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主張民自治、君無為、小國寡民的港人,面對着尚法制、尚功用、行國家主義的中國,也不得不由黃老道家那一套,過渡至法家那一套,終結了長期管治能力與認受性之間的辯證。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12-04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與2名高層涉嫌租賃欺詐罪,由國安法指定法官蘇惠德審理,拒絕黎保釋並下令還押至明年4月16日再訊,另外兩人則獲准保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推文指,政治迫害令美國感到震驚。

我總覺得,這種一廂情願的姿態無非出於兩個原因,一是過分投入而不理事實,二是有利益在身而希望改變事實。

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認為美國的金融制裁有多種選項,各種對香港造成的影響都不一樣,視乎美國的政治家會否理性顧及自己的利益才行動。但這並非絕對的事,大選後有什麼蛛絲馬跡讓香港早作準備?

一國兩制在政治上行不通對香港及港人而言固然是一件大事,然而實際意義卻是一國兩制作為一種政治與制度上的安排,無法令香港再上一個台階而已。

只要留任的民主派議員肩負以下3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任務,並且貫徹始終,那麼,即使在個別事項上反對無效,依然會在過程中產生積極作用。

泛民議員終於決定留任一年,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今集主席開咪分析指,泛民議員留任與否對立法會影響有限,可況留任的理據薄弱。聽聽曾主席怎樣分析。

《國安法》訂立之後香港未來發展如何,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香港仍有不少優勢值得保留推廣,應重新研究一套後過渡期的政治體制,一起聽聽施先生怎樣分析。

以常理而論,擊斃滙豐等於擊斃香港,也相當於自斃。但在今日撲朔迷離之下,似乎無人按牌理出牌。

教育雖不能完全脫離政治考量,但在能力範圍內,我們還是應該力保孩子有基本的空間,去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政見。

假如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屬於失敗的話,而港府和建制派的其中一種說法是──「有人挑撥離間,唱衰這個計劃;甚至有人散播謠言,採集的樣本將被送到內地去,引起市民的無謂擔心。」到底這個原因能否成立呢?

《港區國安法》雖然已經頒布,資深傳媒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認為條文仍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容易令人誤墮法網,所以應要釐清有關條文。一起聽聽褚簡寧怎樣講。

反對派阻擾任何可能有助於控制疫情的手段,中央派員來港協助大規模檢測,更是反對派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怕的就是政府認受性因有效控制疫情而獲得提高。

官方稱,十多名香港人在逃往台灣的海路上被大陸官員截獲。如按現時機制行事,港方須增加透明度,並從速跟進,不能像銅鑼灣書店「李波事件」那樣,跟進多時而無下文。

中國海警公布,10多人23日涉嫌非法越境被抓獲。有消息人士指,這些人正前往台灣,被捕者包括早前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目前保釋的李宇軒。

香港經歷了很多不同的大事,由新冠肺炎疫情到《國安法》實施,再到暑假疫情第三波爆發,影響着大家的生活,形成很多新常態。面對這些變化,香港青年又如何應對?

對華立場強硬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 月23日發表〈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説,呼籲「自由世界」團結起來,與中國人民一起改變中國共產黨,《人民日報》發表3萬餘字長文予以駁斥,痛罵他「滿嘴謊言」。

首先如何判斷外國的行動是「干擾」還是「干預」?其次是能不能拿出比對手高明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維護及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是向中央及港人負責的特首理所當然的責任。在這方面,與世界上最強最大的商貿金融體系的美國保持良好關係,至為重要。

「八一○大搜查」引起全球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年輕一代的周庭,在日本引起的轟動效應最強。許多日人認為,她是以和平理性方式維護自由、爭取民主,對她關心、同情。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0-08-20
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技術投資/營銷顧問奧嘉·菲拉托娃,在英皇佐治五世紀念公園的古老大麻石牆上的標誌旁邊沉思。標誌被細葉榕樹根所吞沒,是否正反映當今後《國安法》的香港社會情況?

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今屆立法會可以繼續履行職責至少一年,直至新一屆立法會選出為止。人大這個決定及香港未來政局如何發展,值得分析和評論。

自從港版《國安法》生效後,政圈裏出現一個新名詞:「五腩肉」。何解?

黃絲藍絲,古已有之,但沒想到的是,中美冷戰還沒正式打響,香港就有急先鋒跳出來,而且比過去的分化程度更甚。

香港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自從2014年非法佔中,至去年社會的大動亂,這麼多學校的老師及學生,捲進政治鬥爭的亂局裏,不少更走進違法與暴力的行列中,原因在哪?

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DQ抗爭派候選人是基於選舉主任對參選人是否真正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別行政區的考量,用以劃清界線。他又認爲10多人被DQ,對最後選舉的結果影響不大。

佔中運動以來,政見令香港出現前所未有的撕裂,黃藍之分,你說是六四也好,五五也好,肯定不是一面倒,我絕對有理由相信高官中有黃絲的存在,「問誰未發聲」也許只是遲早問題。

身處國安大時代,有人歡呼喝采,有人忐忑不安,也有人表面支持,暗裏走資移民。一般港人,尤其是有子女在學的中產家庭,如何面對時局,成為不少評論的題材。

在BBC節目《當頭棒喝》內,主持人所提出的各類觀點都是以搬字過紙方式去重複不同香港反對派人士堅持的斷語,並沒有闡釋理據,也許他不屑或者根本沒有打算這樣做。

若國安法執法不善,若深層次管治危機不去化解,以政治重建厲行革新、挽回廣大民心,則矛盾會愈多愈深。