,都是一種暖昧的流言。傳播者大多捕風捉影,聞之者大多道聽塗說,人云亦云。這些傳聞的生成,繼而受注視,喧染力增大(流言四起),復得流衍於社會,大概基於本身的兩種基本功能──恰恰能夠解釋和減輕個人、或社會緊張情绪。人云亂世多謠言,謠言是假消息的詞源。

謠言的發生,多在社會適逢處於「危機狀態」時刻。因此,不管有心或無意,造(傳)謠者,通常以社會的突發事件或問題為中心話題,並在謠言蛻變發展過程中(embedding process),想量辦法將謠言簡化(leveling),加強力道(sharpening),和牽強附會一翻(assimilation),冀能直接或間接地將社會大眾意見,蘊含在內。易於滋生謠言的社會,通常存着客觀的社會因素和成員的心理問題。所謂客觀的社會因素,通常是社會的不安,如戰爭、經濟衰退、天災和暴亂;另外,則是媒介的報道不足或歪曲。所謂心理問題,則係因經歷種種挫折,引起對現實恐懼,為求心之所安,管情緒的神經機構(Neural Mechanisms in Emotion),乃以希望的想像力,試行作消極的、心理上的防衛。

不管是故意的「妖言惑眾」,抑或只是無意的「以訛傳訛」,倘若客觀的社會因素與心理問題糾結在一起,謠言就會應運而生。一般而言,大約有九種功能不同的謠言,分別反映各個不同的現象。從其類別,又可反溯其興起之由。唯實際上,一種謠言,通常是混合多個謠言的因素而誕生和流衍的。

一、政治危機的的謠言

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政治謠言程式,肇始於「做王運動」,史不絕書。例如,根據漢司馬遷《史記.卷48.世家.第18.陳涉(勝)世家》所說,當秦將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罾,粵音增,網也),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彊(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篝,粵音溝,引伸為生火),狐鳴呼『大楚興,陳勝王』。卒皆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陳勝因而自稱楚王,國號大楚。

又如,南朝劉宋范曄之《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說,漢光武帝劉秀伺機反擊篡漢的王莽時,得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王莽),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王。」(唐章懷太子注:「四七,二十八也,自(漢)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漢朝盛行五德(行)終始之說,謂漢之正朔為水德,水終而火熾,故劉秀份屬火德為王。)

這兩個例子,都是以造謠、傳謠,作為進行政治爭鬥工具。而每當面對政治危機時刻,身受其害的人們,也往往將那些「據傳」刻在「醉生夢死」,或以不正當手段尋求「今朝有酒今朝醉」之問責官員,作為謠言滋生温床。例如,1931年9月18日,日軍強佔瀋陽(九一八事變,後世稱為「國恥日」),東北軍並未抵抗。時人盛傳日軍入城之日,東北軍統帥張學良正同明星蝴蝶翩翩起舞(經歷史考據,事實不然)。其時有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乃撰〈哀瀋陽〉一首以諷之:「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温柔鄉是英雄塚,那管東師入瀋陽。」[趙四是趙一荻,朱五是朱媚筠,都是名門閨秀;行,讀緪、或揯,義同,(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三國魏)孫叔然(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切)。至于魏世,此事大行。」行,當紅也;台灣將夯字強作此解,已積非成是,夯是夯土。]

二、挫折不安謠言

感於未來局勢的不安定,憂心的大眾,往往以一種「預想」的心態,散布他們想象可能即將面臨的處境。例如,二戰後,飽受患難的人們,經常會提及「好像又將有大戰發生的徵兆」的一廂情願想法。

三、恐懼的謠言

由於曽經經歷恐怖事件,誘發了人們虐待狂般(sadistic)的攻擊傾向,因而有這類謠言,其流衍也迎合了政治宣傳。戰時,有關敵軍暴行的「殘暴謠言」即係一例。例如越戰時,即有曾「某軍生劏(剖)某軍俘虜」謠言。大災難過後,也會產生這一類謠言。例如,1906年,美國舊金山(San Francisco)大地震後,即有「……發現男人口袋中,有戴着戒指的女人手指,因為來不及脫了」的謠言。同樣,1923年時,日本關東大地震後,亦有傳戴有金戒指女士指頭,被人切斷搶走的謠言。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這類謠言,雖異其國,但內容和性質,都極其相似。

