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來,中國給予了全球企業一個最佳鍛煉的場所,給戰略家提供了最好的研究思路和總結歸納的素材,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親身經歷這個難能可貴的時代。《變局思維2》一書是我從2021年12月到2024年9月,在中國香港灼見名家專欄發表的文章合集。這些文章記錄了我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事,及對歷史的觀察、感受和看法。

香港之可以扮演上述角色是基於一國兩制賦予香港面向國際透明開放制度,繼續落實普通法所產生的氛圍。繼續傳承香港法庭嚴格遵循法治精神,所以在香港簽署的所有合約,都有保證得以受到公平對待。

香港恒生大學將於2024年1月9日(星期二)舉辦主題為ESG 與可持續發展領導力:持份者的角度的論壇,是次論壇將開放10個名額予公眾參與,名額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處理。

儘管多年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概念已經很清晰,但擁有權、使用權、共用的理據仍然有待釐清,甚至已到了為此立法的時候。

如果員工在老闆的心中還比不上機器,將員工搾乾之後就棄之不顧,誰還願意拼命付出?

紫微斗數除了可以看個人事業,還可以協助指導公司如何經營,可看出應徵人員的優缺點、工作態度、人際關係及適合職務等。

面對疫情下經濟寒流的侵襲,正是汰弱留強的存亡時刻,有人辭官歸故里,自然也有人連夜趕科場。但關鍵是,作為企業行政人員的你,面對突如其來的機會,是否準備好臨危受命。

困境的關鍵並非在於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無法正確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想要解決真正的問題,需要「重組問題框架」(reframing)!

疫情後的世界秩序將大有不同,而且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秩序。人們普遍認為,在世界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或者甚至是更為關鍵的角色,您該做些什麼?如何看待未來的世界發展?

就香港而言,達之翁在九龍塘的又一村住宅社區建設項目絕對是超前、超時代的大膽嘗試,以現代社會均衡發展的眼光規劃,極有遠見。以香港現況而言,尤其是嚴重的土地房屋問題,達之翁當年的建樹實有參考的價值。

美國大選在11月3日,第三季經濟成績影響極大,疫情、失業率、經濟成長率、股市,究竟對選情的影響大,還是抹黑中國大呢?

超級全球化為一些個人、一些企業和一些國家創造了無窮的機遇。但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夢遊者,在新自由主義盛行的環境裏,他們對真實的世界缺乏理性思考。

我們的政黨與傳媒,不管藍的黃的,都一窩蜂的要求政府派錢。這樣真有助於解決香港正面對的問題嗎?

今天的中國,儘管同時面臨財富創造和分配的問題,但主要的問題仍然是財富的創造,而非分配。

以人為本,方便客戶,為客戶多設想,可能比單單做廣告宣傳更有效。銷售業務如此,爭取民意支持政府政策時亦如此。

無形資產足以令龍頭企業和滯後者之間生產力差距日益擴闊,究竟是何緣故?

政府的投資有帶頭作用,起碼可以展示堅決發展創新科技的決心;然而企業不動起來,政府的科研投資只會停留在實驗室或大學的學術研究,未必可以落地成為經濟發展動力。

我在此專欄大聲疾呼多年,呼籲學校及家長自小培養小朋友的戲劇修養,我多次說明這不光為藝術修養,而是為提升工作競爭作準備。

現時美國內部的分裂,在某種程度上應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引發的。

特區政府要認真地利用大灣區的政策框架,不可能不調整其經濟角色。

今天政府可掌握所有市民活動的大數據,稅種和稅率都可以不用粗糙的一刀切,而作更合理和細緻的劃分和抽取,並作跨地域的全球抽稅。

引起社會不安的政治人物,最後的貢獻,就是早日退出政壇!產生虧損的企業人士可以自我安慰:個人的撤退,就是社會的進步。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快速的原因,不單是政府施行的經濟政策,而是中國擁有的人力資源。

世界上其他的灣區城市群,起初都是自組織的;政府只是在中後期,才在政策上加以配合罷了。

為了應對人才荒所帶來的問題,僱主在招聘上也需要採用一些新思維。

將來,企業與稅局之間一定會有比以前更多的鬥法。只可惜,花在這方面的努力,對提升香港的生產力與競爭能力都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