四、一廂情願的希望式謠言

擬在幻想中解除生活上實際的挫折感,企圖以一種推想,來替代滿足的因素;例如,「明年經濟景氣,將會好轉」之類。

五、抵抗式的謠言

這類謠言是消極的,但通常都含有抵抗權勢的成分。而依抵抗意識的強弱,又可細分為:

(1)發洩的謠言,只以閒話、或竊議的方式,揭人陰私,以發洩本身焦慮不安的情緒。謠言內容,往往只是「蜚短流長」之類的瑣碎事件;被攻擊的對象,可能只是模模糊糊的,而造(傳)謠者的抵抗意識,通常也是十分微弱的。

(2)非難的謠言,以非難、而非「毁損」對象方式,來表現明顯的抵抗意識,從而滿足某一程度的攻擊欲。這類謠言,通常並不一定有特定的造(傳)謠者。從好的方面說,有時,這類謠言,也能針對社會的弊病,產生警惕效果。

(3)極端敵意的謠言,故意流布極之可怖的謠言,務令對手一蹶不振。戰時交戰雙方的宣傳,多以這類謠言為法寶。

六、辯護式的謠言

為抗拒謠言的「傷害」,被謠言攻擊者,實行反擊以謠制謠,以圖自我辯護和掩飾。這類謠言,通常帶有博人同情的乞憐成分,希望緩和聞謠者的觀感。例如,蹂躪人權,無理拘捕等申訴,即為一例。有時,為加強效果,造謠者或會適時改變立場,或修正行為,務求配合。

七、真槍實彈反擊的謠言

受謠言圍攻,處於劣勢的人,斷然駁斥此謠空穴來風,子虛烏有,用以反擊流言。這種做法,通常透過權威的機構或人物,用以卵擊石、或處罰謠源的方式來達成。不過,有時可能弄巧反拙,反會弄成此地無銀三百両,使人們相信,謠傳並非毫無根據,更加深謠言的流布。

八、神怪的謠言

與讖諱如出一轍,散布怪誕神祕、令人參信半疑的謠言,目的在引起注意,以達到自我誇大和宣傳的效果;例如,吹噓特異功能,即為一例。

九、擾亂的謠言

懷有目的的群體,試圖透過散布謠言方法,以達到擾亂社會與人心秩序的目的,是居心叵測的一種敵視社會行為。例如,對婦孺之失蹤,詭說成建築地盆用以「打生樁」之類,便是一例。

有云,謠言的衝擊強度,恆等於事件的重要性、影響性與其曖昧不清的程度相乘積。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曾參殺人」人言可畏,謊言一再重複流布,即有「偽真」可能。有目的、以訛傳訛的謠言,的確是一種公害。然而,只因為民眾生活在不安定的社會局勢之中,具在不安定的心境,所以才不管是謠言、抑或真實消息,人們多會暫時「姑且相信」,「寧可信其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乎?

[紀念傳播學奠基人宣偉伯博士(Wilbur L. Schramn, 1907 ~ 1987)辭世33年而作]

更多精采文章

  • 「揭竿起義」的「揭」字怎樣讀?「揭竿起義」的「揭」字怎樣讀?
  • 知識的危機知識的危機
  • 從九一八事變88周年想起香港亂局從九一八事變88周年想起香港亂局
  • 成功與成功感之別成功與成功感之別
  • 緣起性空不等如消極緣起性空不等如消極

0

彭家發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碩士。曾為台灣《經濟日報》記者,駐香港特派員,財經雜誌主編、顧問;政治大學新聞系講師、副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課程校外委員。另擔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理事、北京大學世界華文傳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台灣國立空中大學新聞學教授兼學科召集人、台灣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傳播科新聞及廣播寫作科教授、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View all posts
標籤: 九一八事變假新聞宣偉伯心理抵抗權勢挫折感揭竿起義政治危機政治宣傳新聞消極社會因素謠言謠言止於智者陳勝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與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因行政長官選舉看法不同引發隔空論戰。(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政治

梁振英:無論協商或選舉,都要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